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MZ013)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明米扬孙岿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大连民族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亲属关系人类学的新发展——兼谈《人思之人: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统一性》被引量:1
- 2011年
- 蔡华教授的新著《人思之人: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统一性》,从对四类人类繁衍再现系统的比较研究出发,对亲属关系人类学中以生物事实为基础提出的几种主要论点进行辩驳,并且在此基础上尝试重新建立亲属制度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廓清了"文化"、"民族"、"社会"等概念,并且对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和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做出了区分。蔡华教授对人的三重性(生物性、文化性和社会性)也进行了非常清晰的区分,阐明在人类学的视角下亲属关系的属性纯粹是文化的和社会的,进而提出了一些崭新的知识论命题。这些新命题质疑了西方的某些理性主义,而且从整体情形观之,这些新命题可能适用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本文从选题意蕴、主要内容、论证新意、理论运用特点等方面对该著作做尝试性的评读。
- 刘明
- 关键词:文化科学自然科学
- 新时期灾后移民的民族关系重建及其交往方式探研——以新疆塔吉克阿巴提镇社区为例被引量:2
- 2011年
- 2000年3月,第一批曾世代居住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开始移民搬迁至岳普湖县塔吉克阿巴提镇。在10年移民搬迁过程中,塔吉克民族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在本民族内,从以往同一村落内的交往转变为不同村落间的交往;在不同民族间,与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汉族的交往更为紧密,主要体现在行政、教育、经济场景三个层面。文章通过田野调查所获得的大量访谈资料试图梳理塔吉克族交往互动的模式;从而在居住格局、语言学习和教育程度等方面找到族际交往和民族关系的切入点。
- 刘明
- 关键词:塔吉克民族关系交往方式
- 新疆塔吉克族宗教生活环境的变迁与文化适应调查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塔吉克族是现当代帕米尔地区生活居住的主要居民之一,曾信仰过琐罗亚斯德教、佛教等。从10世纪末至今,中国塔吉克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的重要支派——伊斯玛仪派。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从中国塔吉克族宗教生活的历史回顾、现实状况、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 刘明
- 关键词:塔吉克宗教
- 新疆塔吉克族农业环境变迁与文化适应调查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研究发现:第一,塔吉克人放弃种植豌豆、青稞等作物;开始种植苜蓿和棉花等作物以提高人均收入。第二,塔吉克人了解并接受更多关于作物种植、栽培、收获的技术。第三,塔吉克人开始逐步学习使用坎土曼,并学习开拖拉机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对帕米尔高原塔吉克人进行相关的适应研究还需要长期跟踪调查以及回访等,以便掌握更多的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
- 刘明
- 关键词:塔吉克族农业
- 移民搬迁与文化适应:以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牧业文化为例被引量:4
- 2011年
- 大规模移民搬迁可能导致文化适应问题。在移民搬迁过程中,项目的成功与否除了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关之外,民族文化的适应策略,特别是牧业生计方式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 刘明
- 关键词:塔吉克族牧业
-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的迁徙与生活适应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文章在对当代帕米尔高原塔吉克人移民搬迁的选址、批次及数量进行调研和统计的基础上,对塔吉克阿巴提镇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试图将塔吉克人搬迁后的生活场景给予客观描述,从而理解其在社会环境发生改变后,生活文化方面的适应情况。
- 刘明孙岿
- 关键词:塔吉克族迁徙社会原因
-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民歌传承与保护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此走上有法可依、依法保护的历史阶段。新疆塔吉克民歌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兼有中国音乐细腻的旋律特点,也有波斯-阿拉伯音乐鲜明的节奏特点,高亢的鹰笛声,富有舞蹈律动的7/8节奏以及调式当中的升三级音等特点构成了塔吉克族音乐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民歌及其音乐特征的阐释,从而对塔吉克民歌提出传承思路与保护措施。
- 刘明米扬
- 关键词: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间歌曲
- 婚俗视域下塔吉克女性社会角色的人类学考察被引量:2
- 2012年
- 文章主要围绕婚俗这一主题,通过婚姻观念、婚礼仪式、过程以及婚姻、家庭、社会等视角对中国塔吉克女性社会角色进行考察和研究。在婚姻观念里,塔吉克女性的婚姻观反对独身,存在早婚现象;在婚礼仪式前,塔吉克女性角色在订婚、提亲、定亲和送彩礼中均有所体现;在婚礼过程中,更是通过新郎迎亲、神圣的"尼卡"、哭嫁离娘、揭面纱等仪式反映塔吉克女性的社会身份;在婚姻视角中,塔吉克社会保有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和严格的家长制;在家庭视角中,塔吉克女性地位的成因与传统文化、社会性别观、经济依附关系和教育弱化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社会进程中,塔吉克女性自觉和塔吉克社会自觉是改善塔吉克女性地位的两条重要途径。
- 刘明木克代斯.哈斯木
- 关键词:婚俗塔吉克族社会角色人类学
- 中国塔吉克族亲属关系人类学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文章通过对塔吉克族婚姻制度、家庭制度和亲属制度的研究,试图对中国塔吉克族亲属关系人类学研究作初步的描述,并尝试对其社会机制进行文化上的解释,从而,反思亲属关系人类学理论的局限性。
- 刘明
- 关键词:塔吉克族婚姻制度家庭制度亲属称谓亲属关系
- 《新疆图瓦人社会文化田野调查与研究》评介
- 2011年
- 一、图瓦人及其研究图瓦人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古老游牧民族的一支,曾生活在西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流域。17世纪初迁到乌梁海地区,图瓦是乌梁海蒙古的主要一部分;18世纪初,部分图瓦人迁到中国新疆的阿尔泰山区。早在唐代,它就以'都播'、'都波'的族名出现于古代部族中。元代的文献将该族名称写为'秃巴思'(tubas)或'秃八'(tuba)等,而近代史上又被称为'德瓦'、'德巴'、'秃巴',1921年后'秃巴'被改写为'图瓦'。在中国史书中的最早记载是公元7世纪《隋书·铁勒传》(卷八十四),'北海(即贝加尔湖)南则都播,虽姓氏各别,总谓为铁勒'。
- 刘明
- 关键词:图瓦人卫拉特蒙古索约特人田野调查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