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财政支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
- 作品数:30 被引量:554H指数:14
- 相关作者:董树亭刘鹏张吉旺赵斌李耕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威海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7年
- 为探讨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水肥高效利用的合理施肥方式,于2013—2015年冬小麦生长季进行田间试验,以石麦15(SM15)为试验材料,以长期定位试验的大型水肥渗漏研究设施为平台,设计单施尿素(U)、单施有机肥(M)、尿素和有机肥(腐熟的牛粪)1∶1配施(U+M)3个施肥处理,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U+M处理下冬小麦总耗水量最高,达548.46~556.72 mm,各生育阶段中,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最高,该阶段耗水模系数达33.55%~42.38%,有利于满足小麦灌浆期对水分的需求;U+M处理能够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增加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特别是深层贮水的消耗,降低了淋洗损失,整个生育期内U+M处理的水分淋洗体积最低,比CK、U和M处理分别降低66.79%,52.45%和37.61%,土壤贮水向灌浆阶段分配较多,增加了土壤贮水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U+M处理在两个生长季均获得最高干物质积累量,较U和M处理分别提高11.93%和23.33%,并且其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在植株干物质中的分配比例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籽粒产量以U+M处理最高,U+M、U和M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较CK处理增产65.96%,49.44%和46.59%,U+M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化肥和有机肥(牛粪)1∶1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改善冬小麦耗水特性,增加作物耗水量,且显著降低水分淋洗损失,增加灌浆阶段的水分供应,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是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
- 郑凤霞董树亭刘鹏张吉旺赵斌王磊
- 关键词:冬小麦有机无机肥配施耗水特性籽粒产量
- 不同收获期对两种饲用玉米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本文对饲用玉米品种农大108(NDl08)和山农饲玉7号(SY7)不同收获时间处理下的玉米全株产量及饲用营养品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期是影响玉米全株饲用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两个品种玉米全株的干物质含量、脂肪含量逐渐增加,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先下降而后略上升,生物学产量、各营养成分的产量及饲料总能量均明显增加。综合玉米全株的生物学产量和营养品质,SY7在生长期第85~90d,NDl08在第90~95d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玉米全株生物学产量和最高玉米饲用价值。两个饲用玉米品种相比,SY7玉米全株生物学产量明显高于NDl08;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总能量储备高于NDl08,粗脂肪含量低于NDl08,综合衡量玉米全株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玉米品种SY7要优于NDl08。
- 马存金刘鹏巩常林董树亭杨今胜刘少坤贾春兰张吉旺赵斌
- 关键词:饲用玉米收获期
- 6-苄氨基嘌呤(6-BA)对不同氮素水平下玉米叶片衰老过程中光系统II性能的调控效应被引量:18
- 2013年
- 以玉米自交系齐319(Qi319)为试材,利用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研究了喷施外源激素6-苄氨基嘌呤(6-BA)对不同氮素水平下玉米花后叶片光系统II(PSII)性能的调控效应。两年研究结果表明,花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均呈降低趋势。在不施氮条件下,外源喷施6-BA,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及后期Pn,但对PSII反应中心的活性无显著改善。施氮可显著提高Pn和PSII的性能,6-BA可显著增强其效果。二者互作条件下,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Pn显著增加(P<0.05),PSII供体侧和受体侧的活性得到有效改善,其中对PSII供体侧性能的改善幅度大于对受体侧,花后10dPSII反应中心的活性提高最显著。光合性能的提高使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显著增加(P<0.05)。因此,在适量施用氮肥的条件下结合喷施6-BA可以显著改善叶片光合性能。
- 陈晓璐李耕刘鹏高辉远董树亭王振林张吉旺赵斌
- 关键词:玉米叶片氮素
- 夏玉米不同土层根系对花后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3年
- 【目的】探明夏玉米不同土层根系对花后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的调控作用,为生产中塑造高产高效根群结构,提高籽粒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61为材料,采用土柱栽培方式,设置3个处理(不断根处理:CK,地下40 cm处断根:T-40,地下80 cm处断根:T-80),于开花期进行断根,研究不同土层根系对地上部生长及产量形成的调控作用。【结果】0—40 cm土层根系对花后氮素积累和转运量影响最大,切断40 cm以下土层根系后植株吸收氮素能力显著降低,植株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库的转运量增加。花后40 cm以下土层根系对叶片保绿性和光合性能影响显著,切断深层根系后玉米单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 n)和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升高,光合高值持续期缩短,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显著下降;0—40 cm根系对产量影响最大,40—80 cm根系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80 cm以下土层根系对千粒重影响较为显著。【结论】高产栽培中促进根系下扎,保持深层根系活力可以防止玉米早衰,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和对氮素的吸收能力,有助于提高玉米单产。
