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W011)
-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4
- 相关作者:谭好哲阴志科杨建刚孙桂芝陈春敏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昌吉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边界、问题与方法——一个基于问题意识的历史反思和创新展望被引量:10
- 2012年
- 学术研究有大道理大问题与小道理小问题之分,治学者当先思考和解决大道理大问题。新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也必须首先着眼于其大者,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守正创新有关的"理论边界"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什么是非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弄清这个"是"与"非"的界线或曰边界究竟何在,是继承守正的前提,也是创新发展的基础。确立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边界"意识,首先要强调文论研究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精神、原则和主要观念上来。在此前提下,还应将守护边界与拓展边界有机统一起来,在内聚性的守持与开放性的外拓之间建立起一种既守护住"主义"又使"主义"获得新的时代内蕴的创新机制;二、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有关的"中国问题"。中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历史无不表明,有没有问题意识,能否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之中发现和找到属于自己的问题,从问题入手展开理论之思,是理论研究能否取得成就产生影响的关键。强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要树立问题意识,与学界普遍强调的现实关怀意识和中国化,实质上是一致的;三、推进思想创新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本来具有方法论上的巨大优势,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时期,研究方法甚至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最为薄弱的一环。基于此种状况,必须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两大基本原则:其一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原则,其二是逻辑与历史或者说是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相一致的原则。在遵循这两大原则的同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还有一些更加切近文艺特性的研究方法,也应予以发扬光大,这主要有三个具体方法:一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而形成的意识形态分析方法;二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理
- 谭好哲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方法
- 新时期文学价值论的演进与论争被引量:2
- 2015年
- 文学价值论是在价值论视野下形成的一种文学研究理论。新时期文学价值论研究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中期达到高潮,目前依然余绪不断。新时期对文学价值论的重视,是世界哲学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也是文学理论界反思的结果。新时期文学价值论研究,在文学认识论与文学价值论的区别、文学价值的多元性、文学的商品价值等方面展开,引发了一系列论争,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新时期文学价值论演进与论争中所表现出的强烈的问题意识、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对当下的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借鉴。同时,这一问题研究中存在着非此即彼的一元论思维,忽略了文学价值的多元性。关于文学商品价值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状况的变化会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在文学产业、文化产业已被广泛接受的当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更为广阔的推进的空间。
- 孙书文
- 关键词:文学价值论范式转换
- 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种文艺观念的变迁
- 2014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艺理论研究成果颇丰。80年代初期以修订版《文学的基本原理》为代表的理论以反映论为指导思想,在坚持文艺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开始了对其内部规律的探索。90年代前后的理论界以对文艺的审美特性的研究反拨此前对文艺政教功能的强调,在重新思考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时探索出了一条价值—情感—审美的理论路径。当前以《文艺美学教程》为代表的理论研究扬弃了以往对于文艺的本质主义思索,以文艺的审美经验为理论起点,强调情感的个体生存之维,主张文艺是人重要的生存方式之一。
- 赵頔
- 关键词:文艺反映论价值论
- 论张炜文学创作中的思想探求被引量:1
- 2015年
