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908专项

作品数:54 被引量:507H指数:14
相关作者:王江涛谭丽菊唐学玺吕振波朱丽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烟台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生物学
  • 15篇天文地球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近海
  • 10篇群落
  • 8篇海域
  • 7篇丰度
  • 7篇沉积物
  • 6篇环境因子
  • 5篇青岛近海
  • 5篇秋季
  • 5篇群落结构
  • 4篇营养盐
  • 4篇植物
  • 4篇浮游
  • 4篇浮游植物
  • 4篇表层沉积物
  • 3篇底栖动物
  • 3篇优势种
  • 3篇生物量
  • 3篇水蚤
  • 3篇物量
  • 3篇夏季

机构

  • 40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山东省海洋水...
  • 5篇烟台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电力工程...

作者

  • 12篇王江涛
  • 10篇谭丽菊
  • 9篇唐学玺
  • 7篇吕振波
  • 6篇朱丽岩
  • 5篇徐炳庆
  • 5篇肖慧
  • 4篇李凡
  • 4篇张文浩
  • 4篇杨震
  • 4篇戚本金
  • 4篇王悠
  • 4篇曲方圆
  • 4篇于子山
  • 4篇张哲
  • 4篇张艳
  • 3篇隋吉星
  • 3篇张焕君
  • 3篇陈志鑫
  • 3篇刘卫霞

