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2A020100003)
- 作品数:24 被引量:574H指数:11
- 相关作者:王建武杨文亭唐艺玲章莹吴鹏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稻田土壤肥力及生物学活性的沼液适宜用量研究被引量:38
- 2016年
- 【目的】沼液为养殖业废弃物,含有多种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和无机养分,其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施用沼液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提出稻田的适宜沼液用量。【方法】以"黄秀软占"为试验材料,2013年在广东省博罗县连续开展了2茬大田试验,以不施肥(CK)和施常规化学肥料(CF)为对照,设施用沼液200、400、600、800和1000 m3/hm25个水平,依次记为BS200、BS400、BS600、BS800和BS1000。分析了施用不同量沼液稻田土壤主要养分和酶活性,并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随沼液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连续施用沼液存在累积叠加效应;第一茬试验土壤p H随沼液用量的增加而下降,连续施用2茬土壤p H随沼液用量的增加而升高。施用沼液与不施肥和施用化肥相比,能够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早稻以800 m3/hm2处理、晚稻以600 m3/hm2处理最优,土壤微生物群落相似系数随沼液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且晚稻各处理间差异程度大于早稻。主成分分析表明,早稻第一主成分反映了土壤理化指标和微生物丰度,晚稻第一主成分反映了除脲酶以外的所有理化因子、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指标信息,说明连续施用2茬沼液对土壤理化因子、尤其是对生物活性产生了重要影响。【结论】施用沼液能够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在水稻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施用沼液为400 800 m3/hm2时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并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综合沼液对土壤肥力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且连续施用沼液具有一定的累积效应,建议稻田生态系统沼液的适宜用量为600 800 m3/hm2。
- 黄继川徐培智彭智平于俊红涂玉婷杨林香吴雪娜林志军
- 关键词:沼液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
- 广东省甜玉米-大豆不同比例间作模式的系统产量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为了筛选最适合在广东省种植的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通过甜玉米-大豆4种比例间作模式(1∶2、2∶2、2∶3和2∶4)3年6季的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种植系统的产量效益.结果表明:除1∶2间作模式外,其他3种模式均具有间作优势,其中2∶4间作模式的增产优势最大,该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1.15~1.49),且体系相对于单作的净增产值为1 372.82~6 430.75 kg/hm2.就产量而言,甜玉米-大豆2∶4间作模式的增产优势最大,是比较理想的间作模式.
- 唐艺玲杜清赖建宁吴鹏
- 关键词:间作优势
- 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差异被引量:9
- 2014年
- 以1992—2011年广东省21个地区农作物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种植面积、农业投入等相关数据为依据,对全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进行了估算分析,并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年来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总体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其中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碳吸收量波动下降,果蔬作物碳吸收量显著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投入带来的碳排放所占比例最大。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远远小于碳吸收量,农田作物具有较强的碳吸收功能,表现为明显的碳汇。从分布格局来讲,不同区域之间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差异很大。
- 孟成民刘清王建武
-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源碳吸收碳排放
- 垂直流人工湿地启动期基质酶的时空变化被引量:2
- 2016年
- 为了解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基质酶在去污效果中的作用及其随基质深度和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设置3个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种植皇竹草的A系统,种植象草的B系统,以及不种植物的C系统。分别监测3个系统不同基质深度与不同运行时间条件下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纤维素酶的变化规律,以及这几种酶与TN、TP、COD、NH+4-N和NO-3-N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上述5种酶都表现出随着基质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且上层0~30cm处的基质酶活性极显著高于中层和底层的酶活性,此外,种植能源植物的A、B系统基质酶活性都高于不种植物C系统,说明湿地中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上层基质,种植能源植物能够有效促进微生物的活性,增加胞外酶的分泌,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可为优化人工湿地除污效果以及湿地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许巧玲王小毛黄柱坚余光伟崔理华
- 关键词:垂直流人工湿地能源植物污染物
- 减量施氮与间作模式对甜玉米AMF侵染和大豆结瘤及作物氮磷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7年
- 通过4季(2014年秋季,2015年春、秋,2016年春季)大田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两种施氮水平[300 kg·hm^(-2)(N1:减量施氮)和360 kg·hm^(-2)(N2:常规施氮)]和4种种植模式[甜玉米|菜用大豆2∶3(S2B3)、2∶4(S2B4)间作、甜玉米单作(SS)和菜用大豆单作(SB)]对华南地区甜玉米和大豆产量、甜玉米AMF侵染率、大豆根瘤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施氮间作处理的甜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单作。2016年春季S2B3-N1处理大豆的根瘤数显著高于S2B3-N2处理;4季减量施氮和间作处理对大豆根瘤干重均没有显著影响。2015年春秋两季两种施氮水平间作处理的甜玉米生物量和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单作处理;且减量施氮间作模式甜玉米AMF侵染率显著高于常规施氮处理。2015年秋季减量施氮间作模式处理甜玉米的磷含量显著高于单作处理。减量施氮与间作菜用大豆显著提高了甜玉米氮和磷含量、AMF侵染率、生物量及产量,是华南地区甜玉米资源高效利用的可持续生产模式。
- 周贤玉唐艺玲王志国王建武
- 关键词:氮吸收磷吸收
- 水稻/再力花单、间作系统中作物对镉胁迫的叶绿素荧光响应及镉积累特征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研究水稻Oryza sativa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在单、间作模式下叶片光系统Ⅱ(PSⅡ)对镉(Cd)胁迫的响应以及2种植物的镉吸收积累特征.【方法】使用PAM-2500便携式荧光仪测定不同处理下植物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采用HNO3-HClO4湿法消解处理样品,并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不同处理下植物组织Cd的含量.【结果和结论】随Cd浓度增加,水稻Fv/Fm、YII、qP和rETR显著下降,qN和NPQ显著升高,表明PSⅡ光合活性受到Cd胁迫抑制,接受光强过高的情况下叶片通过增加热耗散来消耗过剩的光能以减弱PSⅡ的光抑制.YNO显著升高,表明高浓度Cd处理对水稻的PSⅡ造成损害,导致光反应中心吸收的光量子以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份额增加.而相同浓度处理下再力花的Fv/Fm、YII、qP、rETR降幅明显低于水稻,同时叶片YNPQ升高,但YNO稳定在较低水平,表明其调节性能量耗散机制发挥主要作用,PSⅡ光合活性受抑制程度相对较低.间作下水稻的根、茎、叶Cd含量低于单作.同一Cd浓度的间作模式下,再力花Cd积累总量显著高于水稻.以上结果表明,再力花对高浓度Cd胁迫有较强的耐受性,与水稻间作能降低水稻植株Cd含量.
