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080)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赵敏娴王灿楠姚欣雅吴惠乙楠楠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急性经口暴露毒死蜱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测定一次性经口暴露毒死蜱(chlorpyrifos,CPF)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效学指标,研究CPF的毒代动力学和毒效学特征。方法: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每组15只。剂量分组为:12.5、25.0、50.0、100.0 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染毒后1、3、6、12和24 h 5个时间点分别在每个剂量组随机选择3只大鼠,乙醚麻醉,股动脉取血,颈椎脱臼处死,分离大脑皮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这5个时间点的血清中CPF和3,5,6-三氯-2-吡啶(3,5,6-trichloropyridinol,TCP)的浓度,用胆碱酯酶试剂盒测定血清和大脑皮质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结果:血清CPF和T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先上升后下降,前者峰值浓度出现在染毒后3 h,后者为6 h左右;血清和皮质的AChE活性随时间变化,先下降后上升,血清AChE活性在染毒后3-6 h抑制程度最大,皮质AChE在染毒后6-12 h抑制程度最大。血清CPF浓度。TCP浓度与AChE活性均成线性负相关,血清CPF浓度与TCP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结论:获得了毒死蜱经口暴露的多项毒代动力学和毒效学数据,阐明了毒代动力学和毒效学特征,为毒死蜱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物效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 吴惠乙楠楠刘沛李亭亭何贤松赵敏娴姚欣雅王灿楠
- 关键词:毒死蜱毒物代谢动力学
- 使用暴露边界比法进行我国居民乙酰甲胺磷膳食暴露风险评估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使用暴露边界比法计算我国居民的乙酰甲胺磷膳食暴露量,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大鼠灌胃染毒21 d,得到乙酰甲胺磷的基准剂量值。整合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膳食调查数据和2000-2006年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2005-2006年海关出口农产品乙酰甲胺磷监测数据,使用概率评估方法计算全国居民乙酰甲胺磷膳食暴露量,通过计算得出暴露边界比,并进行暴露风险的评估。结果动物实验得到乙酰甲胺磷的基准剂量值为0.75 mg·kg -1,基准剂量95%下限值为0.51 mg·kg -1;未成年人的农药暴露水平高于成年人,通过暴露边界比法得到1~6岁、7~17岁和18岁以上人群存在暴露风险的比例分别在5%,1%和0.1%左右。结论在全国范围内,有一部分居民存在膳食暴露风险,同时未成年人的高暴露水平应当引起关注。
- 乙楠楠吴惠姚欣雅赵敏娴曹正颖王灿楠
- 关键词:乙酰甲胺磷
- 大鼠经胃和皮下暴露毒死蜱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效学模型构建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构建毒死蜱(CPF)同时ig和sc暴露的以生理学为基础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效学(PBTK/TD)模型,模拟和验证其预测CPF暴露后体内毒代特征及毒效可靠性。方法①构建CPF的PBTK/TD模型,运用所构建的模型模拟大鼠同时ig和sc暴露CPF的毒代和毒效学数据,预测暴露大鼠血液中CPF及其代谢物3,5,6-三氯-2-吡啶酚(TCP)浓度变化,血液和大脑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变化曲线。②45只成年雄性大鼠一次性ig和sc联合染毒CPF(50+50)mg·kg^(-1),染毒后0.0,1.0,2.0,4.0,6.0,8.0,12.0,24.0和48.0 h收集生物样本,测定血浆CPF和TCP浓度,及血浆和大脑皮质AChE活性,将实测值与模型模拟值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模拟大鼠ig和sc联合暴露CPF 20+20,10+30和(30+10)mg·kg^(-1)后,48 h内血液中CPF和TCP浓度均先上升,达到峰值后随之下降;ig暴露剂量越大,血浆AChE活性下降越快,酶活性抑制程度越重,但酶活性恢复速度很快;大脑AChE活性抑制程度受皮下暴露量的影响较大。实测大鼠联合染毒(50+50)mg·kg^(-1)CPF后的血浆CPF和TCP浓度,及血浆和大脑皮质AChE活性,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PBTK/TD模型可预测大鼠同时ig和sc暴露CPF后的体内毒代特征及毒效水平。
- 曹正颖姚欣雅赵敏娴王灿楠
- 关键词:毒死蜱乙酰胆碱酯酶毒物代谢动力学数学模型
- 大鼠毒死蜱重复染毒后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及其变化规律
- 2014年
- 目的了解毒死蜱(Chlorpyrifos,CPF)重复染毒后大鼠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uChE)在不同时间点的活性情况,并分析两酶活性关系。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毒死蜱组:2.50、5.00、10.00、20.00mg/kg及1个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染毒10d,在第2、4、7和11d分别对部分动物(每次每组3只)收集血液样本,测定AChE、BuChE活性。结果血清中AChE、BuChE活性随着毒死蜱剂量、染毒时间增加而降低,呈现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血清中AChE活性和BuChE活性呈现出正相关性(r=0.872,P<0.01),随着重复染毒两酶变化趋势相同,但BuChE抑制程度更大(P<0.01)。结论 10d重复染毒后AChE、BuChE抑制程度会增加。血清BuChE可考虑作为有机磷农药暴露的标志物。
- 赵敏娴姚欣雅吴惠乙楠楠王灿楠
- 关键词:毒死蜱时间点乙酰胆碱酯酶丁酰胆碱酯酶
- 乙酰甲胺磷对幼年大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 2013年
- 目的研究乙酰甲胺磷对幼年大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80只健康清洁级21d龄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和0.09、0.18、0.37、0.74、1.48、2.95、5.90mg/kg乙酰甲胺磷染毒组,每组10只。连续21d灌胃染毒,每天1次,。测定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18~2.95mg/kg乙酰甲胺磷染毒组幼年大鼠肝匀浆中SOD活力均较高,0.37-5.90mg/kg乙酰甲胺磷染毒组幼年大鼠肝匀浆中CAT活力均较高,各剂量乙酰甲胺磷染毒组幼年大鼠肝匀浆中MDA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随着乙酰甲胺磷染毒剂量的升高,幼年大鼠肝匀浆中S01)、CAT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乙酰甲胺磷可诱导幼年大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 姚欣雅乙楠楠赵敏娴吴惠王灿楠
- 关键词:乙酰甲胺磷过氧化氢酶丙二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