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青年科学基金(0339010)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5
相关作者:谭健晖王以红蔡玲陈学政朱高浦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无性繁殖
  • 2篇扦插
  • 2篇扦插繁殖
  • 2篇桉树
  • 2篇巨尾桉
  • 1篇叶片
  • 1篇叶片内源
  • 1篇叶片内源激素
  • 1篇抑制物
  • 1篇杂交松
  • 1篇植株
  • 1篇生理变化
  • 1篇衰老
  • 1篇内源
  • 1篇内源激素
  • 1篇内源激素变化
  • 1篇年龄效应
  • 1篇桉树生长
  • 1篇母株
  • 1篇母株年龄

机构

  • 5篇广西林业科学...
  • 2篇广西大学

作者

  • 5篇谭健晖
  • 3篇蔡玲
  • 3篇王以红
  • 2篇朱高浦
  • 2篇陈学政
  • 1篇吴耀军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广西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无性繁殖复壮措施对桉树生长及抗病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以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广林9号幼林为材料,采用组培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苗木进行桉树生长规律及抗病性衰退的比较研究。组培繁殖设4个处理,分别为第1、8、15、28次继代苗(简称为组培1代、组培8代、组培15代和组培28代);扦插繁殖设3个处理,种植第15代组培苗做采穗圃,分别于第1、2、3年后采穗扦插的扦插苗(简称为1年扦插、2年扦插和3年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繁殖方法的幼林树高、地径生长曲线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3月和6月,树高、地径生长量及月增长量变化不同,组培苗在地径生长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树高生长方面虽然前期较差,但后期增长快,总体上仍具有优势;同一繁殖方法随着繁殖代数增加,树高、地径生长均呈下降趋势;不同繁殖方法以及不同繁殖代数都会对抗青枯病能力造成影响,组培苗的抗病性优于扦插苗,同一繁殖方法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抗病性下降,但抗病性衰退速度不同;不同无性繁殖的抗焦枯病能力不同,组培苗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而减弱,扦插苗随着繁殖年份的增加而升高;7种无性繁殖复壮措施的抗衰退能力为组培1代最强,组培8代次之,3年扦插最弱。
谭健晖蔡玲王以红陈学政朱高浦吴耀军
关键词:桉树无性繁殖
不同代巨尾桉无性繁殖植株的内源激素变化被引量:13
2008年
以巨尾桉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和不同繁殖代数的幼树叶片为材料,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n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测定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玉米核苷(ZR)4种内源激素,并结合生长性状分析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和不同繁殖代数的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关系,探讨桉树不同繁殖方法和繁殖代数衰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叶片内源IAA、GA3和ZR的含量、ABA/GA3(k值)、ABA/ZR值和ZR/GA3值等6个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可以较准确、稳定地反映巨尾桉无性繁殖抗衰退能力和预测幼林生长量。叶片内源IAA、GA3和ZR的含量与抗衰退成正相关,叶片内源IAA、GA3和ZR的含量越高,抗衰退能力越强,幼林生长量越大;内源k值、ABA/ZR值和ZR/GA3值的数值大小和内源k值和ZR/GA3值变化幅度与抗衰退能力成负相关,以上指标的数值越大且变化幅度越大,表明抗衰退的能力越差,幼林生长量也越小。以生长性状为主,叶片内源激素的含量和内源激素间的平衡关系作为辅助评价指标,可综合评价桉树无性繁殖的抗衰退能力并预测幼林当年的生长量。研究表明,7种幼林抗衰退能力为组培1代最强,8代次之,3年扦插最弱。
谭健晖王以红蔡玲
关键词:巨尾桉无性繁殖叶片内源激素
桉树无性繁殖衰退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被引量:16
2007年
