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00197)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刘贤华白晓东仝青英张韶峰崔佳更多>>
相关机构:武警总医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武警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烧伤
  • 2篇烧伤后
  • 2篇念珠
  • 2篇念珠菌
  • 2篇转染
  • 2篇免疫
  • 2篇基因
  • 2篇白色念珠菌
  • 2篇COS-7细...
  • 1篇带教
  • 1篇带教工作
  • 1篇医学研究生
  • 1篇易位
  • 1篇阴性
  • 1篇阴性结果
  • 1篇印迹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增殖
  • 1篇增殖分化
  • 1篇粘附

机构

  • 3篇武警总医院
  • 2篇武警部队
  • 2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白晓东
  • 7篇刘贤华
  • 5篇仝青英
  • 4篇张韶峰
  • 2篇崔佳
  • 1篇曾独娟
  • 1篇粟永萍
  • 1篇李爱玲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人α-防御素-1基因与J链基因的融合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将α-防御素-1(HNP-1)基因与J链基因进行融合使其成为融合基因J-HNP-1。方法从pCH-J质粒中扩增出J链;从pBabeNeo-HNP-1质粒中扩增出HNP-1;然后以它们的自身产物为模板,进行重组PCR,获取J-HNP-1 DNA片段,并插入编码双重报告基因Myc和6个多聚组氨酸(His)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C中,构建出C端带Myc和6×His的rpcDNA3.1(-)/Myc-HisC/J-HNP-1。结果经过重组得到的融合基因J-HNP-1的目的片段为786 bp,与预测相符。结论杀菌分子J-HNP-1的重组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进行抗菌肽的研究及制备奠定了基础。
白晓东刘贤华仝青英张韶峰
C端带Myc和多聚组氨酸双重标签基因的改构体J-HNP-1在COS-7细胞的转染表达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改构α-防御素-1(HNP-1)使其成为一端带J链的改构体J-HNP-1分子,并探索建立能有效表达和分泌J-HNP-1,其表达产物又易于被检测和分离纯化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方法利用重组PCR技术,使HNP-1一端带上J链;将J-HNP-1 DNA片段插入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C中,构建出C端带Myc和6×His的rpcDNA3.1(-)/Myc-HisC/J-HNP-1;将此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导入COS-7细胞,分别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分析J-HNP-1的表达情况,并同步检测细胞可溶性蛋白及培养上清的抗菌活性。结果采用RT-PCR法从被转染的细胞中扩增出1条约786bp的片段,其大小与预测相符;采用Western印迹法,用抗His抗体检测到细胞可溶性蛋白及培养上清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4×103处有强反应条带显示;细胞可溶性蛋白及培养上清的抗菌活性检测显示,经rpcDNA3.1(-)/Myc-HisC/J-HNP-1转染的COS-7细胞的可溶性蛋白和培养上清均有明显的抗菌活性。结论α-防御素-1(HNP-1)被成功改构成杀菌肽J-HNP-1;所建立的J-HNP-1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系统能有效表达和分泌活性J-HNP-1。
白晓东刘贤华仝青英张韶峰
关键词:抗菌肽
防御素的多向生物学活性特征:基因工程研究现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防御素的基因工程研究为寻找新的种类以及充分认识其多向生物学活性为大量制备防御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10文章,检索词“defensi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手工检索1999-01/2004-10的相关文章,限定语言为中文,检索词为“防御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防御素多向生物活性方面的文章。资料提炼:从检索资料选取32篇(含3篇中文文献)关于防御素种类、多向生物学活性、基因克隆、蛋白工程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章,进行综述。同时涵盖阳性和阴性结果的研究文献中数据方能入选分析。资料综合:从32篇文章中,分别对防御素分类、生物学活性、基因克隆、临床应用等方面最新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论:防御素目前受到密切关注,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将在组织修复工程及其相关临床领域发挥作用。
刘贤华白晓东粟永萍
关键词:防御素DEFENSIN计算机检索中文文献阴性结果检索词
带J链的α-防御素-1基因转染COS-7细胞后的表达检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将α防御素1(HNP 1)基因与J链基因重组为一种新的杀菌肽分子J HNP 1,观察J HNP 1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分泌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从pCH J质粒和pB abeN eo HNP 1质粒中扩增出J链和HNP 1;进行重组PCR,获取J HNP 1 DNA片段,并插入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NA 3.1()/M yc H isC中;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此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导入CO S 7细胞,然后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 estern b lot)检测H is tag标签基因。结果用抗H is抗体检测到细胞可溶性蛋白及培养上清在约24 ku处均有强反应条带显示,其大小与预测相符;对照组未见相应条带显示。结论采用W estern b lot检测到新的杀菌肽分子J HNP 1在细胞内得到表达并分泌到细胞外,为进一步研究J HNP 1杀菌肽的抗菌活性奠定了基础。
