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1604)

作品数:16 被引量:136H指数:8
相关作者:赵宏谋梁晓军李毅张言鹿军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关节
  • 7篇踝关节
  • 5篇内固定
  • 4篇截骨
  • 4篇畸形
  • 4篇骨折
  • 4篇关节炎
  • 3篇生物力学
  • 3篇螺钉
  • 3篇骨关节
  • 3篇骨关节炎
  • 2篇远端
  • 2篇植骨
  • 2篇韧带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胫骨
  • 2篇胫骨远端
  • 2篇腓骨
  • 2篇踝关节骨关节...

机构

  • 1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商洛市中心医...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13篇赵宏谋
  • 12篇梁晓军
  • 11篇李毅
  • 5篇张言
  • 3篇刘诚
  • 3篇王军虎
  • 3篇鹿军
  • 2篇张东升
  • 2篇牛文鑫
  • 2篇胡东
  • 1篇吴起宁
  • 1篇杨云峰
  • 1篇杨杰
  • 1篇俞光荣
  • 1篇姜成华
  • 1篇孙川
  • 1篇冯铁男
  • 1篇肖琳
  • 1篇冯海洋
  • 1篇王宇飞

传媒

  • 5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支撑钢板与螺钉固定治疗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4
2017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中采用支撑钢板与螺钉固定内踝骨折的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3例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踝骨折固定方法进行分组,其中支撑钢板固定组30例、螺钉固定组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侧别、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观察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完全负重时间;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负重及行走时疼痛情况。复查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记录手术失败例数。结果术后两组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支撑钢板固定组随访时间46~91个月,平均64.5个月;螺钉固定组为44~86个月,平均59.5个月。支撑钢板固定组患者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较螺钉固定组显著缩短(t=2.05,P=0.04)。X线片复查示,除螺钉固定组2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不愈合外,两组其余患者骨折均获解剖复位并达骨性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30)。两组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手术失败率以及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及其优良率、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中的内踝骨折由于骨折线与胫骨轴线夹角较小,单纯螺钉固定强度不足;而支撑钢板固定可以提供较大力学强度,患者可早期负重锻炼,临床疗效肯定。
赵宏谋张言胡东梁晓军李毅鹿军王军虎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内踝骨折内固定
踝上截骨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胫骨远端关节面力线异常在临床常见,主要表现为踝内翻和外翻畸形。踝内/外翻的致病因素很多,包括胫骨先天性力线异常、胫骨远端骨折后畸形愈合、胫骨远端骺损伤或感染、踝关节不稳定、神经肌肉性疾病等[1-2]。
赵宏谋李毅梁晓军
关键词:踝关节骨关节炎胫骨远端截骨踝关节不稳定外翻畸形
改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青少年足副舟骨综合征的疗效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改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青少年足副舟骨综合征(AN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9例(24足)青少年AN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改良内固定融合术。测量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负重正位X线的距舟覆盖角(TCA),负重侧位X线的跟骨倾斜角(CPA)和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足部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末次随访时,正位X线TC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位X线片CPA[(17.60°±2.67°)vs(15.13°±2.34°)]、Meary角[(-1.75°±-0.87°)vs(-2.60°±-1.18°)]和AOFAS中足评分(87.85±5.14 vs 57.50±3.85)、VAS评分(1.75±0.77 vs 6.00±0.51)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未见骨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疼痛复发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青少年ANS患者,改良内固定融合术可以有效改善足弓,缓解症状,改善足部功能和影像学表现。
郑伟鑫蔡杰任祥钰张言梁景棋聂光华赵宏谋梁晓军
关键词:融合术青少年
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Hawkins-Canale Ⅱ、Ⅲ型距骨颈骨折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对病例资料回顾性研究,探讨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Hawkins-CanaleⅡ、Ⅲ型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3—2013-05,采用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36例。骨折根据Hawkins-Canale分型:Ⅱ型21例,Ⅲ型15例。14例在伤后12 h内行急诊手术,22例在伤后4~12 d择期手术。术后6周不负重功能锻炼,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方可负重行走。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术后功能。结果 32例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22.4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2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及不愈合。2例出现距骨穹窿部分坏死,2例出现距下关节骨关节炎,但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83.5(71~94)分,优7例,良21例,可4例,优良率87.5%。结论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Hawkins-CanaleⅡ、Ⅲ型距骨颈骨折的近期效果良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刘诚赵宏谋李毅梁晓军
关键词:距骨颈骨折内固定
颅脑钝性冲击损伤力学中有限元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颅脑损伤大部分由钝性冲击引起,对冲击引起颅脑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有助于汽车设计和制造、安全防护、临床救治和司法鉴定。有限元方法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体现了重要作用,在30多年间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对最近10余年的研究成果在模型精度、冲击类型和损伤机制有限元研究等问题进行综述。本文认为,现有的颅脑损伤判定标准是基于整体层次测量的,而有限元分析结果提供的是组织层次的应力应变和能量分布,是对整体层次的损伤标准的补充和完善或本质的揭示。颅脑损伤的标准也应该是发展的,逐步深入的。进一步在微观、细胞和分子层次的研究将成为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牛文鑫冯铁男姜成华
关键词:颅脑损伤生物力学有限元方法
