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200458)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郑有良魏育明颜泽洪刘登才代寿芬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小麦
  • 4篇基因
  • 2篇亚基
  • 2篇克隆
  • 1篇蛋白亚基
  • 1篇低分子量谷蛋...
  • 1篇新基因
  • 1篇亚基基因
  • 1篇羊草
  • 1篇野生
  • 1篇野生二粒小麦
  • 1篇幼胚
  • 1篇山羊草
  • 1篇生长素
  • 1篇四川小麦
  • 1篇稳定性分析
  • 1篇小麦幼胚
  • 1篇芒草
  • 1篇抗虫
  • 1篇克隆及序列分...

机构

  • 8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颜泽洪
  • 8篇魏育明
  • 8篇郑有良
  • 3篇代寿芬
  • 3篇刘登才
  • 2篇王际睿
  • 1篇李琴
  • 1篇沈蕾
  • 1篇龙海
  • 1篇曾节
  • 1篇姚霞
  • 1篇江千涛
  • 1篇李伟

传媒

  • 2篇遗传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四川小麦新品系区域试验产量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运用混合线性模型和AMMI模型,对四川小麦新品系两年区域试验的产量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线性模型中,影响产量的随机效应方差分量以品系与年份互作最大,年份和地点互作也较高。多重比较表明,46548-3、川麦107、98-18、R25和R88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川麦28。回归参数和置信区间分析表明,多数品系稳定性表现相似,但以99-1572最好。AMMI模型分别解释了2002和2003年的92.6%和76.9%的互作平方和;其双标图显示,环境改变较品系变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更大。同时,通过AMMI2双标图得到各参试品系与环境间的互作情况。此外,通过稳定性参数Di值和AMMI1的品种排序分析揭示出各参试品系的稳定性表现,其中Y1496-15在两年区试中均表现稳定,而R88和46548-3则呈现出特殊的环境适应性。
姚霞李伟颜泽洪魏育明郑有良
关键词:小麦混合线性模型AMMI模型
带芒草属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在普通小麦中获得了大量的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序列,而在小麦近缘属物种中获得的同源基因则比较少,导致对麦类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家族成员间的关系还不清楚。因此,进行近缘属物种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此研究通过特殊设计的1对引物,以小麦近缘属带芒草物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经过PCR和克隆,从中得到了一条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035bp,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为343个氨基酸残基的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该基因序列具有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典型特征,包括21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13个氨基酸的N-端和由可重复的短肽单元组成的重复区以及1个C末端。序列比对结果揭示了来自带芒草的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与小麦同源基因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此研究结果对从带芒草属以及其他小麦近缘属物种中分离未知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曾节代寿芬郑有良刘登才魏育明颜泽洪
关键词:基因克隆
野生二粒小麦α-淀粉酶抑制因子编码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对3份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材料的抗虫24 kDaα-淀粉酶抑制因子编码基因进行分离克隆,得到72个24 kDaα-淀粉酶抑制因子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α-淀粉酶抑制因子在野生二粒小麦中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经卡方检验初步推断野生二粒小麦中的α-淀粉酶抑制因子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变异类型在供试材料间无显著差异。序列分析表明,24 kDaα-淀粉酶抑制因子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序列无论在野生二粒小麦种内还是与小麦属的其他物种之间,都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说明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十分保守。
江斌王际睿魏育明颜泽洪郑有良
关键词:野生二粒小麦
小麦抗虫α-淀粉酶抑制因子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对17份小麦和山羊草材料的小麦抗虫24kDα淀粉酶抑制因子成熟蛋白编码基因进行了分离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在二倍体材料中α淀粉酶抑制因子由单个基因编码,而在普通小麦中是以多拷贝的形式存在。从中得到17个24kDα淀粉酶抑制因子基因,其中2个来自普通小麦与1个来自粗山羊草的基因编码的抑制因子与WDAI0.19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为同一蛋白。在普通小麦中得到1个编码蛋白质与WDAI0.53十分相似的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4kDα淀粉酶抑制因子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在序列大小与核酸组成上都十分相似,一致性达到91.2%。这说明小麦和山羊草中24kDα淀粉酶抑制因子基因可能起源于相同原始基因。
王际睿颜泽洪魏育明郑有良
关键词:小麦山羊草
长发带芒草y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鉴定与分析
2005年
为了证实长发带芒草中的y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存在,利用SDS-PAGE分析了3份长发带芒草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发现其y亚基的迁移率均较普通小麦中迁移率最快的D y12亚基迁移率更快,应用PCR扩增、序列测定及基因编码区体外表达等方法研究了1份材料中的y亚基,确认了长发带芒草比普通小麦中迁移率最快的D y12亚基迁移率更快的T ay亚基的真实存在及表达。研究结果证实带芒草属具有与普通小麦中相类似的y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颜泽洪代寿芬刘登才魏育明郑有良
关键词:PCR扩增
西藏普通小麦地方品种特有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合“Tibetan Dx5*+Tibetan Dy10”中Tibetan Dy10亚基基因测序与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鉴定在西藏小麦地方品种中发现的特有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合"Tibetan Dx5*+Tibetan Dy10"中的Tibetan Dy10亚基是否与普通小麦Dy10亚基为同一亚基。【方法】利用SDS-PAGE分析和TibetanDy10亚基基因的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Tibetan Dy10亚基与普通小麦中Dy10亚基广泛存在的Dx5+Dy10组合形式中的Dy10亚基的分子序列非常相似,但分别在2个六肽中的1个氨基酸部位发生替换,第335位的甘氨酸(G)和第451位的谷氨酰氨(Q)在Tibetan Dy10中均被替换为精氨酸(R)。【结论】Tibetan Dy10与普通小麦中常见的Dy10亚基基因的DNA序列存在微小差异,属于Dy10位点的一个新变异。
颜泽洪代寿芬刘登才魏育明郑有良
关键词:DNA测序
小麦新品种“川麦42”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新基因的分子克隆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PCR方法从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新品种“川麦42”中克隆得到一个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新基因,暂命名为LMWCM42-1。该基因编码区全长846 bp,编码281个氨基酸,具有LMW-GS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推导氨基酸序列比较显示,尽管LMWCM42-1与已知LMW-GS高度相似,但在N-末端重复区部分重复单元以及C-末端区中仍存在明显差异。聚类分析表明,LMWCM42-1可能是由Glu-D3位点编码的。
沈蕾龙海颜泽洪魏育明郑有良
关键词:小麦
生长素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以川农16、川麦42和良麦2号为供试材料,探讨了三种生长素对其幼胚组织培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相对较好的受体材料。结果表明,三种生长素在幼胚的诱导率、胚发芽率和胚发根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2,4,5-T和NAA在诱导小麦幼胚培养基,其胚芽、胚根发生严重;而2,年D在诱导率、胚发芽率和胚发根率这三方面相对优于2,4,5-T和NAA,适用于小麦幼胚的组织培养,且适宜浓度范围在2.0~2.5m∥L。基因型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的诱导率没有影响,对胚发芽率有一定影响,而对胚发根率有较大影响。在三种基因型中,以川农16在诱导率、胚发芽率和胚发根率这三方面表现相对突出,可作为转化受体材料。
李琴江千涛魏育明颜泽洪郑有良
关键词:幼胚生长素基因型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