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9041-02) 作品数:7 被引量:94 H指数:5 相关作者: 孙庆业 张宏 安宗胜 沈章军 阳贵德 更多>> 相关机构: 安徽大学 合肥师范学院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矿业工程 更多>>
鸡粪改良铜尾矿对3种豆科植物生长及基质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11年 基质改良和耐性植物种选择是重金属矿业废弃地人工生态恢复的关键。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比例腐熟鸡粪改良铜尾矿后对3种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tora)、田菁(Sesbania cannabina)、菽麻(Crotalaria juncea)生长和尾矿基质中土壤微生物量C、N及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鸡粪改良处理后3种植物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体内总磷含量均有提高,植物体内总氮含量则只有菽麻明显增加。添加鸡粪可提高尾矿基质中微生物量C以及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其中菽麻生长的尾矿基质中微生物量C含量增加最显著。尾矿基质中微生物量C与基质中总氮、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菽麻生长的尾矿基质中微生物量C与基质中有效态Cu、Zn呈显著负相关。田菁、菽麻生长的尾矿基质中脲酶、脱氢酶与基质中总氮、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决明、菽麻生长的尾矿基质中脱氢酶与基质中微生物量C呈显著正相关,决明生长的尾矿基质中脲酶、脱氢酶与基质中有效态Zn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铜尾矿∶鸡粪=250∶1的处理方式可作为鸡粪改良铜尾矿基质较好的一种比例模式,该处理方式下菽麻可作为铜尾矿生态修复优选植物种。 张宏 沈章军 阳贵德 安宗胜 孙庆业关键词:铜尾矿 基质改良 豆科植物 鸡粪改良铜尾矿对菊科植物串叶松香草生长及基质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在4 kg铜尾矿中分别加入腐熟鸡粪0、8、16、32 g,记作JF0(CK)、JF8、JF16、JF32处理方式。研究不同比例腐熟鸡粪改良铜尾矿后对菊科植物串叶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生长和尾矿基质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尾矿基质中添加鸡粪改良后,植物株高、冠幅、叶长、叶宽、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植物体总磷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植物根长也有增加。随着串叶松香草的生长,尾矿基质中总氮、总磷含量增加,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pH值和有效态Cu、Zn含量有所降低,土壤微生物量C、脲酶和脱氢酶活性提高。相关分析表明,尾矿基质中铵态氮含量与植物叶长、茎叶生物量、茎叶总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效磷含量与植物株高、冠幅、叶长、叶宽、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茎叶总磷、根系总磷(P<0.01)和土壤脱氢酶活性(P<0.05)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总磷含量与植物冠幅、叶长、叶宽、茎叶生物量、茎叶总磷、根系总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分析表明,串叶松香草在铜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鸡粪改良效果较好,JF16处理方式较为妥当。 张宏 沈章军 阳贵德 安宗胜 孙庆业关键词:铜尾矿 基质改良 串叶松香草 生态修复 鸡粪改良对铜尾矿基质中无机氮组分及3种豆科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2011年 基质改良和耐性物种选择是重金属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本文通过室内盆栽试验,以4kg尾矿为植物盆栽基质,分别加入腐熟鸡粪0、8、16、32g混匀,记作MA0(CK)、MA8、MA16、MA32处理方式,研究不同比例腐熟鸡粪改良对铜尾矿基质中无机氮组分及3种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tora)、田菁(Sesbania cannabina)、菽麻(Crotalaria juncea)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鸡粪改良处理后,3种豆科植物生长的尾矿基质中均以硝态氮为有效氮的主要形态,总无机氮含量为17.96~44.82mg·kg-1。其中菽麻MA32处理组尾矿基质中铵态氮含量(5.31mg·kg-1)最高,菽麻MA16处理组尾矿基质中硝态氮含量(43.06mg·kg-1)和总无机氮含量(44.82mg·kg-1)最高。MA16处理时,田菁和菽麻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值均表现最大。3种豆科植物叶绿素a/b为0.92~1.08。在同一鸡粪比例处理中,菽麻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值均显著高于决明和田菁(P<0.05)。鸡粪改良铜尾矿基质能够促进3种豆科植物生长,植物株高、冠幅、根长均增加,并且随着生长期延长,增加明显。其中MA32处理菽麻70d株高(94.40cm)最大,阻止尾矿风蚀水蚀的效果最好。综合分析表明,MA16处理方式可作为鸡粪改良铜尾矿基质理想的比例模式,菽麻可作为铜尾矿生态修复优选植物种。 张宏 沈章军 阳贵德 安宗胜 孙庆业关键词:铜尾矿 基质改良 豆科植物 生态恢复 铜陵市河流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2 2013年 铜陵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业基地,矿业开采对区域内河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2010年冬季对铜陵主要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探讨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铜陵市河流生态系统中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96属203种(含变种),不同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但均以硅藻、绿藻和蓝藻为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9.1×103~6.5×107cells·L-1,直接承接矿业废水河段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未直接承接矿业废水河段;各采样点Shannon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3.45,不同河段存在显著差异.