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127605)

作品数:29 被引量:297H指数:10
相关作者:臧连生阮长春张帆王甦赵静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潍坊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赤眼蜂
  • 6篇异色瓢虫
  • 6篇瓢虫
  • 5篇生命表
  • 5篇生物防治
  • 5篇物防
  • 5篇寄生
  • 4篇食心虫
  • 4篇黏虫
  • 4篇大豆
  • 4篇大豆食心虫
  • 3篇玉米
  • 3篇玉米螟
  • 3篇松毛虫
  • 3篇松毛虫赤眼蜂
  • 3篇毛虫
  • 3篇螟黄赤眼蜂
  • 3篇害虫
  • 2篇稻螟
  • 2篇稻螟赤眼蜂

机构

  • 12篇吉林农业大学
  • 9篇北京市农林科...
  • 4篇潍坊科技学院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滁州学院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广东省昆虫研...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吉林省白河林...
  • 1篇吉林省农业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2篇臧连生
  • 8篇阮长春
  • 7篇张帆
  • 6篇王甦
  • 5篇赵静
  • 4篇史树森
  • 4篇杜文梅
  • 3篇宋丽威
  • 3篇万方浩
  • 3篇许永玉
  • 3篇张俊杰
  • 3篇邵玺文
  • 3篇曲淑贤
  • 2篇陈珍珍
  • 2篇高希武
  • 2篇刘万学
  • 2篇林英
  • 2篇王伟
  • 2篇向玉勇
  • 2篇张毅波

