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W053)
-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黄振林付琼李雪萍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的新思考
- 2014年
- 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不可分割。近100年来大量戏曲文献的发现越来越证明我国地方声腔是南戏和明清传奇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我国声腔总体上分南、北,这是统摄传奇发展的纲领性原则。由于各种声腔的存在,文人传奇可能寄生在民间浩瀚的"潜在曲本"之中。便于诸腔演唱的改编改篡,是明清曲体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从词乐雅唱到剧曲俗唱,反映了文人传奇与民间声腔关系既对立又依存的矛盾关系。
- 黄振林
- 关键词:明清传奇
- 论汤显祖的诗学观与晚明曲学批评
- 2013年
- 对于汤显祖传奇创作的界定、评价,晚明至清时期的戏曲界一直存在诸多争议,甚至多有指摘,"沈汤之争"引发的戏曲创作及研究的争辩热潮一直延续到清代。在晚明汹涌的曲学思潮演变的时代背景中,汤显祖锐意创新,在晚明曲坛独树一帜,更为明传奇乃至中国传统戏曲的整体发展开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其《玉茗堂四梦》的创作,集中体现了汤显祖诗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即倡导"意趣神色"的诗学本质观,讲求"字句转声"的曲学声律观,和追寻"率性而已"的诗学实践观。
- 黄振林李雪萍
- 关键词:汤显祖诗学
- 唐宋八大家选本群的历史分期被引量:3
- 2012年
- 在晚明至清末三百余年的历史跨度上,相继出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选本群——唐宋八大家选本群,现已探明的有59种。通过对这些选本的编年,可以发现,唐宋八大家选本群的生成可以分为发生期(万历)、兴盛期(崇祯)、中衰期(顺治)、再盛期(康乾)和没落期(嘉庆至清末)。从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成数量和生成密度的计量分析来看,其盛衰消长之势与其相应的文学生态有着深刻的历史关联。
- 付琼
- 关键词:历史分期文学生态
- 唐宋八大家座次考论——以三十四种唐宋八大家选本为据被引量:5
- 2012年
- 从对明清时期出现的三十四种唐宋八大家选本的统计结果来看,八大家座次虽然以"韩柳欧洵轼辙曾王"最为稳定,但稳定中有变化,除了欧阳修坐稳了第三把交椅外,其余各家在座次上都或多或少地处于不稳定的变态之中。这生动地说明,唐宋八大家的经典化是一个动态的因变过程。
- 付琼
- 关键词:唐宋八大家座次
- 合法性与冠名权:明清时期关于“唐宋八大家”名称之争被引量:2
- 2012年
- 明清时期,关于"唐宋八大家"名称的论争集中于合法性和冠名权两个方面。茅坤为唐宋八大家所立的共性是道统与文统的混合物,不尽符合八大家的实际情况,论争即由此而起。或者认为茅坤所立共性不实,而且择人不当;或者剥去八大家的道统光环,将其还原为文人。择人不当论者认为,曾巩、苏辙的文学成就与其他六家不称;持不同意见者则突破以成就论高下的成见,从风格的视角重新论证八大家组合的合理性。至于冠名权,或声称茅坤盗袭他人,或将八大家得名源头上溯至明初乃至宋元,大旨在于归美前贤,不甘心将冠名权独让茅坤。
- 付琼
- 关键词:明清唐宋八大家文学论争
- 论明清传奇“诸腔”、“杂调”的曲学史意义
- 2011年
- "诸腔"、"杂调"都是源于明人对南戏各种地方声腔的歧视性称谓。随着昆山腔取得"官腔"地位后,"诸腔"、"杂调"逐渐成为弋阳腔及其它流传在全国各地变体的集合称谓,称作"弋阳诸腔"。昆腔的官方地位和"诸腔"的民间地位,构成明清传奇互为补充的雅俗建构。
- 黄振林
- 关键词:明清传奇弋阳腔
- 简论明清学人对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的负面评价被引量:4
- 2012年
- 学界对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的关注发端于崇祯时期,方应祥、孙慎行、王志坚、吴应箕等人向茅《抄》发起了全面而尖锐的批评。在此基础上,清人黄宗羲、王夫之、储欣、华希闵、袁枚、皮锡瑞等一大批学者的参与将这一批评引向系统和深入。其中的负面评价,可以从择人、宗旨、选文、评点和影响五个方面加以总结。总起来看,明清学人对茅《抄》的负面评价不无过激和失当之处,但客观上推动了唐宋八大家选本的再生产,成为唐宋八大家选本再生产的逻辑起点和动力之源。
- 付琼
- 关键词:唐宋八大家选本负面评价吴应箕黄宗羲王夫之
- 论《曲品》的传奇批评与万历曲学命题*被引量:2
- 2011年
- 本文以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文人传奇和曲论的空前发展为背景,深入探讨吕天成《曲品》在对待民间南戏的文化态度、传奇文体的体制构架、本色当行的曲学意义等戏曲批评内涵,从而就其关涉的重要曲学命题作出富有新意的阐释。
- 黄振林
- 关键词:《曲品》
- 吴歈难抵梆子声--论唐英戏曲创作的曲学史意义
- 2012年
- 清代唐英的戏曲创作深受与其为官的景德镇、九江等江西民间"土梨园"风格的濡染和影响,鬼神情节是他的偏嗜。他的戏曲在体制上短小精悍,体现出强烈的"宗元"意识。大胆接受并改编流行梆子腔的经典剧目或场景,杂糅昆曲与梆子、乱弹声腔,构成唐英剧作迥异于当时昆腔传奇风格的一大亮色。
- 黄振林李雪萍
- 关键词:梆子腔花雅之争
- 论明代青阳腔的崛起及其曲体变迁的特征
- 2011年
- 明代青阳腔是在昆腔传奇体制日臻完善和成熟基础上的民间突围,体现了民间艺人深厚的文化立场。早期青阳腔多是艺人对宋元南戏的移植和改造,后来逐渐参与了对文人传奇的演唱,并与昆腔"平分天下"。青阳腔对昆腔的冲击在于对曲牌乐句的断分,造成曲牌连套体部分的错层和错位。而大量的"滚调"又迫使青阳腔对弦索的抵制,鼓、板、笛、锣一直伴随着青阳腔的伴奏。
- 黄振林
- 关键词:青阳腔昆腔鼓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