浮游植物密度及属类数与CODCr、Cd、Cu和Zn呈显著相关性,全氮(TN)、NH4+-N、NO3--N浓度以及CODCr、pH和Cu是影响该区域河流浮游植物物种分布的重要因素.尽管水体营养状况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大于重金属,但来自矿山企业的重金属对其群落结构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王丽 魏伟 周平 李杨 孙庆业关键词: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重金属 种植香根草对铜尾矿废弃地基质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2012年 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铜陵水木冲铜尾矿废弃地不同时期种植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群落(近期种植香根草群落(V.zizanioides communitie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recent stage,JX),中期种植香根草群落(V.zizanioides communitie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middle stage,ZX)和早期种植香根草群落(V.zizanioides communitie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early stage,OX))对尾矿基质化学性质、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人工植被恢复对铜尾矿废弃地基质系统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香根草的定植能延缓铜尾矿的酸化过程,且随着香根草定植时间的延长,0—5 cm和5—20 cm层尾矿基质中总氮和速效磷含量提高(其中,0—5 cm层总氮积累更加显著),OX下0—5 cm表层基质总氮和速效磷的平均值分别是JX下的4.64倍和22.44倍。基质微生物量C、N含量和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也随香根草种植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基质化学性质对微生物量和酶活性有影响,其中基质微生物量C、N含量、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与电导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性;而基质微生物量N和4种酶活性均与总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表明总氮含量是影响基质微生物量N和酶活性的主要因子;基质微生物量N、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还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基质中Cu、Pb含量对脱氢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而Zn对基质微生物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生长在尾矿废弃地上的香根草不仅显著地改善了铜尾矿废弃地的基质化学性质,且有利于基质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增加,是一种良好的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物种。 徐德聪 詹婧 陈政 高毅 谢贤政 孙庆业 豆长明关键词:香根草 化学性质 微生物量 酶活性 铜陵铜尾矿废弃地生物土壤结皮中的蓝藻多样性 被引量:7 2011年 生物土壤结皮是生态系统原生演替过程中的一个早期阶段,在铜陵铜尾矿废弃地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生物土壤结皮在尾矿废弃地表面广泛分布。以生长在铜陵杨山冲和铜官山2处铜尾矿废弃地的生物土壤结皮为研究对象,运用常规培养方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对不同群落生物土壤结皮中的蓝藻多样性及优势类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研究方法所获得的蓝藻种类组成具有明显差异。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常规培养试验中主要蓝藻类群为微囊藻属(Microcystis)、色球藻属(Chroococcus)、颤藻属(Oscillatoria)、念珠藻属(Nostoc)和浮鞘丝藻属(Planktolyngbya),其中优势种类主要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断裂颤藻(Oscillatoria fracta)和细浮鞘丝藻(Planktolyngbya subtilis);提取样品中微生物总DNA,对蓝藻16S rRNA进行PCR-DGGE分析,回收DGGE图谱中24个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近缘蓝藻的相似性系数均在93%以上,其中优势蓝藻类群主要隶属于微鞘藻属(Microcoleus)和细鞘丝藻属(Leptolyngbya),裸地(YL)处和木贼群落下尾矿表面(YM)的生物土壤结皮中优势蓝藻类群主要为微鞘藻属,而黄色真藓-藻类混合结皮(YT)和白茅群落(YB,TG)下的生物土壤结皮中的优势类群主要隶属于细鞘丝藻属。 刘梅 赵秀侠 詹婧 高毅 阳贵德 孙庆业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 蓝藻 多样性 DGGE 铜尾矿区9种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和氮磷含量研究 被引量:16 2011年 以杨山冲铜尾矿废弃地人工覆土上生长的9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物对尾矿基质中重金属和氮磷的吸收特性以及与基质理化性质之间的关联。土壤样品采集时沿基质垂直方向分为4层:A层(覆土层0~5 cm)、B层(覆土层5~20 cm)、C层(尾砂层20~25 cm)、D层(尾砂层25~40 cm),植物样品采集时草本植物分地上和地下2部分、木本植物分根、茎和叶3部分采集。结果表明:随着9种植物生长,A层和B层基质理化性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A层中w(总氮)、w(氨氮)、w(硝氮)、w(有效磷)和w(有机质)显著高于C、D层(P〈0.05),B层中w(有效态Cu)、w(有效态Zn)显著低于A、C、D层(P〈0.05)。9种优势植物对Cu、Pb、Zn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草本植物以根系积累为主,木本植物以叶片积累为主。草本植物对尾矿基质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耐性,其中毛叶荩草(Arthraxon prionodes)根系中Cu、Pb、Zn的富集量均最大,耐性表现最突出,是较为理想的铜尾矿基质的修复物种。另外,本研究还发现,9种植物体内氮磷质量分数也各不相同,其中木本植物叶中氮磷质量分数均大于根、茎。木本植物体内w(总氮)与w(总磷)、w(Cu)、w(Zn)相关性较好,草本植物体内w(Cu)、w(Pb)、w(Zn)之间相关性较好,表明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 张宏 沈章军 陈政 安宗胜 孙庆业关键词:铜尾矿 优势植物 重金属 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