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693)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陆鹏飞宗世祥骆有庆刘永华阎雄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榆林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枯叶
  • 3篇枯叶蛾
  • 2篇生殖
  • 2篇交尾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豆野螟
  • 1篇嗅觉
  • 1篇幼虫
  • 1篇羽化
  • 1篇神经机制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元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因子
  • 1篇求偶
  • 1篇中枢神经
  • 1篇中枢神经系统
  • 1篇外周

机构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榆林学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陆鹏飞
  • 4篇宗世祥
  • 4篇骆有庆
  • 3篇刘永华
  • 2篇乔海莉
  • 2篇阎雄飞
  • 2篇章一巧
  • 1篇雷朝亮

传媒

  • 3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栎黄枯叶蛾羽化及生殖行为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是近年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对该虫的羽化、交配和产卵等行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栎黄枯叶蛾羽化期40 d左右,羽化高峰期为9月上旬,日羽化高峰出现在傍晚17:00—23:00,占全天羽化量的8246%;雌雄性比为1∶1.41;交配高峰期发生在凌晨3: 00—4:00,成虫羽化翌日开始进行交尾,2日龄雌蛾交配率最高,达到45.6%,随后交配率逐步降低。雌蛾一生只交尾1次,雄蛾可进行多次交尾。成虫交配持续时间多为14~16 h。成虫交配后即可产卵,产卵主要在夜间进行,产卵高峰期在2:00—6:00,占全天产卵量的82.40%。未交配雌蛾和雄蛾的平均寿命为11.05 d和9.85 d;显著高于已交配雌蛾和雄蛾的8.05 d和7.35 d,说明交配可明显缩短雌雄成虫寿命。
刘永华阎雄飞章一巧齐连珍陆鹏飞宗世祥骆有庆
关键词:羽化求偶交尾产卵
蚊虫嗅觉识别的神经机制被引量:2
2013年
蚊虫主要依赖嗅觉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化学信息交流。蚊虫通过嗅觉感受系统寻找食物、配偶和产卵场所,进而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蚊虫嗅觉系统对气味信号神经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蚊虫的嗅觉感器主要位于触角和下颚须,触角上的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感受氨水、乳酸、羧酸类化合物等人体和其他动物释放的微量气味物质,下颚须上的锥形感器则感受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一些其他的挥发性物质;蚊虫嗅觉感器内部有受体神经细胞,其上分布有嗅觉受体蛋白,蚊虫对外界环境的化学感受就是通过气味物质与这些受体蛋白互作而得以实现;根据对不同气味物质的反应谱差异,嗅觉神经细胞被分为不同的功能类型;来自嗅觉神经细胞的神经信号进一步从外周传导至中枢神经中脑触角叶内的神经小球,在此对信息进行初步的处理,通过评估嗅觉神经细胞的反应和触角叶内的神经小球相应被激活的区域,不同小球被分别命名;最后,神经信号继续整合,由投射神经传向前脑,最终引发一系列昆虫行为反应。这些研究从理论上剖析了气味信号在蚊虫嗅觉系统中的神经转导通路,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蚊虫的嗅觉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其他昆虫甚至人类的气味识别机制及进行更深层次神经科学的探索。
陆鹏飞乔海莉骆有庆
关键词:蚊虫嗅觉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
栎黄枯叶蛾幼虫龄数的确定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为明确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幼虫的发育状况,以便进行预测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方法】通过野外采样获取不同发育状态的栎黄枯叶蛾幼虫,对其头壳宽度,体长,体宽,额宽,上颚基部宽和单眼间距6项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利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方法,推断栎黄枯叶蛾幼虫的龄数。【结果】栎黄枯叶蛾幼虫有7龄,头壳宽度为最佳分龄结构。单眼间距、额宽和上颚宽3项指标均可作为分龄的辅助手段,体长和体宽变异较大,不宜用作幼虫龄数划分。【结论】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合理防治该害虫提供了参考依据。
刘永华章一巧阎雄飞郑永贵陆鹏飞宗世祥骆有庆
关键词:幼虫
豆野螟延迟交尾和多次交尾对生殖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豆野螟Maruca vitrata(Fabricius)是一种严重的泛热带豆类蔬菜害虫。本文研究了豆野螟延迟交尾和多次交尾对其生殖的影响。延迟交尾实验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同时延迟交尾,雌雄虫的寿命、产卵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是对卵的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雌虫延迟交尾,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雌虫的寿命、产卵量、卵的孵化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而雄虫的寿命延迟交尾第3天达到最大值;雄虫延迟交尾,随着延迟交尾时间的增加,雌雄虫的寿命、产卵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卵的孵化率随着延迟逐渐下降。多次交尾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雄虫交尾次数的增加,成功交尾率逐渐降低,用于交尾的时间延长,雌虫和相应雄虫的寿命逐渐缩短,雌虫的产卵量下降,但对卵的孵化率影响不大;豆野螟雌虫一生只交尾一次,未见到雌虫2次交尾。
陆鹏飞乔海莉宗世祥雷朝亮
关键词:豆野螟生殖
基于GS+的大黄枯叶蛾卵的空间分布关系被引量:11
2013年
基于GS+软件,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大黄枯叶蛾卵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3.2%的大黄枯叶蛾卵块被产在雌茧上,且卵在沙棘上的平均高度为66.5 cm,卵距最近雌茧的平均距离为22.9 cm;沙棘林中大黄枯叶蛾卵的空间依赖范围为95.782 m,空间变异值为0.680,最佳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呈聚集分布;卵块的空间分布模拟结果同雌蛹最为接近,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跟随性。大黄枯叶蛾种群密度深受8月下旬至9月中旬气温与降水的影响。
章一巧刘永华宗世祥陆鹏飞齐连珍骆有庆
关键词:地统计学气象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