- 梁开明傅玲章家恩杨滔
- 关键词:水稻间作叶绿素荧光CD胁迫
- 皇竹草的分株构件及其生物量分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为了解在亚热带地区人工栽培条件下皇竹草(Pennisetum hyardum)生物量构件随生长时间的变化,于广州地区无人工施肥和灌溉且肥力偏差的典型赤红壤土旱地上,分别对种植后4、6、12、18和24个月的皇竹草地典型样方进行了生物量构件调查分析。皇竹草在分株生长过程中,叶片生物量呈线性或幂函数规律增长,相关性模型确定系数R2为0.279—0.995;茎秆生物量呈线性或幂函数规律增长,相关性模型确定系数较高,R2为0.89—1,茎秆生物量增长规律更为稳定。随着分株总生物量的增长,6个月生长期茎秆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增长速率高于12个月生长期。枯叶生物量在6个月生长期有着较为稳定的增长规律,相关性模型确定系数R2为0.818—0.989。
- 易自成黎俏文高嘉乐骆世明黎华寿
- 关键词:皇竹草生物量分配能源作物
- 垂直流湿地基质中酶的分布与氮磷及有机质的关系被引量:7
- 2016年
- 为了解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中酶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与基质中氮磷和有机质的关系,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微宇宙试验系统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运行试验,分析种植植物的皇竹草系统和不种植物的对照系统基质中不同深度层酶活性的变化,以及酶活性与基质中污染物的关系.结果表明: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这6种酶的活性在上层(0~〈10em)的分布特点相一致,即皇竹草系统基质中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系统(P〈0.05).在垂直方向上,两个系统中6种酶的活性都表现为上层显著较高,这与基质中W(TN)、W(TP)和W(有机质)的分布规律相一致;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脲酶活性与W(TN)、W(TP)、(有机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951、0.970、0.933,P均小于0.01),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均与W(TN)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997、0.916,P均小于0.01),磷酸酶活性与W(TP)、W(有机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925、0.919,P均小于0.01),转化酶活性与W(TP)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69,P〈0.05),纤维素酶活性与”(有机质)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64,P〈0.05).研究显示,在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种植皇竹草有助于提高基质中酶的活性,酶活性与氮磷及有机质等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密切相关.
- 许巧玲王小毛崔理华李哲林顺娇
- 关键词:垂直流人工湿地酶活性
- 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对华南地区甜玉米连作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通过3季大田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比研究了两种施氮水平[300 kg(N)?hm?2,N0;360 kg(N)?hm?2,N1]和3种种植模式[甜玉米∶大豆按2行∶3行(S2B3)和2行∶4行(S2B4)行数比间作,甜玉米单作(SS)]对华南地区甜玉米连作农田N2O排放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施氮,减量施氮显著降低了土壤N2O的全球增温潜势(GWPN2O,kg?hm?2),其中S2B4-N0的减排效果最好,其3季的土壤GWPN2O依次比S2B4-N1减少66.31%、84.08%和51.31%。种植模式对GWPN2O没有显著影响;间作和减量施氮均显著降低了单位产量的GWPN2O(即N2O排放强度,GHGIN2O,kg?t?1),其中S2B4-N0的减幅最大,其3季平均的GHGIN2O分别比SS-N0和S2B4-N1降低71.60%和71.21%;减量施氮不会影响作物产量且间作系统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因此,减量施氮下的甜玉米||大豆间作不仅能保证作物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能降低土壤N2O的排放,其中减量施氮水平下的甜玉米||大豆2行∶4行间作模式(S2B4-N0)的效益最佳。
- 唐艺玲管奥湄周贤玉赖叶宁王建武
- 关键词:施氮水平N2O
- 施用沼液对白菜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施用沼液对白菜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够显著提高白菜的产量,与化肥处理相比增加了白菜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白菜品质;与对照相比,施用沼液提高了白菜N含量和N、P、K、Ca的养分累积量,但是沼液用量过高也会降低养分农学利用率。
- 徐培智黄继川彭智平于俊红林志军杨林香吴雪娜
- 关键词:沼液白菜养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