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A134)
- 作品数:13 被引量:29H指数:4
- 相关作者:谷涌泉汪忠镐张建陈兵李建新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电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异种血管组织的脱细胞研究
- 2010年
- 目前,临床上涉及小口径动脉闭塞的血管疾患呈增多的趋势,然而可供选择的移植物却并不多,虽然聚四氟乙烯等材料用于大口径动脉的移植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用于小口径动脉移植的远期通畅率却不尽如人意。作为金标准的大隐静脉或自体动脉移植又受到来源、额外手术创伤与经济负担的困扰。组织工程血管的出现有望解决这个难题。以脱细胞的异种血管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用支架目前研究的较为广泛。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各种脱细胞方法及其相关的问题做一简要综述。
- 段红永汪忠镐谷涌泉吴英锋武欣李建新陈兵张淑文张建
- 关键词:组织工程血管脱细胞
- 脱细胞血管基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 2010年
- 目的评估Triton X-100和胰蛋白酶方法制备的猪脱细胞血管基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别采用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直接接触法和MTT法)检测脱细胞血管基质的细胞毒性,采用皮下植入试验来评估经脱细胞血管基质的免疫排斥反应。结果L929细胞在预铺脱细胞血管基质的培养板内及不同浓度脱细胞基质浸提液内均生长良好,皮下植入试验显示2周后脱细胞血管基质的炎性反应明显减轻。结论经Triton X-100和胰蛋白酶方法制备的猪脱细胞血管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董建德张建谷涌泉黄金洪高峰李春民
-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细胞相容性
- 利用脱细胞血管基质体外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利用犬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种子细胞,以异种脱细胞血管基质为基础体外构建小口径血管移植物。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的方法从犬骨髓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并体外培养,诱导分化成内皮样细胞和平滑肌样细胞;采用非离子型去垢剂和胰蛋白酶去除猪颈动脉血管壁结构细胞,对脱细胞基质进行组织学、力学检测及孔隙率评估。在生物反应器内采用旋转种植的方法将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内皮样细胞种植到脱细胞基质上,体外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结果犬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能够定向诱导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和内皮样细胞,可以作为血管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经过脱细胞处理后,光镜和电镜观察证实血管壁的细胞成分完全去除。具有良好的孔径和孔隙率。支架在生物力学、孔隙率等方面符合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要求。在生物反应器内剪切力条件下可以初步构建出组织工程血管。结论小口径血管移植物可以将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种子细胞,以异种脱细胞血管支架作为基质,在搏动性生物反应器内培养的方法进行构建。
- 武欣谷涌泉段红永陈兵李建新吴英锋张淑文汪忠镐张建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脱细胞生物反应器
- 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研究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定向诱导,向血管内皮细胞(ECs)方向分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获取犬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出MSCs。将分离的MSCs接种于含EBM-2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向内皮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LG-DMEM完全培养液培养的MSCs作为对照组。对MSCs表型进行流式细胞仪鉴定;诱导的内皮样细胞进行CD31、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摄取Dil-Ac-LDL、结合FITC-UEA的双染色功能鉴定。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的原代MSCs表面标志CD44表达呈阳性,而CD34表达则呈阴性;诱导分化的内皮样细胞具有内皮细胞形态特征,与成体内皮细胞相似;诱导的内皮样细胞Ⅷ因子染色和CD31免疫荧光染色均呈明显阳性,对照组细胞为阴性;诱导的内皮样细胞Dil-Ac-LDL摄取实验和FITC-UEA结合实验,细胞呈阳性表现。结论:在体外用骨髓MSCs能够成功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为组织工程血管内皮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种子细胞来源。
- 李春民董建德谷涌泉陈晓波卞策汪忠镐
- 关键词:血管间质干细胞内皮细胞细胞分化
- 血管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的应用与进展被引量:4
- 2009年
- 血管组织支架是血管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内容。制备支架的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和组织相容性,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支架在结构形状、机械强度及规模化生产方面均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二者均有很多问题要克服。近年来,该领域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杂交支架、纳米材料支架等新型支架。就血管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春民汪忠镐
-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血管支架
- 改良酶学方法获得异种血管脱细胞支架被引量:1
- 2011年