传媒

  • 27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海洋科学
  • 4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齐鲁渔业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11篇2010
  • 23篇2009
  • 3篇2008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南近海及邻近海域夏、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被引量:6
2009年
分析了2006年夏季(8月)和冬季(12月)在青岛胶南至日照近海进行调查所采集的水样,对调查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优势种分布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等进行分析研究。初步鉴定浮游植物3门54属111种,硅藻占绝对优势。夏季主要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梭角角藻(Ceratium fusus)、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个别站位有较大丰度,导致该站位多样性降低。冬季主要优势种为派格棍形藻(Bacillaria paxillifera)、虹彩圆筛藻、叉状角藻(Ceratium furca)和小环藻(Cyclotella spp.)。夏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48.96~195.88×105个/m3,平均61.12×105个/m3;冬季介于10.00~48.33×105个/m3,平均19.27×105个/m3。夏季细胞丰度与胶州湾水域相近,冬季细胞丰度高于南黄海的历史数据。冬季的香农-维纳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优于夏季,而夏季的细胞丰度和物种丰富度优于冬季。
曲静宫相忠庄会富赵耀董树刚
关键词:浮游植物优势种群落结构
北黄海春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被引量:12
2009年
依据"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北黄海海区大型底栖生物春季航次的采泥调查资料,对北黄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共划分出3个底栖生物群落。其中群落Ⅰ位于山东半岛近岸以及辽东半岛长山群岛以北。种类组成以广温低盐种为主,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双唇索沙蚕Lumbrinreis cruzensis等为优势种。群落Ⅱ位于中央冷水团区,种类组成多为冷水性种,优势种为薄索足蛤Thyasira(Thyasira)tokunagai、浅水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vadicola等。群落Ⅲ位于北黄海东部砂底区,种类少,蚕光稚虫Spiophanes bombyx、心形海胆Echinocardium cordatum等为优势种。与1958年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等历史资料对比发现,沿岸性群落的优势类群发生了变化,多毛类动物取代了棘皮动物;冷水性群落的范围大约缩减了1个经度。
曲方圆于子山刘卫霞隋吉星张志南
关键词: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北黄海
北黄海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被引量:7
2009年
于2007年1月对北黄海78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量研究。在研究海域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322种,其中多毛类147种,软体动物62种,甲壳动物82种,棘皮动物15种,其它动物16种。其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 883 ind./m2和38.86 g.wwt/m2。北黄海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种数多于渤海,低于东海;丰度和生物量均大于东海和南黄海。北黄海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种数、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总体来说,近岸高于远岸。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与沉积物的中值粒径、砂含量和粉砂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生物量与所测环境因子相关关系不显著。
刘卫霞于子山曲方圆隋吉星张志南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北黄海丰度生物量环境因子
胶州湾Chl a周年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变化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09年
于2006年8月至2007年11月间对胶州湾中部及湾口海域Chla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航次的调查,对其浓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变化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空间分布上:调查海域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Chla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1.234~5.625 mg.m-3;(2)时间分布上:在垂直方向上,Chla浓度的最大值主要出现在表层,其它水层的浓度随季节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夏季和冬季垂直分布变化幅度较大,春季和秋季垂直分布较为均匀。(3)对调查海域Chla浓度与环境因子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磷酸盐浓度以及浮游动物丰度是影响Chla的浓度和时空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
于庆云唐学玺杜恩在杨震王悠
关键词:环境因子
青岛近海水域夏季和冬季浮游病毒丰度的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利用荧光显微技术(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EFM)对青岛近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浮游病毒在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和昼夜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VirusDirectCount,VDC)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夏季该水域VDC的变化范围为1.21×106个/ml—1.54×107个/ml,平均值为6.16×106个/ml;冬季VDC变化范围为3.45×105个/ml—2.60×106个/ml,平均值为1.45×106个/ml。夏季VDC是冬季的4.25倍,夏季VDC显著高于冬季(P=0.000)。水平分布方面,夏季表层、10m和潜水体VDC大致显现出由胶州湾及湾口附近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低的趋势,胶州湾站位VDC明显高于其他站位(P<0.05);冬季表层、10m和潜水体VDC的水平分布特点为胶州湾、鳌山湾、崂山海域、胶南海域和日照海域为VDC较高区域,崂山以东海域为VDC较低区域。垂直分布方面,夏、冬两季各站位表层VDC都明显高于底层和10m层及潜水体(P<0.05)。对胶州湾中部连续站QD09两层VDC昼夜变化的观测发现,夏、冬两季表层和10m层VDC昼夜都有明显波动。夏季两水层VDC变化趋势一致,最高值均在夜间,最低值均在18:00,最高值都约为最低值的3倍;冬季两水层VDC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一致性,VDC最高值是最低值的2倍。对夏、冬两季VDC与Chl-a、水温、盐度、浊度、溶氧浓度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VDC仅与Chl-a呈显著正相关(P<0.01)冬季VDC与水温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与Chl-a、盐度、浊度、溶氧浓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分别为P<0.01)。
梁彦韬汪岷白晓歌孙军乔倩
关键词:浮游病毒EFM近海域
渤海湾天津近岸表层沉积物中细菌丰度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于2003年7月—2004年5月间,4个航次测定了渤海湾近岸表层沉积物中的可培养异养菌数、总菌数和活菌数,并分析了其与10项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异养菌数变化范围为(1.1-470.0)×103CFU/g湿泥;总菌数和活菌数分别为(2.6-25.0)×107/g湿泥和(1.6-14.6)×107/g湿泥。异养菌数的季节分布为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站位间分布为最高值基本在沿岸或排污口附近的站位,最小值基本在远岸或远排污口的站位。沉积物中总菌数和活菌数最高值均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但次高值有所不同;各站点间的分布没有明显规律。此外,沉积物中仅异养菌数与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和总氮(Total nitrogen,TN)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和0.598(P0.05);活菌数与铅(Pb)浓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51(P0.05)。
肖慧唐学玺乔旭东张喆曲良
关键词:沉积物环境因子
山东近海黄海段营养盐结构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于2006年8月(夏季)、2006年12月(冬季)2、007年4月(春季)、2007年10月(秋季)对山东近海黄海段的初级生产力和营养盐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调查海域初级生产力的年平均值为438 mg/(m2.d),并呈现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变化趋势;调查海区的营养盐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分化:春季处于明显的硅限制状态,而夏、秋、冬三季表现为磷限制;(2)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份分析(PCA)对调查海区的营养盐结构和初级生产力变化进行研究,发现氮磷是驱动春夏两季高水平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而较高的可溶性无机氮(DIN)/磷比值是制约夏季生产力水平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推测氮是影响山东近海黄海段全年生产力最为重要的营养元素,而且海区可能具有较高的f比和较强的光合固碳能力。调查期间,海区浮游植物群落随营养盐结构的变化从春季→冬季表现出"甲藻→硅藻,大细胞硅藻→小细胞硅藻"的演替规律,生产者群落结构改变所引起的同化能力变化,或许是海区初级生产力水平季节波动的根本原因。
窦勇唐学玺杨震王悠
关键词:营养盐结构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群落演替
卡盾藻有毒赤潮生物防治与近海经济生物资源修复
2008年
卡盾藻已是国内外公认的有毒赤潮生物,由于它独特的生物学结构,如鞭毛易脱落、藻体易崩解、活体细胞易变形、难以固定等特征,往往不易被发现。特别是在用常规方法采集的浮游生物标本里,如不及时观察,便很快解体,无法找到完整的个体,因此山东近海很少报道该藻的赤潮。但是,南海水域大鹏湾、北黄海水域、日本濑户内海等均有该藻赤潮发生,有的甚至常年发生,对鱼类资源造成很大危害。
王育红杨秀兰杨建敏吕振波
关键词:赤潮生物生物资源生物防治
Hg(Ⅱ)、Pb(Ⅱ)、Cd(Ⅱ)对中华哲水蚤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体外亚致死毒性实验,研究了3种重金属离子Hg(Ⅱ)、Pb(Ⅱ)、Cd(Ⅱ)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3种重金属暴露时间的延长,中华哲水蚤T-SOD活性发生显著变化。Hg(Ⅱ)浓度为0.001 3~0.005 3 mg/L时,T-SOD的活性在12 h时达到最大;Pb(Ⅱ)浓度为0.468 0、0.936 0、1.872 0 mg/L时,T-SOD的活性分别在36、24、12 h时达到最大。Hg(Ⅱ)和Pb(Ⅱ)对中华哲水蚤T-SOD活性的影响均表现为随着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Cd(Ⅱ)对中华哲水蚤T-SOD活性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12 h时3个浓度组T-SOD值均达到最大。
陈志鑫朱丽岩周浩戚本金刘晨
关键词:中华哲水蚤
2006年冬季胶州湾及邻近山东半岛南岸海域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被引量:5
2009年
于2006年12月对胶州湾及邻近山东半岛南岸进行小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915.43±407.58)ind.10 cm-2,平均生物量为(1 007.56±422.71)μg.dwt.10 cm-2,平均生产力为(9 068.03±3 804.43)μg.dwt.10 cm-2.a-1。共鉴定出16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按丰度,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占绝对优势,为总丰度的89.70%,其他优势类群依次为底栖桡足类、多毛类和双壳类;按生物量依次为多毛类38.49%,线虫32.60%,介形类10.31%,桡足类8.84%。
杨世超慕芳红周红陈海燕吴绍渊
关键词: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