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894)
- 作品数:7 被引量:57H指数:5
- 相关作者:衣莹郭志富侯立白张玉龙白丽萍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冬小麦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被引量:1
- 2013年
- 以沈阳农业大学冬麦北移课题组选育的冬麦P12、冬麦138、米808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幼苗株高、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处理的幼苗株高明显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提高。各品种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米808>冬麦138>冬麦P12。
- 王艺陶衣莹张玉龙郭志富白丽萍章建新侯立白
- 关键词:冬小麦幼苗水分胁迫生理指标
- 冬小麦叶片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被引量:22
- 2013年
- 以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米808、冬引0801、小黑麦、冬麦9625、冬麦138)为试验材料,测定各材料在不同温度(13,7,4,-18,-21℃)下处理2 h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叶片中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歧化酶的活性(SOD)。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4℃→-18℃→-21℃),小麦叶片中MDA、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小麦叶片SOD总活力随胁迫温度降低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经低温胁迫后,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米808、冬引0801在-21℃胁迫下,相对电导率变化率最低。米808、冬引0801在-18℃→-21℃时,MDA含量增幅较大;米808 SOD总活力在-18、-21℃时变化率最低。冬引0801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变化率均在21℃时最大。
- 衣莹张玉龙郭志富白丽萍乔雪侯立白
- 关键词:冬小麦低温胁迫生理生化特性
- 植物抗寒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及展望被引量:4
- 2014年
- 低温寒害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因子,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及分布面积。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对于农作物稳产增产以及扩大种植面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因工程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植物抗寒遗传改良中。诸多抗寒基因被陆续克隆,相关抗寒分子调控机制也逐渐明确。但由于植物抗寒性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多种抗寒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抗寒贡献率以及与环境的互作关系仍不十分明确。本文对植物抵御低温胁迫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分类、特点及其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抗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为植物抗寒分子机制的明确和抗寒基因工程育种提供重要参考。
- 王翠花刘沙张瑞富毕文波郭志富
- 关键词:植物抗寒抗冻蛋白
-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09年
- 通过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进行灌水处理,研究了灌水处理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水处理(越冬期和拔节期)的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在全生育期内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且分别在开花期和灌浆初期呈现倒"V"型。灌水处理对透光率的影响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两水处理(越冬期和拔节期)的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一水处理(越冬期或者拔节期)相比显著提高,胞间CO2浓度则降低。P12、138和米808三个品种产量均是两水处理(越冬期和拔节期)最高,分别达到5045、5516、5479 kg/hm2。
- 王艺陶衣莹章建新侯立白康建涛董祥开
- 关键词:灌溉冬小麦冠层结构光合特性产量性状
- 冬小麦抗冻性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2
- 2013年
- 小麦抗冻性研究对冬小麦抗寒(冻)品种选育、减少冻害引发的生产损失、促进小麦稳产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冬小麦抗冻性的影响因素、抗冻性的机理,抗冻性研究的技术、方法以及冬小麦抗冻性研究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并探讨了未来冬小麦抗冻性研究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 衣莹郭志富张玉龙白立萍侯立白
- 关键词:冬小麦
- 越冬及返青期冬小麦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被引量:5
- 2013年
- 以抗寒性不同的3个冬小麦品种米808、冬麦9625、冬麦138为试材,研究了越冬期间和返青期冬小麦分蘖节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RC)和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含量等4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越冬前叶面积量与干物质积累有利于冬麦的安全越冬;相对电导率在越冬期(12月4日)变化幅度为米808<冬麦9625<冬麦138,而在返青期(3月26日)相对电导率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为米808<冬麦9625<冬麦138;整个越冬过程中及返青期可溶性糖的含量为米808>冬麦9625>冬麦138,在越冬末期(2月3日),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幅度为米808<冬麦9625<冬麦138;脯氨酸、丙二醛变化规律不明显。
- 衣莹张玉龙郭志富白丽萍侯立白
- 关键词:冬小麦越冬期返青期生理生化指标
- 低温胁迫对小麦族物种抗寒生理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小麦野生近缘物种是小麦品种改良的重要基因库,可为小麦抗寒力的提高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以抗寒性较好的三芒山羊草、冰草和强冬性小麦品种M808为试材,以春小麦材料中国春为对照,研究了低温处理对小麦族物种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所有材料相对电导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中国春上升最快,96h后达到90%,M808次之,而三芒山羊草和冰草相对较慢;可溶性蛋白含量在24h内变化不显著,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三芒山羊草和冰草上升趋势较为明显,72h时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脯氨酸含量较未胁迫时有很大幅度的提高,96h后达到25~30μgFW.g-1的范围,三芒山羊草和冰草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小麦材料;在相同的处理时间下,三芒山羊草和冰草的SOD活性也高于小麦材料;低温胁迫初期所有材料MDA含量迅速增加,24h后平缓上升,72h达到峰值,约90nmol.g-1,随后呈现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低温胁迫初期有下降趋势,24h以后有所提高。综合分析发现三芒山羊草、冰草和冬小麦米808相应指标变化明显比春小麦更倾向于提高抗寒水平的方向发展,而三芒山羊草和冰草的抗寒生理基础要强于冬小麦品种M808。这些将为小麦族抗寒材料的发掘和抗寒生理机制的明确提供重要参考。
- 张亚琳衣莹林凤马晓岗白丽萍马慧陈丽静钟鸣郭志富
- 关键词:抗寒性生理指标小麦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