- 王飞飞张善平邵立杰李耕陈晓璐刘鹏赵秉强董树亭张吉旺赵斌
- 关键词:夏玉米根系
-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2年
- 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随密度增大而呈降低趋势,且均在生育后期差异较显著。光合作用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活性亦呈降低趋势。叶绿素含量、Pn、Fv/Fm、ΦPSⅡ、PEPCase和RuBPCase活性在低密度下各行距配置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在中高密度下,"80+40"配置均高于其他配置,尤其是在生育后期差异显著,适宜的行距配置可提高穗位叶光合能力。
- 刘惠惠杨吉顺李耕刘鹏董树亭杨今胜柳京国
-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行距配置穗位叶光合特性
- 不同密度混播对玉米植株^(13)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8年
-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混播对玉米植株^(13)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的影响,选用‘郑单958’(ZD)和‘登海605’(DH)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密度下(LD,67500株·hm^(-2); HD,97500株·hm^(-2))设置单播(SZD、SDH)与混播(M、1∶1、2∶2)处理,研究玉米品种不同密度混播对植株光合特性、^(13)C同化物分配、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籽粒产量、^(13)C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提高;而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则降低.在67500株·hm^(-2)下,混播较单播处理无显著优势,但在97500株·hm^(-2)下,两品种混播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穂位叶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混播促进茎等营养器官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提高了1 3C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混播处理较单播产量增加,主要因为千粒重显著增加.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混播有助于扩大光合面积,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提高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改善干物质的分配状况,增加同化物向籽粒的分配,最终提高夏玉米产量.可见,混播栽培可显著增加黄淮海区密植夏玉米产量.
- 胡旦旦张吉旺刘鹏赵斌董树亭
- 关键词:夏玉米混播
- 春季马铃薯不同种植密度对薯块大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以马铃薯鲁引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春季马铃薯不同种植密度对薯块大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商品薯种植以每666.7m2种植4 000~6 000株为宜,从繁殖秋季种薯来看,以每666.7m2种植10 000~14 000株为宜。
- 叶巍鲁文娟刘连成陈世军
- 关键词:春季马铃薯不同密度
- 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分配特点被引量:100
- 2013年
- 探讨超高产夏玉米品种整株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特点,为制定高产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在大田条件下,以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特点。结果表明,超高产夏玉米DH661在成熟期内整株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量分别为33475.53 kg/hm2、369.76 kg/hm2、117.85 kg/hm2、285.78 kg/hm2,均显著高于ZD958,较ZD958分别高15.82%、23.72%、32.17%、21.89%。超高产夏玉米DH661的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在叶片和茎秆中的分配比例均低于ZD958,而籽粒和根系中的分配比例高于ZD958,因而具有较高的养分收获指数与偏生产力。整个生育期内,DH661各器官的养分吸收速率均显著高于ZD958,具有较高的养分吸收效率;茎、叶及根系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速率在灌浆期前保持较高水平,之后下降较快,而籽粒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速率于灌浆期后增加较快。吐丝期后,DH661仍能吸收积累较多的养分,因此吐丝后适当追肥对于超高产夏玉米灌浆期养分充足供应至关重要。
- 齐文增陈晓璐刘鹏刘惠惠李耕邵立杰王飞飞董树亭张吉旺赵斌
- 关键词: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
- 北方地区沼气池冬季耐低温技术的探讨被引量:4
- 2010年
- 提出了一套解决北方地区冬季沼气使用难的技术方法,包括改进建池技术、添加沼气菌剂、加强保温措施等内容,可确保沼气池在冬季正常使用,平均产气量高于0.46m3/d。该方法简单有效、易于掌握、投资低廉,可以促进沼气池在北方地区的推广和利用。
- 姚利刘英袁长波张昌爱王艳芹
- 关键词:产气量
-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茎秆维管束结构及茎流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4年
- 选用不同耐密型品种农大108和郑单958,设置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基部第3茎节维管束显微结构和茎流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大,两品种基部茎节的横截面积、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均显著减小,并导致总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减小。两品种对种植密度的敏感度存在显著差异,农大108比郑单958受高密度影响更大。种植密度增加后,两品种茎流速率及8:00至17:00的总茎流量均显著减小,其中郑单958的降幅小于农大108;茎秆维管束的运输效率均有所提高,郑单958的升高幅度大于农大108。相关分析表明,两品种8:00至17:00的总茎流量与基部茎节的大维管束总面积呈显著正相关。郑单958具有在较高密度下较大幅度提高维管束运输效率的能力,表现出在维管束结构、茎流速率、总茎流量及运输效率上的优势,这可能是其具有较强耐密性,密植后仍能获得高产的原因之一。
- 冯海娟张善平马存金刘鹏董树亭赵斌张吉旺杨今胜
- 关键词:夏玉米种植密度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