传媒

  • 6篇环境昆虫学报
  • 5篇植物保护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农药
  • 1篇Entomo...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16
  • 12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底比斯姬小蜂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底比斯姬小蜂Chrysocharis pentheus(Walker)是一种抑性、卵育型单内寄生蜂,可以通过产卵寄生和寄主取食两种方式致死寄主;该蜂在我国分布广泛,是多种潜叶蝇类害虫尤其是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的优势天敌。本文综述其分类地位、分布、寄主种类、寄主取食和繁殖、性比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田间发生应用进展,认为其对我国潜叶蝇具有极强的控害应用潜力,未来应该继续重点研究其基础生物生态学特性、寄主取食的控害特性以及规模化生产和释放技术。本综述可为进一步利用该寄生蜂有效地防控我国的潜叶蝇提供指导。
刘万学王文霞王伟张毅波万方浩
我国赤眼蜂工厂化繁育技术改进及防治农业害虫应用现状被引量:72
2015年
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即开始系统研究赤眼蜂的人工繁育与田间释放应用技术,在适于赤眼蜂规模化繁殖的中间寄主种类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几年,我国在利用大卵(柞蚕卵)和小卵(米蛾卵)为中间寄主工厂化繁育赤眼蜂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从大卵繁蜂涉及的配套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以及小卵繁蜂过程中的幼虫人工饲料配方、饲养盘和成蛾收集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归纳,并介绍了一次长效放蜂技术和大、小卵蜂混合释放技术在玉米螟和水稻二化螟防治的应用。2004年以来,吉林省累计推广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近1300万hm2,我国在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最后,对赤眼蜂工厂化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张俊杰阮长春臧连生邵玺文史树森
关键词:赤眼蜂工厂化生产玉米螟水稻二化螟
两种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过寄生及个体发育被引量:6
2015年
室内以米蛾卵为寄主,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及个体发育。结果发现,2种赤眼蜂在米蛾卵内均产入多于1粒的卵量,玉米螟赤眼蜂在单粒米蛾卵内产入的卵量显著高于松毛虫赤眼蜂的卵量。随发育,单粒卵内的蜂幼虫数量逐渐下降,至羽化前,单粒米蛾卵内蜂个体数量低于2头,但松毛虫赤眼蜂数量仍少于玉米螟赤眼蜂数量。2种蜂的发育模式相似,体积随产入后时间延长而增大,在72 h处和144 h处有明显的下降,分别和发育进入预蛹期及蛹到羽化的发育阶段相对应。羽化前的发育阶段分为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羽化1 d后赤眼蜂成虫咬破寄主卵壳钻出。幼虫孵化及化蛹前各蜕1次皮,整个幼虫阶段仅有1个龄期。
王雷英黄静董新阳张帆李元喜
关键词:赤眼蜂个体发育卵量体积米蛾
异色瓢虫不同光环境下的交配行为被引量:18
2014年
光照条件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及生理行为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以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为研究对象,借助动物行为自动观察系统对其在不同光照强度、光周期和光波长下的交配行为及繁殖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异色瓢虫的各交配行为和繁殖能力在有光和黑暗处理间具有显著差异;(2)异色瓢虫的求偶行为不受光照强度变化的影响,而交配持续时间及交配间隔时间在高光照强度下均显著短于低光照强度。尽管异色瓢虫的累积产卵量在不同光照强度间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是其幼虫孵化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显著降低;(3)异色瓢虫在光照时间较长的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交配求偶欲望,交配持续时间及交配间隔时间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缩短,其累积产卵量和幼虫孵化率均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4)不同环境颜色对异色瓢虫的求偶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其交配持续时间及交配间隔时间随照射光波长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雌虫的累积产卵量和幼虫孵化率均在黄色(575 nm)和绿色(510 nm)条件下最高,且显著大于其它处理。结果表明异色瓢虫的交配受光照条件影响极为显著,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异色瓢虫环境适应性及提升其在生物防治中大规模饲养中的扩繁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王甦郭晓军张君明张帆
关键词:求偶行为光周期光波长
冷藏温度及时间对稻螟赤眼蜂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水稻螟虫的重要卵寄生性天敌,对水稻螟虫的自然种群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文以稻螟赤眼蜂预蛹期作为冷藏时期,在0、3、6、10℃4个温度和0、5、10、15、20、25、30 d 7个冷藏时间条件下,以羽化率、雌蜂百分率、寄生米蛾卵数量、雌蜂寿命、种群趋势指数作为指标,调查了冷藏对稻螟赤眼蜂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4个温度下,稻螟赤眼蜂各指标均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各冷藏温度中,以0℃最为敏感,冷藏至5 d时,羽化率(38.11%)和寄生米蛾卵数量(19.4粒)显著低于未冷藏处理;冷藏至15 d时,雌蜂寿命由3.1 d降至1.9 d,种群趋势指数由23.36下降至1.07。10℃下,稻螟赤眼蜂各指标下降最为缓慢,冷藏至10 d时,羽化率(85.35%)和寄生米蛾卵数量(24.3个)与冷藏0 d的差异不显著;冷藏至15 d时,雌蜂寿命(2.7 d)与冷藏0 d的差异也不显著,种群趋势指数为12.52。综合各指标,工厂化繁殖稻螟赤眼蜂时,其适宜冷藏温度为10℃,冷藏时间为10 d。
杜文梅曲淑贤胡晓暄邵玺文臧连生阮长春
关键词:稻螟赤眼蜂冷藏温度工厂化生产生物防治
滁州学院校园园林植物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被引量:2
2015年
2011年3月-2014年3月对滁州学院校园园林植物害虫种类进行全面调查,发现危害滁州学院校园园林植物的害虫共有7目23科34种,危害最严重的害虫是桃潜叶蛾、桑天牛、桃蚜和日本龟蜡蚧,并针对这些害虫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向玉勇张帆
关键词:害虫
三种赤眼蜂对不同密度大豆食心虫卵的寄生反应及其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被引量:10
2015年