- 背景:扩大脱细胞基质的孔径与孔隙率,保证其作为移植物的力学特性,是目前血管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观察改良的酶学方法处理异种血管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取猪的颈动脉作为基质,采用传统胰蛋白酶-EDTA加1%TritonX-100和0.1%氨水顺序脱细胞方案,并做了适当的方法改进,延长胰酶处理的时间,分别为胰酶处理4h,5h,6h。结果与结论:经组织学分析,脱细胞基质中无细胞成分,脱细胞的支架结构完整,随着胰酶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基质内弹力板破坏明显,孔径和孔隙率逐渐增大,缝合强度与爆破强度相对于自然血管虽略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组织成分胶原蛋白含量也有所下降,尤其胰酶延长至6h组,其胶原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未处理的自然血管(P<0.05)。结果显示延长胰蛋白酶处理时间后得到的脱细胞血管基质,具有良好的孔隙率、生物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
- 武欣谷涌泉段红永陈兵李建新吴英锋张淑文汪忠镐张建
- 关键词:脱细胞血管基质胰酶孔隙率生物力学
- 可降解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成功用于犬股动脉移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采用可降解的聚己内酯接枝肝素材料,负荷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外构建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完成犬的股动脉移植动物实验。方法利用可降解的聚己内酯接枝肝素材料,电纺丝技术制备组织工程血管支架,并对支架负荷b-FGF生长因子,并进行材料的内皮细胞粘附实验。将体外构建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完成犬的股动脉移植动物实验,观察通畅率和移植术后组织工程血管的改变。结果可降解聚己内酯接枝肝素材料支架,负荷细胞生长因子(b-FGF),利于内皮细胞粘附。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进行体外动物实验构建,3个月移植物通畅率好,移植后取材,有新生内膜迁移和胶原纤维浸入。结论利用可降解聚己内酯接枝肝素材料构建小口径支架,初步符合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要求。
- 武欣谷涌泉段红永陈兵李建新吴英锋张淑文汪忠镐张建
- 关键词:血管支架抗凝通畅性
- 一种体外评价生物材料血栓形成的新方法被引量:4
- 2008年
- 背景:心血管支架以及其他与血液接触的材料已得到迅速发展,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统一的血栓评价方法来评价这些材料的血栓形成情况。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拟建立一种新的体外评价生物材料血栓形成的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学对照观察,于2007—12/2008-08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1只,普通玻璃为盐城荣康玻璃器材有限公司产品,医用硅橡胶和医用聚乙烯为天津塑料制品研究所产品。方法:采集兔心脏血,以38g/L枸橼酸钠部分抗凝,然后每隔3min向部分抗凝的血液中加入枸橼酸钠进行全抗凝,分离血浆,检测血浆中剩余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同法制备部分抗凝血,分为阳性组、硅橡胶组、聚乙烯组、阴性对照组,前3组分别将硅化玻璃管中的部分抗凝血与玻璃、硅橡胶、聚乙烯接触,阴性对照组管中不加入任何物质,15min后向各管中加入枸橼酸钠进行全抗凝,分离血浆,检测血浆中剩余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主要观察指标:纤维蛋白原质量浓度与血栓形成量的关系,比较硅橡胶、聚乙烯与玻璃的血栓形成程度。结果:随着部分抗凝血液在体外暴露时间的延长,血栓形成量逐渐增多,抗凝剂加入越晚,剩余血浆纤维蛋白原质量浓度就越低,表明纤维蛋白原量与血栓形成量成反比。与阳性组比较,聚乙烯组、硅橡胶组、阴性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平均质量浓度均明显升高(t=2.842~3.737,P〈0.05);聚乙烯组、硅橡胶组纤维蛋白原平均质量浓度基本相似(t=0.747,P〉0.05),但两者均小于阴性对照组(t=3.691,3.192,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法可以作为评价生物材料血栓形成的初筛实验,用聚乙烯、硅橡胶和玻璃对该法进行了评价验证,结果�
- 杨立峰奚廷斐许建霞郭婷婷万子义王昭旭
- 关键词:生物材料纤维蛋白原体外评价血栓形成
- 脱细胞血管基质和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血管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利用异种脱细胞血管基质和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构建小口径血管移植物的方法。方法采用去垢剂和胰蛋白酶去除猪髂动脉血管壁的细胞成分,对脱细胞基质进行组织学、力学检测及孔隙率评估。分离培养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到脱细胞基质上,并进一步在搏动性生物反应器内培养,采用HE染色和扫描电镜对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进行检测。结果脱细胞处理后,猪髂动脉的细胞成分完全去除,细胞外基质保存完好,力学强度轻度下降;脱细胞基质的孔隙率为94.9%。间充质干细胞能够种植到脱细胞基质上,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细胞基本融合,高度伸长并且其排列与流体的方向一致。结论小口径血管移植物可以通过将间充质干细胞种植到异种脱细胞血管基质并在搏动性生物反应器内培养的方法进行构建。
- 董建德张建谷涌泉李春民王春仁陈兵李建新吴英锋张淑文孟艳汪忠镐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生物反应器
- ε-己内酯与L-丙交酯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电纺丝加工初步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采用辛酸亚锡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制备了不同组成、不同分子量的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并用GPC、FTIR、1H-NMR、DSC和XRD等分析方法表征了该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初始投料中两单体的比例,可以调节共聚酯的分子结构;调节单体与引发剂的比例,可以调节共聚酯分子量,进而影响到其形态与性质.采用高分子量的共聚物进行电纺丝加工,得到了微米级超细纤维无纺布,由SEM可观察到纤维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粘结.在孔隙率约为75%左右的情况下,该无纺布的抗拉强度可达6.1MPa,延伸率为500%.
- 邱荣鑫齐立行彭丹丽韩健叶霖谷涌泉冯增国
- 关键词:Ε-己内酯L-丙交酯电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