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815)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宝瑞李茹恬钱晓萍王琳沈洁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物
  • 2篇肿瘤
  • 2篇紫杉
  • 2篇紫杉醇
  • 2篇耐药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 1篇多西紫杉醇
  • 1篇胸苷
  • 1篇胸苷酸合成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药物缓释
  • 1篇药物缓释系统
  • 1篇药物转运
  • 1篇移植瘤
  • 1篇抑瘤
  • 1篇抑瘤率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刘宝瑞
  • 3篇李茹恬
  • 2篇钱晓萍
  • 1篇孔炜伟
  • 1篇李丽
  • 1篇王立峰
  • 1篇韩成龙
  • 1篇朱丽晶
  • 1篇沈洁
  • 1篇刘芹
  • 1篇禹立霞
  • 1篇李琳
  • 1篇王琴
  • 1篇王琳

传媒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肿瘤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分子纳米粒子对于肿瘤耐药的逆转作用
2014年
肿瘤多重耐药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一大障碍,这是致使患者化疗失败,疾病进展,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可以改变化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肿瘤组织多重耐药。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已有研究报道纳米粒子用于临床某些复发转移性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等的临床II期试验,并取得令人兴奋的效果。在纳米粒子逐渐走向临床的前景下,对于其如何逆转肿瘤耐药,获得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综述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
王琴李茹恬王立峰
关键词:抗药性肿瘤药物转运
多西紫杉醇载药纳米粒子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的靶向治疗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考察以两亲嵌段共聚物mPEG-PCL所制备的多西紫杉醇(Doc)载药纳米粒子的靶向抗肿瘤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丙酮-纳米沉淀法制备负载Doc的纳米粒子,动态光散射测定纳米粒子载药前后的粒径及多分散性。采用荧光标记粒子细胞摄取实验,探讨Doc纳米粒子抗肿瘤作用不同于裸药的机制。建立小鼠肝癌细胞H22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尾静脉注射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通过纳米沉淀法制备的空白粒子平均粒径为75.7nm,多西紫杉醇载药粒子的平均粒径为78.0nm。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单次尾静脉给药,多西紫杉醇纳米粒子的抗肿瘤效果明显优于临床上常用的泰素帝(P<0.01)。结论高分子多西紫杉醇载药纳米粒子可以提高多西紫杉醇的体内抗肿瘤效果,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张文君刘芹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靶向治疗肝癌胞吞
恶性肿瘤pH依赖性生理性耐药及其对策被引量:9
2012年
目前绝大多数的肿瘤耐药机制研究均集中于肿瘤细胞基因和蛋白水平,而对肿瘤组织微环境的关注则相对较少。恶性实体瘤实际上是一个类似于器官的异质性实体结构,肿瘤组织微环境中的理化因子,例如肿瘤局部pH值、血流、压力和氧供等,均会对药物的疗效产生重要的影响。上述现象被定义为"生理性耐药",其不同于信号通路或蛋白表达改变所引起的耐药。本文将重点介绍肿瘤组织局部pH值变化引起的耐药,即pH依赖性生理性耐药(pH-induced physiological drugresistance,PIPDR)的产生及其临床意义。
李茹恬钱晓萍刘宝瑞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
^(18)F-FDG PET显像的结节病误诊为肺癌1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2013年
目的:提高对PET-CT显像的良性病变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本文报道了18F-FDG PET显像的结节病误诊为肺癌1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例18F-FDG PET显像病例,最终通过活检病理诊断为结节病。结论:18F-FDG PET显像的结节病的诊断有赖于病理诊断,仅凭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极易误诊为肿瘤,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崔方博李琳李丽刘宝瑞
关键词:结节病肺癌病例报道
胃癌中胸苷酸合成酶与培美曲塞/雷替曲塞敏感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TS)mRNA表达与培美曲塞或雷替曲塞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经病理确诊的新鲜人胃癌标本,采用三维微组织块培养法(HDRA)进行两种药物的体外敏感试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应胃癌石蜡组织中TS mRNA水平。结果新鲜胃癌组织对培美曲塞或雷替曲塞的敏感性以及胃癌石蜡组织中TS mRNA水平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培美曲塞敏感组与耐药组的TS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72±1.34和15.39±2.43(P=0.002);雷替曲塞敏感组与耐药组的TS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96±1.70和14.14±2.37(P=0.028)。结论胃癌石蜡组织TS mRNA水平与新鲜胃癌组织对培美曲塞或雷替曲塞的敏感性呈负相关,TS在胃癌应用新型抗叶酸代谢类药物个体化治疗中具有潜在的指导价值。
朱丽晶沈洁刘宝瑞
关键词:胃癌体外药敏试验培美曲塞雷替曲塞胸苷酸合成酶
瘤内注射紫杉醇脂质体对小鼠H22移植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2012年
目的比较瘤内注射和静脉注射紫杉醇脂质体对小鼠H22肝细胞癌皮下移植瘤的抑瘤作用,探讨瘤内注射微球化疗药物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ICR小鼠建立H22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瘤内注射紫杉醇脂质体组(IT-PL)、静脉注射紫杉醇脂质体组(IV-PL)和瘤内注射5%葡萄糖溶液组(IT-GS)。10天后待瘤体生长至直径10mm左右,分别予经超声引导瘤内注药及尾静脉给药处理。紫杉醇脂质体的给药浓度为3mg/ml,剂量为75mg/kg,每周1次,共2周。采用近红外荧光活体显像法观察注药24h内药物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隔日记录瘤体积变化并观察小鼠的不良反应,计算各组的抑瘤率。瘤体组织石蜡包埋后行HE染色。结果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紫杉醇脂质体时,针头附近区域见回声增高有助于确认药物分布于瘤体内。近红外荧光活体显像示瘤内注射24h药物持续集中在瘤体内,无明显全身分布;静脉注射药物则逐渐集中至瘤体,但瘤体内的药物浓度低于瘤内注射组。IT-PL组与IV-PL组的抑瘤率分别为95.0%和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示IT-GS组的肿瘤细胞生长旺盛,而IT-PL组的瘤体内及周边有脂质沉积,仅边缘少量残存肿瘤细胞。瘤内注射部位皮下组织未见溃破、糜烂;未观察到明显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紫杉醇脂质体瘤内注射有可能成为针对局部实体肿瘤安全、有效的给药模式。
韩成龙孔炜伟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关键词:瘤内注射治疗紫杉醇脂质体抑瘤率
PLGA-紫杉醇药物缓释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PLGA是一种高分子聚合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缓释特性及生物相容性,常被用作紫杉醇药物的载体。将PLGA制备成药物投递系统,采用静脉给药、局部给药或口服给药等方式,与传统剂型化疗药相比,有更好的抗肿瘤优势。同时,利用这些剂型的缓释效果,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本文主要阐述了PLGA药物缓释系统用于常用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投递的研究进展。
王琳李茹恬刘宝瑞
关键词:缓释抗血管生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