为评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生物防治潜能,采用室内接虫法和数学模型拟合法分别研究了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对自然寄主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卵的寄生反应及其自身密度对寄主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赤眼蜂寄生大豆食心虫卵的数量均表现出随寄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除寄主密度20粒卵外,3种赤眼蜂在其它寄主密度下的寄生数量均无显著差异。自身密度对3种赤眼蜂寄生作用均存在明显的干扰效应,表现出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Hassell模型和Beddington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赤眼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黏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的寻找系数Q和攻击率a分别为0.3289、0.3270、0.2906和0.3267、0.3243、0.2853。在自身密度干扰作用下,3种赤眼蜂中,黏虫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表现出较好的防控潜能。
温玄烨宋丽威许晶臧连生阮长春史树森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生物防治
释放异色瓢虫对北京温室甜椒和圆茄上桃蚜的控害效果被引量:42
2014年
为评价异色瓢虫在温室条件下对桃蚜的控害能力及效益,在甜椒和圆茄生产温室中以生物农药防治为对照,开展释放异色瓢虫控制桃蚜的示范试验,分析天敌害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并计算防治成本。结果显示:异色瓢虫能够持续控制甜椒温室中桃蚜种群密度,其定殖率在蚜虫暴发高峰期时最高,为64%;且甜椒产量及经济效益高于生物农药防治。在圆茄温室中,前期释放的异色瓢虫使桃蚜高峰延缓1周出现;在增加瓢虫释放量后,1周内桃蚜种群密度下降了79%,且瓢虫定殖率达到86%,控害效果较好。表明通过生产期全程监测天敌-害虫的种群动态,在植株定植15 d后每周确定益害比,通过2~3个月持续释放异色瓢虫,可有效、持续控制整个生产期桃蚜为害。
李姝王甦赵静杨丽文高希武张帆
关键词:异色瓢虫桃蚜生物防治温室
稻螟赤眼蜂与二种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卵寄生竞争作用被引量:21
2016年
稻螟赤眼蜂是我国水稻二化螟的优势卵寄生蜂,本文在室内条件下,初步研究了稻螟赤眼蜂分别与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在水稻二化螟卵上的种间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同时接入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时,寄生水稻二化螟卵(40.2粒)及子代雌蜂总数(32.0头)最多,且松毛虫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26.5粒)明显高于单独接蜂的平均寄生的数量,后代雌蜂比率(76.3%)明显低于单独接蜂时的雌蜂比率,发育历期(10.7 d)明显长于接入同种时的发育历期。而稻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共存时,螟黄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10.3粒)、后代雌蜂比率(75.3%)以及发育历期(8.0 d)与单独接蜂时相似;同样,当稻螟赤眼蜂与松毛虫赤眼蜂混合接蜂时,稻螟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14.4粒)、后代雌蜂比率(79.0%)以及发育历期(8.6 d)与单独接蜂时相似,但是,当稻螟赤眼蜂与螟黄赤眼蜂混合接蜂时,其后代雌蜂比率(76.7%)明显低于单独接蜂处理,而发育历期(8.8 d)明显长于单独接蜂处理。总的来看,在二化螟卵上,同时接入二种赤眼蜂时,蜂种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其中混合接入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时,对水稻二化螟的控制效果最佳。
杜文梅林英臧连生张晨刘显娇阮长春
关键词:稻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水稻二化螟种间竞争
Density and Seasonal Dynamics of Bemisia tabaci(Gennadius) Mediterranean on Common Crops and Weeds Around Cotton Fields in Northern China被引量:10
2014年
The density seasonal dynamics of Bemisia tabaci MED were evaluated over two years in a cotton-growing area in Langfang, Hebei Province, northern China on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and six other co-occurring common plants, common ragweed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piemarker (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L.),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soybean (Glycine max L.), and maize (Zea mays L.). The whitefly species identity was repeatedly tested and confirmed; seasonal dynamics on the various host plants were standardized by the quartile method. B. tabaci MED appeared on weeds (the common ragweed and piemarker) about 10 days earlier than on cotton, or the other cultivated plants. The peak population densities were observed over a span of 2 to 3 weeks on cotton, starting in early (2010) or mid-August (2011). The common ragweed growing adjacent to cotton supported the highest B. tabaci densities (no. on 100 cm2 leaf surface), 12-22 fold higher than on cotton itself. Sunflower supported more B. tabaci than the other plants, and about 1.5-2 fold higher than cotton di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weeds (esp. the common ragweed) around cotton fields could increase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B. tabaci MED on cotton, while sunflower could act as a trap crop for decreasing pest pressure on cotton.
ZHANG Xiao-mingYANG Nian-wanWAN Fang-haoGabor L Lvei
关键词:WHITEFLYSUNFLOWERRAGWEED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