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166)
- 作品数:8 被引量:100H指数:4
- 相关作者:冯娟胡静蒋子龙曾菊新邢增丽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17
- 2013年
- 基于2001—2010年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省各地级市"三化"发展的数据,采用熵权法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分析其时序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看,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提高趋势。从空间格局上看,"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的中部地区较高、南北地域略低的特征,且其与各个地域"三化"各自的发展水平的接近度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根据地域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判断"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更应注重探测"三化"各自发展水平的接近度。
- 龚迎春冯娟罗静
-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 基于方法-目的链模型的海南岛旅游者价值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将市场营销学中的方法-目的链分析法应用于海南岛旅游者价值的研究中,分析了海南岛旅游产品属性、旅游消费结果与旅游者价值的内容,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验证了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海南岛旅游者的等级价值图,并通过构建关联矩阵,探讨了旅游者最关注的方法-目的链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海南岛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加强海南岛旅游品牌形象建设和重新对旅游者进行市场细分.
- 胡露露龚箭胡静
- 2001—2010年武汉城市圈县域工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技术,对2001—2010年武汉城市圈工业空间集聚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揭示武汉城市圈工业集聚的空间相互作用特征.结果表明:2001—2010年武汉城市圈县域工业增加值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县域工业空间集聚格局发生着明显的变动.武汉市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以极化效应为主,对周边地区工业发展带动不明显.武汉城市圈中扩散效应最为明显的地区是黄石市辖区、大冶市及鄂州市,其后依次是天门、仙桃、潜江、汉川等市.根据天门、仙桃、潜江、汉川等区域工业空间关联性较强的特点,未来这些地区可以组团发展,以促进城市圈区域协调发展.
- 蒋子龙曾菊新
-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武汉城市圈
- 农村居民空间行为模式转换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3个样本村为例被引量:5
- 2015年
- 根据农村居民就业与居住空间行为的主要特征,可将其空间行为模式归纳为3种基本类型:村域就业-居住模式、城镇就业-居住模式和迁移模式。在此基础上,分别对2007和2012年武汉市新洲区3个样本村进行实证调研,研究结果显示:1该区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区域外转出明显;2该区域半城市化特征明显,样本村2007年处于城镇就业-居住模式和迁移模式的就业人口占总样本数的比重为39%,2012年则上升为65.3%;3该区域的小城镇对于当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较弱,在农村居民从村域就业-居住模式向迁移模式转换的过程中会出现土地撂荒现象。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冯娟乔花芳
- 关键词:农村居民土地撂荒
- 湖北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是评价一个区域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运用旅游业市场竞争态模型可以很好的在对旅游市场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旅游市场所处的地位和态势,实现旅游市场合理有序的开发.本文应用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分析了湖北省2006年~2014年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状况,并以此为基础,着重从旅游吸引力及区域竞合关系等方面分析了竞争态总体格局产生的内在原因,提出了促进湖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相关建议,对未来湖北省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 滕升楠冯娟李宁
- 关键词:国内旅游市场
- 基于旅游目的的特殊时段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59
- 2013年
- 以武汉市18个主要旅游景区特殊时段旅游流为研究对象,使用地理集中G指数、绘制饱和曲线和斯泰恩斯峰值指数M图进行分析;用基尼系数(Gini)和不平衡指数S来分析其空间特征,并利用洛伦兹曲线检验。结果显示:①在各段时间上,来武汉观光游览的游客分布较为均匀;探亲访友、商务会议、购物美食在时间上分布的集中度较高,旅游流在短期内涌涨,具有明显的突出高峰。②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旅游目的的旅游流Gini系数均大于0.8,呈现集中分布特征,且分布不均匀。旅游流分布在各景区的不平衡指数S为0.4412,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黄鹤楼、东湖、长江大桥、汉口江滩、武汉大学、归元寺、湖北省博物馆、户部巷8个景区。③通过对比分析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和案例景区的地理空间结构,发现不同旅游目的的旅游流在空间分布上形成对区域旅游地理结构的响应现象,并提出了具体的响应模式。
- 李伟胡静陆汝瑞程绍文邢增丽周蕊蕊
- 关键词:旅游流
- 基于微观个体行为的中国村镇空间结构变化机理研究
- 2012年
- 以微观个体选择行为为研究前提,从村镇居民、村镇企业等微观层面,分析中国村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微观机理,得出结论:区位条件及村镇微观个体在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区位选择行为是当代中国村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关键影响因素;中国村镇空间结构效应源于村镇行为群体间的空间博弈行为及外部性影响;村镇空间的区位均衡是基于微观主体多方博弈下形成的动态均衡。
- 蒋子龙曾菊新冯娟
- 关键词:村镇空间
- 基于居民感知的旅游城镇化影响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被引量:4
- 2016年
- 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业为主要推动力的城镇化类型,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其过程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在旅游城镇化的进程中,当地居民对旅游城镇化的影响感知强烈并有其独特性。笔者以旅游业快速驱动城镇化发展的武汉市黄陂区为案例,通过对黄陂区居民旅游城镇化感知的调查实证分析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研究发现,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其经济发展;提升当地的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强化城镇辐射功能,推动村落变化。而其消极影响则体现在不同区位条件的居民从旅游业发展中获益不均且居民的部分旅游收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缺乏长期稳定收入;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加速乡村环境及景观的破碎化以及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
- 孙晓彤冯娟陈保秦刘靓雯徐志旺秦诗倩
- 关键词:旅游城镇化感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