以桉树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及不同繁殖代数的幼树叶片为材料,对其光合代谢、氮代谢、内源保护酶系统以及膜脂反应产物等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探讨桉树不同繁殖方法及繁殖代数衰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①除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外,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及不同繁殖代数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质膜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等6个生理指标均具显著差异.②随着衰老的加剧和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CAT活性呈下降的趋势;SOD活性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但不同处理降到最低点的树龄不同;POD活性变化不一致,总体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而MDA含量、PRO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③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能稳定、准确地反映桉树抗衰退的能力,以上5个指标与桉树衰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与抗衰老呈正相关,数值越高,表明抗衰退的能力越强;POD活性、MDA含量与抗衰老呈负相关,数值越高,表明抗衰退的能力越弱;CAT活性、PRO含量与桉树衰老的关系无规律性变化,不宜采用其评价桉树抗衰退的强弱.④综合叶片的7个生理指标对桉树无性繁殖方法和繁殖代数进行评价,组培苗抗衰退能力强于扦插苗,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抗衰退的能力下降,扦插苗的衰退速度大于组培苗,组培1代抗衰退能力最强,组培8代次之,3年扦插最弱.建议生产上定期对繁殖材料进行复壮更新,确保无性繁殖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谭健晖王以红陈学政蔡玲朱高浦
关键词:桉树无性繁殖繁殖代数衰老生理变化
插条母株年龄对巨尾桉幼林抗氧化生理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以巨尾桉不同年龄母株的插穗为材料,测定其扦插幼林叶片的光合作用、氮代谢、内源保护酶系统以及膜脂反应产物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插条年龄与扦插幼林生理生化间的衰退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插条年龄的叶绿素含量、可溶蛋白质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AD含量和PRO含量等7个生理指标均差异显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POD活性、MAD含量和PRO含量能稳定、准确地反映巨尾桉抗衰退的能力;以上6个指标与巨尾桉抗氧化能力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及PRO含量等5个指标与插穗年龄呈负相关关系,以上指标数值越高,表明抗衰退的能力越弱;MAD含量与插条年龄呈正相关关系,MAD含量越大,表明采穗母株年龄越大,扦插后代衰退越快;而CAT活性和与采穗母株年龄的关系无规律性变化,不宜用CAT活性来确定采穗母株年龄。综合幼林叶片的抗氧化生理指标等对巨尾桉衰老进行综合评价,得出3种幼林的抗衰退能力强弱为1年生>2年生>3年生。由于生理指标的变化常受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判断后代衰退应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以生理指标为主并结合巨尾桉生长及形态学指标来确定插条母株的年龄,同时确定巨尾桉扦插繁殖过程中的衰退速度。
谭健晖
关键词:巨尾桉扦插繁殖采穗母株年龄效应
缩短杂交松扦插生根时间的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于2005年7月在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苗圃进行杂交松(Pinus elliottff×P.caribaea)扦插繁殖试验,研究缩短杂交松生根时间的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采穗母树设遮光和喷施叶面肥处理,穗条选取未木质化、半木质化、木质化三种,长度分为3~5cm,5~8cm,15cm以上。生根抑制物处理6种:乙酸乙酯、75%酒精、50%酒精、洗洁精、自配处理液和清水,乙酸乙酯、酒精与水的配比为1:100。每种处理3个重复,株数135株。试验结果表明,对采穗母树进行遮光及叶面肥处理,可显著缩短插穗生根时间及提高生根成活率,其中生根成活率比对照提高12%~25%,愈伤组织形成时间比对照缩短7~13d。不同插穗生根抑制物处理,可显著影响扦插成活率和生根时间,其中乙酸乙酯和自配处理液对杂交松插穗生根有效,生根成活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2%和32%,愈伤组织形成时间分别缩短6d和4d;酒精和洗洁精对杂交松插穗生根无效,生根成活率比对照降低1%~7%。半木质化、未木质化、木质化穗条出现愈伤组织的时间分别为36d、37.3d和41.7d,平均生根率分别为44.33%、25.75%和60.33%;插穗长度对扦插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对生根也有影响,其中以5~8cm最好,3~5cm次之,15cm以上最差。
谭健晖
关键词:杂交松扦插繁殖抑制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