刘贤华白晓东仝青英张韶峰
关键词:杀菌肽转染
烧伤后早期白色念珠菌粘附肠上皮的防治研究
2004年
目的:观察烧伤后早期白色念珠菌在下消化道内粘附定植变化,以及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的预防效果和机制。方法:无特殊病原菌小鼠67只,肠道给入白色念珠菌,隔离饲养14d后,随机分为伤前对照组(10只),烧伤对照组(29只),烧伤治疗组(28只)。烧伤治疗组和烧伤对照组,小鼠背部致以20%TBSAⅢ°烧伤,烧伤治疗组在伤后经口给入双歧杆菌菌悬液。动物伤后1、2、3d分批活杀,观察以下指标:肠粘膜表面粘附白色念珠菌计数,肠固有层淋巴细胞增殖原位观察,肠粘液中特异抗白念菌SlgA。结果:烧伤对照组以及烧伤治疗组白色念珠菌粘附数量在伤后2、3d均高于伤前对照组,但治疗组明显少于烧伤对照组同时相水平;烧伤治疗组肠固有层淋巴细胞增殖和肠粘液中特异抗白念菌SIgA水平尽管低于伤前水平,但高于烧伤对照组。结论:烧伤后早期可发生白色念珠菌在下消化道内粘附增多,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可提高烧伤后肠道粘膜免疫中效应部位的细胞增殖水平,部分减少白色念珠菌粘附。
白晓东仝青英刘贤华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粘附烧伤
研究生临床带教工作的思考与探索被引量:15
2009年
临床教学是医学研究生培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对烧伤科研究生临床教学过程中,作者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上发生转变,即尽快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学习模式向解决问题的应用模式转变,从单一纵向的思维模式向有横向联系的临床思维模式转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使研究生掌握一定的临床科研思路与科研方法;注重训练动手能力;严格施教,并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刘贤华白晓东崔佳李爱玲曾独娟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临床教学
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1-J链融合多肽的免疫印迹检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具有广谱杀菌活性。将人中性粒细胞肽(HNP)-1基因与J链基因融合转染其他细胞有可能使HNP表达而发挥杀菌作用。文中分析HNP1与J链融合基因在COS-7细胞中表达蛋白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注意控制影响蛋白转印的关键条件,分析影响J-HNP1蛋白表达的技术因素。结果:成功检测到融合基因J-HNP1在细胞内的表达。结论:采用Western blot法可检测到J-HNP1在细胞内的表达并可分泌到细胞外。
刘贤华白晓东崔佳
关键词:影响因素
烧伤后肠黏膜免疫组织细胞增殖分化的特征性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04年
背景:肠道黏膜免疫屏障下降导致肠道条件致病菌移位,导致肠源性感染,影响患者机体及相应功能的恢复,但其下降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对烧伤后肠黏膜免疫组织潘氏结内淋巴细胞(PPL)膜IgA转型以及肠固有层的淋巴细胞(LPL)体外增殖情况进行观察,为提高黏膜免疫屏障水平、预防肠源性感染、加快烧伤患者临床康复提供依据。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的纵向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实验在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烧伤科及中心实验室完成,对象为20只无特殊病原菌(SPF)小鼠。干预: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烧伤组(10只)。烧伤组动物以20%全身体表面积(TBSA)Ⅲ度烧伤,于伤后3d与对照组同时活杀。主要观察指标:体内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肠固有层中IgA型浆细胞;免疫诱异部位(PP)中淋巴细胞表面IgA流式细胞计数;烧伤后效应部位肠固有层(LP)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检测;肠组织中IL-6ELISA测定。结果:PP中淋巴细胞表面IgA阳性率烧伤后3d低于正常对照组;烧伤后LP中IgA浆细胞数明显少于伤前的水平;烧伤后动物的LP中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明显下降;烧伤后3d肠组织中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结论:烧伤抑制肠黏膜免疫组织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黏膜免疫屏障水平降低。
白晓东刘贤华仝青英
关键词:烧伤肠黏膜细胞分化
肠道白色念珠菌易位体内机制的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观察白色念珠菌发生易位的机制。方法 无特殊病原菌 (SPF)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给菌组 ,给菌后烧伤组、烧伤对照组 ,观察白色念珠菌黏附计数、易位 ,肠黏液中特异抗白色念珠菌 s Ig A;体外观察白色念珠菌黏附、侵入肠上皮细胞内情况。结果 在肠内特异 s Ig A较低时 ,白色念珠菌黏附数较多 ,发生易位 ;体外实验环境中白色念珠菌浓度越高 ,黏附、侵入的阳性细胞数量越多。结论 白色念珠菌黏附后侵入肠上皮细胞内 ,是发生易位的重要途径之一 ,特异抗白色念珠菌 s Ig A对此有预防作用。
白晓东刘贤华仝青英张韶峰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易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