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W020)
-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4
- 相关作者:丁筑兰季中扬胡燕伍洁韩佳格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社会学更多>>
- 侗族古歌生态意识浅析
- 2016年
- 侗族民间古歌反映了侗民的生存理念和传统观念,其中贯穿着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等丰富的生态智慧,共同构成了侗族先民对自然的关怀与尊重。这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所形成的共生共存、相互交融的和谐的整体意识,使得侗民族获得了久远的发展,也给当代人类社会应如何正确对待自然以体悟的蓝本。在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的今天,对于侗族古歌的生态解读,不仅可以丰富生态美学理论,也可以为人们如何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更丰富、更全面、更有启示意义的学习资源。
- 卜莲丁筑兰
- 关键词:侗族生态文化万物有灵
- 苗族生态审美观中的家园意识探析
- 2015年
- 苗族的家园意识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他们对自己栖居的家园的选择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他们的审美文化文本中充满了与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并且在生活中处处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在苗族的审美趣味中也处处表现出对家园的热爱和自然的尊崇,这与苗族民族文化中对自然生命的认知方式有关。研究表明,苗族的家园意识具有存在论美学的意蕴,并且更具有现实性意义。
- 丁筑兰
- 关键词:生态美学苗族家园意识
- 大众传媒视野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被引量:1
- 2015年
- 在大众传媒时代,文化群落相对固定、文化传承相对稳定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受到了现代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大众传媒借助高科技手段,可以全方位地记录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拓展其传播方式与范围,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大众传媒还利用高新技术,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增添了新的元素,从内容、表现手段方面为少数民族文化注入了新的文化因子;同时,大众传媒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与价值观念,使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传统文化流失、文化失真、文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
- 孙蔚蔚丁筑兰
- 关键词:大众传媒民族文化文化传承文化创新
- 审美视域中休闲农业与民间艺术的互动被引量:3
- 2013年
- 休闲农业虽然是消费社会中都市文化消费的衍生,但是,就休闲的审美品质而言,休闲农业不是打造景观以迎合视觉消费,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城里人到乡下来"找乐子",而是要保护性地建构出不同于都市文明的另一种生产、生活空间,来丰富现代人的生活体验。生活性是民间艺术的灵魂,在休闲农业开发实践中,只有努力保护民间艺术赖以生发的空间,包容民间艺术创造与传承的主体,提倡融入性的生活体验,才能避免民间艺术发生"时空抽离"的现代性危机,从而减少矛盾,真正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 季中扬
- 关键词:休闲农业民间艺术生活性
- 从《亚鲁王》看苗族寻根意识及其生态意义
- 2014年
- 在苗族文化中,寻根意识作为一种母题,通过各种文化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民族稳定的文化心理;从麻山苗族丧葬史诗《亚鲁王》的神圣仪式及诗化的阐述方式中,可以看到寻根意识的普遍存在,使苗族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的原初生命感觉和敬畏之情,形成一种把万物生命看作一体的生态自然观;这种生态自然观展示了苗族的原初生命感觉和思维方式,带有原始信仰的神圣性,使得敬畏自然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观念;在人与自然相互信赖的和谐亲缘关系被破坏的现代社会里,寻根意识具有尤其重要的生态意义。
- 丁筑兰
- 关键词:生态美学苗族寻根宗教
- 当代影视作品中的乡村形象与文化认同被引量:7
- 2014年
- 乡村生活能否引起人们的兴趣,现代传媒艺术如何表现乡村生活,这是折射出深层次社会心理与文化认同的问题。解读当代影视作品的乡村形象,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影视文化的脉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影视叙事中的乡村形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作为传统社会的象征,二是乡村生活的文化认同,三是想象未来的乡村生活。时至新世纪,一批卓有影响力的乡村喜剧片的高收视率,足见在城市化时代人们仍然关注乡村生活,留恋充满人情味的审美化的乡村形象。传统社会象征的乡村、现实的乡村、未来的乡村这三种乡村形象既是文化想象的创造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表征了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城乡关系以及城乡两种生活方式在文化层面认知的不断深化,以及相应的文化想象与文化认同的历史变迁。
- 季中扬伍洁
- 关键词:影视剧乡村生活城市化文化认同文化想象
- 论贵州“花溪式”苗族服饰特征被引量:5
- 2015年
- 贵州苗族以独有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绚丽多姿,独特风格的服饰文化。而贵州贵阳苗族服饰中的"花溪式"、"鱼骨花"以及纯手工制作工艺具有贵州苗族服饰自然状态下的本土化特征。除了极具装饰感的美学风格外,更深刻的是它比其他民族的服饰更能溶化和组接历史。
- 韩佳格
- 关键词:苗族服饰
- 布依族文学中的生态观探析
- 2016年
- 生态美是一种主客体平等、和谐共生的美。布依族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保留着许多具有生态意识的民俗风情。文章主要从流传于民间传说中的山水情结、布依族原始先民对动植物的崇拜及布依语三个方面,探究布依族民间文学中的生态意识,以期为应对当代生态危机提供有益的参考。
- 董金薇丁筑兰
- 关键词:生态美学布依族
- 当代文化空间中民间艺术的生存方式被引量:11
- 2013年
- 在历史决定论的宏大叙事中,民间艺术如同古希腊神话,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最终只会作为文化遗产留存于人类的记忆中。其实,民间艺术作为生活的艺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会不断产生新的形态;其次,当代文化认同的群落化为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民间艺术已经衍生出了丰富的当代形态;此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出现了各种文化生态保护区,为那些无法适应大环境变迁,又有着独特价值的民间艺术建构了一个嵌入型的文化生态壁龛,可以保障其在现代社会中活态延续。
- 季中扬
- 关键词:民间艺术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 黔东南苗族审美文化与宗教互动关系研究——生态美学的视野
- 2012年
- 黔东南苗族原生态审美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苗族从"万物有灵"观延伸出来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意识,使苗民与万物之间形成一种交流、对话、尊重的平等关系,并且通过审美文化表现出来。这种构建在天人之间、人神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上的"和"之理想,恰恰就是生态美学所提倡的"万物一体"、"主客统一"、"天地神人四方游戏"的整生思想,对这种基于在原始宗教信仰之上的生态审美观进行探讨,不仅可以给我们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一个批评和思索的机缘,而且对生态美学的建设也大有裨益。
- 丁筑兰
- 关键词:苗族生态美学原始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