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8GG10002057)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海春陈允震曹聪李尚志武文亮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组pEGFP-N1-IGF-1质粒体内转染骨质疏松大鼠的可行性被引量:2
- 2010年
-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下降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目前应用基因技术是骨质疏松等骨代谢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但病毒载体可能引起严重免疫反应,质粒重组体pEGFP-N1-IGF-1活体转染骨质疏松大鼠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目的:观察质粒重组体pEGFP-N1-IGF-1转染骨质疏松大鼠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EGFP-N1组和pEGFP-N1-IGF-1组。后2组予双侧卵巢切除。术后12周,3组依次给予生理盐水、pEGFP-N1载体和质粒重组体pEGFP-N1-IGF-1分别复合脂质体转染。转染后48h荧光活体成像及肝脏切片观察,定期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转染后pEGFP-N1组和pEGFP-N1-IGF-1组大鼠均可见全身大部出现明显荧光表达,以肝脏及尾部为著,肝脏切片镜下观察可见明显荧光表达。去卵巢大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5);pEGFP-N1-IGF-1转染使去卵巢大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质量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结果证明质粒重组体pEGFP-N1-IGF-1能够在骨质疏松大鼠体内成功转染并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蛋白,为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理论基础。
- 陈剑陈允震刘海春丁岩赵华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质粒活体成像骨质疏松
- 可调式外固定支架构建大鼠股骨骨质疏松骨不连模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为研究骨质疏松症造成的骨折骨不连构建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6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15),其中实验组大鼠摘除卵巢,对照组大鼠切除卵巢附近与之等量的脂肪组织。相同条件下喂养12周,两组各随机选取10只大鼠处死,行骨组织HE染色、血清学检测和股骨三点弯曲试验;然后将骨质疏松建模成功的大鼠于右侧股骨干截骨,采用可调式外固定支架固定,维持6 mm缺损间距,分别于术后0、4、8、12周行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测。结果术后大鼠外固定支架松动2只,针道感染2只;12周后实验组的股骨力学强度降低,Ⅰ型胶原氨基端肽(NTX)含量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12周后,影像学显示骨折断端间无骨性连接,髓腔骨性封闭,呈杵棒样改变;外固定支架稳定,断端处在同一水平面;组织学显示断端间结缔组织填充,无骨桥连接。结论采用自制可调式外固定支架可成功构建骨质疏松症造成的骨折骨不连模型。
- 刘金伟刘海春武文亮陈良李尚志曹聪陈允震
- 关键词:外固定器骨质疏松骨不连大鼠模型
- 机械应力作用下促进骨不连愈合的疗效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机械应力作用下促进大鼠骨不连愈合的效果,为机械应力促进骨不连断端骨折愈合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月龄雌性SD大鼠,采用自制的可调式外固定架建造大鼠骨不连模型,并通过骨不连断端影像学评分,确定骨不连模型的建立。待模型建成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其中实验组骨折断端加压,对照组骨折断端不作处理,进一步对断端影像学和组织学钙钴法染色、成骨因子(BMP、VEGF)扩增检测。结果实验组加压12周后,影像学评分较同组4、8周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钴法显示,在不同时间点实验组骨不连断端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MP、VEGF在不同时期的基因扩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应力能有效促进骨不连断端成骨细胞数量的增多及成骨因子的扩增,并有效促进骨不连断端的愈合。
- 李尚志刘海春武文亮曹聪陈允震
- 关键词:骨折骨不连大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