胫后肌腱转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源性足下垂畸形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胫后肌腱转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源性足下垂畸形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6年9月,采用胫后肌腱转位治疗21例单侧腓总神经损伤源性足下垂畸形。男12例,女9例;年龄23~47岁,平均32.1岁。致伤原因: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7例,胫腓骨近端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刺伤或割伤行神经探查术3例,直接打击暴力4例,腓骨头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年,平均5.6年。合并家族遗传性踇外翻畸形1例、柔韧性足趾屈曲挛缩5例。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足功能(FAAM)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测量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以及背伸肌力。摄X线片并测量Meary角、跟骨倾斜角以及后足力线角。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2个月,平均30.2个月。患者踝关节背伸肌力由术前0级恢复至3~4级。随访期间未出现平足畸形、爪形趾。末次随访时,Meary角、跟骨倾斜角以及后足力线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AOFAS评分、FAAM评分、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跖屈活动度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239,P=0.158)。健、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及AOFAS评分、FAAM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跖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19,P=0.538)。结论胫后肌腱转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源性足下垂畸形有效,患者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术后早期未出现继发性平足畸形。
温晓东赵宏谋鹿军李毅张言梁景棋常鑫梁晓军
关键词:足下垂胫后肌腱肌腱转位腓总神经损伤
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治疗Maisonneuve骨折对比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比较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治疗踝关节Maisonneuve骨折的临床与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68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7例采用金属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A组),31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侧别、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末次随访时下胫腓间隙(tibiafibular clear space,TFCS)、下胫腓重叠(tibiafibular overlap,TFO)、内侧间隙(medial clear space,MCS)及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率,并记录患者踝关节跖屈和背伸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Olerud-Molander(OM)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43个月,平均32.3个月。A、B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9,P=0.282)。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7,P=0.413)。末次随访时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A组6例(16.2%),B组2例(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9,P=0.213)。A组有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因未及时取出下胫腓螺钉导致断裂,1例螺钉局部异位骨化;B组有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排斥反应,1例螺钉局部异位骨化。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8,P=0.794)。末次随访时两组TFCS、MCS、TFO、踝关节背伸和跖屈活动度、AOFAS评分、OM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疗效与传统钛合金金属螺钉相似,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功能,具有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率低的优势。
温晓东鹿军赵宏谋李毅常鑫张言梁景棋梁晓军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MAISONNEUVE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峡部植骨修补联合临时单节段钉棒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被引量:5
2017年
背景:腰椎峡部裂是引起青少年腰痛的常见原因,保守治疗无效时多采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多种多样,目的是消除疼痛,达到峡部充分的骨性融合。目的:观察峡部植骨修补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临时单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峡部植骨修补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临时单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症患者32例,所有患者双侧峡部断裂,其中无滑脱型20例,Ⅰ度滑脱12例。内固定前行腰椎X射线、CT及MRI检查,内固定前及内固定后行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观察患者疼痛改善情况,采用MacN ab评价疗效。内固定后随访行腰椎CT检查观察患者峡部植骨愈合情况。骨愈合后行内固定取出,观察患者固定节段的活动度及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获得峡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4个月;(2)所有患者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内固定前明显改善(P<0.05)。(3)取出内固定后,观察发现临时固定节段的腰椎活动度保留,MRI检查示固定节段的相邻椎间盘信号均较内固定前无明显改变;(4)结果说明,峡部修补单节段椎弓根钉棒临时固定可有效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峡部骨性愈合确切,临时固定可有效避免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产生。
屈巍黄云飞宋宗让吴起宁王宇飞
关键词:单节段固定
经后外侧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评价经后外侧人路行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9-03-2012—10收洽的采用后外侧人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27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切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距骨跟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27例术后获平均20(12~36)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缘坏死、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跟骨骨质外露发生。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27例融合处均骨性愈合。距骨跟骨角由术前平均(15.8±3.0)°改善至术后平均(24.8±1.9)°,距骨第1跖骨角由术前平均(16.9±3.2)°改善至术后平均(5.6±1.9)°,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33.9±7.9)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4.9±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后外侧人路可清楚显露距下关节,能在直视下对距下关节面进行彻底清理,撑开植骨矫正跟骨内、外翻畸形,恢复足弓,矫正或减轻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病理改变,有效地改善症状,减少切口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潘文杰雷文淼肖琳马建兵孙川
关键词: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后外侧入路距下关节植骨融合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后侧骨-韧带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法,了解踝关节后侧骨-韧带结构损伤及不同内固定手术对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具成人新鲜小腿-足标本。通过DDL实验机垂直和扭转加载,并通过数字散斑相关法分析1正常状态、2切除小块后踝、3切除后踝和下胫腓联合韧带(SL)、4固定SL、5固定后踝、6同时固定SL和后踝后,踝关节内、外旋至4 Nm时胫骨、腓骨和距骨的相对位移。构建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3D-FEM),并模拟相关生物力学工况。结果单纯后踝骨折时存在踝关节内旋不稳定,后踝骨折合并SL断裂时存在内、外旋不稳定。在3种内固定组,踝关节内、外旋时各骨间相对位移与正常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仅固定后踝与联合固定SL和后踝组,在内旋时距骨与胫骨在矢状面水平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D-FEM的趋势结果与相关生物力学研究相似。结论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在后踝骨折合并SL损伤时,单纯固定后踝或SL均可较好恢复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同时固定SL和后踝可能导致踝关节旋转僵硬。
赵宏谋李毅梁晓军俞光荣杨云峰张东升
关键词:踝关节损伤生物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