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51100-1)
-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 相关作者:尉志文贠克明贺文艳张楠安健康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太原警官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急诊中毒快速检验诊断系统的建立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建立急诊中毒的快速检验诊断系统。方法运用中毒诊断专家系统、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薄层色谱扫描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动物实验和毒品金标筛选试剂盒建立急诊中毒快速检验诊断系统。结果酒精和一氧化碳中毒检验诊断可在20min内完成,诊断准确度达100%。其他中毒检验诊断可在0.5 ̄2h内完成。太原地区急诊中毒出现顺序为:安眠镇静药类>乙醇>一氧化碳>其他临床药物>杀虫剂>鼠药>亚硝酸盐>毒品。山西省内中毒死亡原因为一氧化碳>毒鼠强>杀虫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急诊中毒快速检验诊断系统具有快速、简便、准确、适用面广的特点,可应用于急诊中毒的快速检验诊断。
- 贠克明王玉瑾刘立新张太强尉志文安健康贾娟王晓卉李贵明
- 关键词:中毒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紫外线
- 血液和脑脊液中利多卡因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研究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建立血液和脑脊液中利多卡因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血液或脑脊液盐酸酸化后,氢氧化钠碱化(pH=9),乙醚提取,氮气流下挥干,乙醇定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86,58,72,87),定性、定量检测血液和脑脊液中利多卡因。结果血液和脑脊液中利多卡因的线性范围为1.0~60.0μg·mL-1(r=0.9999),检出限为0.02μg·mL-1(S/N=3),加样回收率为85%~103%,麻醉致死犬血液和脑脊液中检出利多卡因,结果满意。结论该法选择性好,干扰少,灵敏,准确,可用于生物体液中利多卡因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 尉志文贠克明张楠贺文艳安健康高丽波陈跃华吴燕滨牛建国
- 关键词:利多卡因脑脊液血液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加样回收率生物体液
- 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
- 目的建立生物检材中利多卡因GC和GC/MS检测方法;建立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法医动力学研究动物模型;研究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法医动力学规律,为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碱性条件下乙醚提取...
- 贠克明
- 关键词:利多卡因麻醉意外毒物动力学死后分布死后再分布
- 文献传递
- 直接进样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检测血中乙醇含量快速诊断酒精中毒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建立血中乙醇的直接进样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检测方法,快速诊断酒精中毒。方法血液离心后取上清液,内标溶液1∶4或1∶9稀释,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检测,校正曲线法计算乙醇含量,根据乙醇含量诊断酒精中毒及程度。结果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戊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43±0.01)min(n=3)、(4.63±0.01)min(n=3)、(5.83±0.01)min(n=3)和(6.80±0.01)min(n=9),血中浓度检测的校正曲线为Y=-0.32+6.45X,线性范围为5mg/100mL^200mg/100mL,相关系数为0.99,最低检出浓度为1mg/100mL,69例可疑乙醇中毒或饮酒过量者中55例检出乙醇,平均血浓度为159.6mg/100mL。377例交通肇事司机199例血中检出乙醇,平均血浓度为130.0mg/100mL。结论直接进样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检测血中乙醇含量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特点,可应用于酒精中毒诊断和酒后肇事的判定。
- 克明韩燕王玉瑾尉志文邢建刚高鹏翔王龙梅
- 关键词:酒精中毒直接进样
- 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和静脉注射致死的动物模型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建立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和静脉注射致死的动物模型。方法本地杂种犬18只其中6只经硬膜外腔、6只经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63.35mg/kg体重),对照组3只经硬膜外腔、3只经股静脉按注射生理盐水(3.2ml/kg体重)。观察动物致死过程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死后各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特点。结果硬膜外麻醉致死犬心电、血压和呼吸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8 min(22~45 min)、23.6 min(20~42 min)、22 min(18~35 min);静脉注射致死犬血压、心电和呼吸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5 min(5~8min)、8 min(6~10min)、7.2 min(4~9min);各器官病理改变均呈淤血、水肿等征象。结论该模型实验动物的表现和生命特征变化符合椎管内麻醉中毒、致死的表现,可用于利多卡因麻醉意外致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研究。
- 尉志文李耀芳贠克明张楠贺文艳张小红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利多卡因麻醉意外硬膜外麻醉静脉注射
- 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和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和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特点。方法犬12只,其中6只经蛛网膜下腔,另6只经股静脉匀速注入利多卡因(5×15mg/kg)致死,迅速解剖动物,取大脑、侧脑室脑脊液、腰段脊髓腔脑脊液、不同脊髓节段(颈髓、胸髓、腰髓、骶髓),心、肺、肝、脾、肾、胆汁、尿、心血、周围血、注射部位肌肉和注射部位20 cm以外肌肉等脏器组织和体液,用气质联用法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其中利多卡因含量。结果蛛网膜下腔注射致死犬体内利多卡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腰段脊髓腔脑脊液、骶段脊髓、胸段脊髓、侧脑室脑脊液、腰段脊髓、颈段脊髓、肺、肾、注射部位肌肉、心、大脑、脾、心血、肝、周围血、胆汁、注射部位20 cm以外的肌肉、尿;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利多卡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肾、心、肺、脾、大脑、肝、周围血、胆汁、心血、颈段脊髓、胸段脑脊液、注射部位肌肉、腰段脊髓、注射部位20 cm以外的肌肉、侧脑室脑脊液、尿、腰段脊髓腔脑脊液、骶段脊髓。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致死犬背侧脊髓液中利多卡因含量最高,静脉注射致死犬肾脏利多卡因含量最高,此分布特征可为利多卡因麻醉意外法医学鉴定中入体途径的判定提供参考。
- 张楠贠克明孙俊红尉志文贺文艳郭政
- 关键词:法医毒物分析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死后分布
- 薄层色谱扫描法监测风湿病患者血中解热镇痛药浓度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建立风湿病患者血中解热镇痛药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和解热镇痛药中毒的快速检验诊断方法。方法应用血清中解热镇痛药主要成分的提取和薄层色谱扫描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进行,血浆2ml,pH=6.0,乙醚10ml分2次萃取,20μl乙醇定容,点于HPGF254板上,环己烷∶三氯甲烷∶无水乙醇∶乙酸乙酯∶冰醋酸(9.0∶2.0∶1.5∶2.0∶1.0)展开5~7cm,薄层色谱扫描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血清中对乙酰氨基酚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2~40μg/ml,最小检出浓度为0.1μg/ml;塞来昔布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35μg/ml,最小检出浓度为0.5μg/ml;氨基比林的线性检测范围为2~40μg/ml,最小检出浓度为1μg/ml;布洛芬的线性检测范围为5~50μg/ml,最小检出浓度为2.5μg/ml;双氯芬酸的线性检测范围为2~40μg/ml,最小检出浓度为1μg/ml。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定性定量准确,可用于解热镇痛药中毒的快速诊断和风湿病患者血药浓度监测。
- 关培英王秦尉志文贠克明田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