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131)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黎维平刘胜祥陈三茂殷根深张平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地下茎
  • 2篇染色体
  • 2篇紫菀
  • 2篇紫菀属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学
  • 2篇菊科
  • 2篇核型
  • 1篇地带性
  • 1篇新证据
  • 1篇形态学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基数
  • 1篇子房
  • 1篇微形态
  • 1篇微形态学
  • 1篇系统学
  • 1篇细胞地理学
  • 1篇细胞学研究
  • 1篇狭义

机构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黎维平
  • 3篇刘胜祥
  • 2篇陈三茂
  • 2篇殷根深
  • 1篇张平

传媒

  • 2篇生命科学研究
  • 2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菊科紫菀属横斜系的核型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菊科紫菀属横斜系(Asterseries Hersileoides Ling)特产于中国,含横斜紫菀(Aster hersileoides Schneid.)和亮叶紫菀(A.nitidus Chang)2个狭域分布种。细胞学研究表明,横斜紫菀和亮叶紫菀均为二倍体,染色体较小,长度在1.64~2.8μm之间,核型公式为2n=2x=18=16m+2sm,属1A类型。横斜紫菀和亮叶紫菀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首次报道。
殷根深黎维平陈三茂刘胜祥
关键词:核型
虾须草属位于紫菀族的新证据被引量:2
2008年
虾须草属Sheareria(菊科Compositae)是我国特有的单型属。国内学者将其置于向日葵族Helianthereae米勒菊亚族Milleriinae,而Robinson和Nesom则认为该属应归属于紫菀族Astereae。我们比较该属与向日葵族、紫菀族代表植物种类的微形态学、解剖学和细胞学特征。虾须草S.nana舌片近轴面细胞为线形,具横向条纹,细胞中央纵向隆起,与紫菀族代表种相同或相近,而与向日葵族的代表种中的细胞近圆形、表面具乳突存在显著区别。在舌状花子房壁横切面上维管束(肋)间部分的结构上,5种向日葵族植物具有如下共同特征:子房壁含3–4层结构,即表皮、下皮层、小细胞区,有的还有薄壁细胞层;表皮与下皮层细胞大小和形态一致,排列整齐。虾须草与5种紫菀族植物的子房壁均只由表皮和薄壁组织组成。虾须草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8sm。虾须草与紫菀族的染色体基数均为x=9,而和向日葵族普遍存在的染色体基数x=10不同。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虾须草属应置于紫菀族,而不是向日葵族中。
黎维平张平殷根深
关键词:染色体基数微形态学
微糙三脉紫菀的细胞地理学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三脉紫菀多倍体复合体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困难的类群.但是,作为该复合体主产地的中国,其分类学研究和细胞学资料十分缺乏.因此,对微糙三脉紫菀9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显示,微糙三脉紫菀为四倍体(2n=4x=36),关于微糙三脉紫菀有六倍体的报道应属鉴定错误.微糙三脉紫菀6个居群的核型资料表明,其核型的不对称性具有经度地带性变异的趋势.据此认为,微糙三脉紫菀起源于浙皖山丘西部,然后向西扩散,抵达云贵高原和四川.这一假设得到横走地下茎演化证据的支持.
黎维平刘胜祥
关键词:细胞地理学细胞学研究六倍体地带性地下茎居群
广义紫菀属(菊科紫菀族)系统学研究的现状被引量:6
2004年
广义的紫菀属(Asters.l.)曾是个大包大揽的类群,产于北美和欧亚大陆.Nesom主要根据瘦果的形态和细胞学性状对Asters.l.进行了评价,将北美紫菀类植物从Aster中独立出去,使Aster成为欧亚特有类群.但是,在欧亚各国对Aster有定为一属和分为十多个属等不同的分类学处理,分歧较大.狭义紫菀属(Asters.s.)与从Asters.l.中分出的各属之间的系统学关系,以及后者中某些属与北美紫菀类和紫菀族其他亚族间的系统学关系,都存在很大疑问.过去一直认为北美是Aster的发源地,现在欧亚Asters.l.的起源与演化需要重新研究,而青藏高原是探讨Asters.l.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关键地区.DNA尤其是DNA序列资料在研究Asters.l.的系统发育和分类上将发挥关键作用.
黎维平陈三茂
关键词:系统学DNA序列
小花三脉紫菀和狭叶三脉紫菀的区别:形态学和细胞学证据被引量:4
2005年
产自湖北神农架的狭叶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 var. gerlachii (Hance) Chang一直被各种文献和有关标本馆误定为小花三脉紫菀A. ageratoides var. micranthus Ling。我们对二者进行了野外采集和形态学、细胞学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导致错误鉴定的原因,重新确定了二者的界限。小花三脉紫菀无横走地下茎,这一性状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核型研究发现,小花三脉紫菀为二倍体,2n=2x=18=18m,核型属1A型;狭叶三脉紫菀则是四倍体,2n=4x=36=32m+4sm (2SAT),核型属2A型。二变种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均为首次报道。狭叶三脉紫菀在湖北为新分布记录。
黎维平刘胜祥
关键词:形态学细胞学染色体核型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