- 张炜对于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进程始终抱持一种思想切入的立场。正是出于对思想性的重视,张炜甚至对"说教"文学也重新做了自己的阐发。就出场方式而言,张炜的思想生成和表达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显示出与时俱进的境遇性特点。同时,张炜的思考、求索不是对现实的被动应对,而是有其自觉清醒的精神站位,这就是始终不灭的伦理情怀与道德意识,是风骨凛然的道德激情与道德批判。张炜以及与之同类的一些作家张扬思想、精神的价值,强调并践行思想性的创作,是文学重返中国当代思想角力场的标志,对提升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品质有其不可抹杀的思想史意义。
- 谭好哲
- 关键词:文学创作道德伦理
- “科学”与“距离”:“理论之后”的伊格尔顿研究关键词
- 2013年
- 如何把握伊格尔顿近年来出现的所谓"神学转向",如何平衡其学术研究中的科学理念与形而上探讨中的信仰诉求,是国内伊格尔顿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在《理论之后》一书中同时出现对理论的猛烈批判和热情期待,表明"理论"秉承一种保持距离的、反思的、既置身其中又超然物外的逻辑。反思的距离是科学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理解了"科学"二字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含义,就易于解释伊格尔顿数十年来学术焦点的转换历程。伊格尔顿谈论政治、宗教、伦理、意识形态和文学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一定的距离之外反思我们的生存境遇,他近年来所做的努力是和现状保持距离的种种尝试。
- 阴志科
- 关键词:意识形态伊格尔顿
- 新时期文学理论观念演进的动因、历程与结构
- 2015年
- 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的总结和反思首先需要对一些宏观性问题的整体考察与系统综合,包括新时期文学理论观念的演进动因、历时进程、共时结构等等。新时期文学理论观念的演进是社会历史、文学实践以及理论自身多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有其历时进程与共时结构。就历时进程而言,新时期文学理论观念经历了由新时期之初的一元垄断至八九十年代的多元分化、再到九十年代后期以来走向综合创新的辨证历程。从共时结构来说,则以对文学基本性质的认识为主体和思想轴心,以对具体、局部性问题的研究和对文学理论自身学科性质、学科建设的反思为两翼,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整体结构组合。对这些具有内在关联的宏观性问题的考察与综合不可或缺,它们涉及对于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基本特征、精神风貌和总体轮廓的概括与把握,也是具体性理论问题研究的认知前提与论析参照。
- 谭好哲
- 价值论视野中的文学审美价值和交换价值
- 2013年
- 在当代,经典与非经典、作品与读者、印刷文学和类文学产品之间的审美价值关系应在价值论维度上得到重新审视。文学的特殊性在于,其交换价值本身具有一种"生产"的意味,审美价值是在以阅读为代表的各种价值交换活动中建构出来的。现实中文学交换价值的大小将吸引更多创作者提供更高水准的产品供应,读者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文学审美价值的呈现速度。纵观文学史,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读者会交换自己对于某部作品的看法,这种意见交换促成了文学经典的诞生,文学的审美价值因此将转变成为功利价值,并从审美活动上升到道德伦理、社会文化、民族国家、甚至人类文明的更高层面上,此时文学的审美价值就是宏观意义上的交换价值。
- 阴志科
- 关键词:价值论文学审美价值
- 文艺理论研究问题性的时代维度
- 2014年
- 文艺理论研究应该增强问题意识、具有问题性,而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问题性有其生成的基点和动力源泉,这就是时代生活及其客观需求,问题性的建构因而也就有着难以超脱和不容忽视的时代维度。具有问题导向的现实理论建构要想真正恢复文艺与时代生活的紧密联系,需要研究者明确自己对于时代的态度,从一定的学术立场出发确立和建构起自己与时代生活之间实际性的精神关系,还必须找到进入现实、实现对时代的精神掌握的具体理论路径。理论态度主要解决的是一个为什么要从事理论研究,为什么要把理论研究作为自己一生事业的问题,涉及理论研究的功能和意义;理论路径则主要解决怎样开展理论研究,一生的事业如何去做,涉及理论研究的方式和手段。理论路径包括对时代生活及其问题入乎其内的观察、体验、分析、认知和出乎其外的学理提升、观念创化两个方面的功夫,二者缺一不可。
- 谭好哲
- 关键词:文艺理论研究历史理性
- 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的发生、演变及趋势被引量:2
- 2016年
- 文学本体论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一直是我国文学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但发展迄今,文论界关于它的论说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此问题研究的复杂性与推进的曲折性?进入21世纪后,它又将面临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不仅关系文学本体论自身的发展,也将影响到我国文学理论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整体格局的拓展与深入。
- 陈春敏
- 关键词:本体论基础文学本体论新时期文学文学理论研究物质本体论曲折性
- 从本质到共相——伊格尔顿在《文学事件》中的视角演变被引量:5
- 2014年
- 特里·伊格尔顿一直关注着文学的本质问题,在2012年出版的《文学事件》一书中,他借中世纪经院哲学中一个常见的术语"共相"深入探讨了"文学的本质"这个宏大问题,并由此对文学进行了一种"反本质主义"式的"本质主义"界定。在他看来,关于文学的本质主义界说和反本质主义界说之所以同时存在,是因为人们各自站在实在论和唯名论的立场上去理解文学:非要为文学找本质、下定义,是一种极端实在论的观点;而非要认为文学没有本质,则是一种极端唯名论的观点。
- 阴志科
- 关键词:共相文学事件伊格尔顿文学哲学本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