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2013HH0021)

作品数:9 被引量:79H指数:6
相关作者:张勤修刘洋李昕蓉陈晴王晓培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鼻炎
  • 9篇变应性
  • 9篇变应性鼻炎
  • 4篇黏膜
  • 3篇穴位
  • 3篇穴位埋线
  • 3篇埋线
  • 2篇对变应性鼻炎
  • 2篇炎症
  • 2篇源性
  • 2篇神经源
  • 2篇神经源性
  • 2篇神经源性炎症
  • 2篇鼠模型
  • 2篇黏膜免疫
  • 2篇黏膜免疫系统
  • 2篇卫气
  • 2篇疗效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机制

机构

  • 9篇成都中医药大...
  • 8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达州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张勤修
  • 8篇刘洋
  • 7篇李昕蓉
  • 4篇陈晴
  • 2篇谢艳
  • 2篇蒋路云
  • 2篇曾斌
  • 2篇王晓培
  • 1篇钟娟
  • 1篇谢春
  • 1篇王盼盼
  • 1篇何苗
  • 1篇钟振东

传媒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第五届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面部穴位埋线对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黏膜神经源性炎症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阐明面部穴位埋线通过调节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黏膜神经源性炎症而改善其症状的机制。方法:以卵清蛋白致敏SD大鼠的方法制作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另设空白组。治疗组迎香穴(LI20)埋线。观察内容:①大鼠变应性鼻炎相关的行为学评分变化;②治疗组埋线后2周,取大鼠鼻黏膜,应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法观察鼻黏膜及感觉神经肽——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激肽A(NKA)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大鼠迎香穴埋线后,流涕及喷嚏等症状改善。HE染色显示治疗组大鼠鼻黏膜纤毛倒伏、脱落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状况较对照组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组大鼠鼻黏膜的SP、CGRP、NKA的积分光密度值经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面部穴位埋线通过改善由感觉神经肽参与的鼻黏膜的神经源性炎症而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
李昕蓉张勤修王晓培刘洋陈晴钟振东
关键词:穴位埋线变应性鼻炎感觉神经肽神经激肽A
不同证型变应性鼻炎复合大鼠模型鼻腔黏膜神经源性炎症特点的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变应性鼻炎(AR)复合大鼠模型鼻腔黏膜神经源性炎症的特点。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肺气虚AR组、脾气虚AR组、单纯AR组)与空白对照组,以相应造模方法先后建立中医证型以及证型AR复合模型。并通过证型评估、大鼠变应性鼻炎行为学评分、镜下黏膜组织病理学观察、P物质(SP)与血管活性肠肽肽(VIP)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积分光密度值测定,对各组大鼠鼻黏膜神经源性炎症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医证型造模后,肺气虚模型组大鼠呼吸频率明显升高,脾气虚模型组大鼠提质量增幅明显降低。AR复合模型建立后,各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黏膜HE染显色示肺气虚AR组炎性细胞浸润、脾气虚AR组黏膜下腺体扩张较其它组更加明显;神经肽免疫组化显示肺气虚与脾气虚AR模型组分别在SP、VIP出现高水平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证型AR复合大鼠模型之间鼻腔黏膜神经源炎症检测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
何苗张勤修李昕蓉刘洋曾斌
关键词:神经源性炎症
穴位埋线调节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血清Th细胞因子平衡状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变应性鼻炎实验动物外周血清的sIgE、IL-4、IL-10、INF-γ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卵清蛋白(OVA)建立AR大鼠模型,实验组大鼠穴位埋线后2周,处死动物采血,取血清送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对各组大鼠外周血清sIgE、IL-4、IL-10、INF-γ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1模型组大鼠外周血清sIgE、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与空白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INF-γ水平升高,与空白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2实验组大鼠外周血清sIgE、IL-4、IL-10水平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INF-γ水平显著升高,与空白组、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以通过调节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sIgE、IL-4、IL-10和INF-γ水平,调节Th1/Th2水平,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
陈晴刘洋张勤修李昕蓉
关键词:穴位埋线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细胞因子
变应性鼻炎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鼻鼽"范畴。西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与日俱新,但药物的副反应不可避免。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变性鼻炎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多种外治法如针刺、灸法、针药结合、穴位埋线、鼻腔割治等均效果较好,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旨在综述变应性鼻炎的多种外治法,并提出评估及治疗建议。
谢艳张勤修蒋路云任润媛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中医外治
面部穴位埋线对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性炎症调节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阐明面部穴位埋线通过调节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腔黏膜最轻持续性炎症状态(minimal persistent inflammation,MPI)进而延长变应性鼻炎的缓解期,降低其复发率的机理。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致敏SD大鼠的方法制作变应性鼻炎MPI动物模型,分为治疗组A(穴位埋线干预的变应性鼻炎MPI组)和对照组B(变应性鼻炎MPI组),另设空白组C。A组迎香穴(LI20)埋线治疗。观察内容:1)各组大鼠变应性鼻炎相关的行为学评分变化;2)A组埋线后2周,取大鼠鼻黏膜,应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nsion molecule-1,ICAM-1)的改变。结果 A组大鼠迎香穴埋线后,三组动物变应性鼻炎相关的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显示穴位埋线治疗能够改善鼻黏膜MPI状态下EOS的表达,并接近于正常鼻黏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B、C三组大鼠鼻黏膜的ICAM-1积分光密度值经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面部穴位埋线通过改善以EOS及ICAM-1为标志的变应性鼻炎鼻黏膜最轻持续性炎症状态,并由此可能延长了变应性鼻炎的缓解期,降低其复发率。
李昕蓉张勤修刘洋陈晴钟娟王晓培
关键词:穴位埋线变应性鼻炎EOSICAM-1
小青龙汤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肺气虚寒型AR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小青龙汤)及西药组各64例,各以小青龙汤或是西药阶梯化治疗4周,以视觉模拟量表(VAS)及鼻眼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RQLQ)衡量患者AR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组内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各组VAS、RQLQ评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6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周,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QLQ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小青龙汤和西药的阶梯化治疗均有利于改善AR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证型,选用多学科指导下的科学系统序贯的个体化治疗。
李昕蓉刘洋王盼盼康浩然曾斌谢春张勤修
关键词:小青龙汤变应性鼻炎
卫气与变应性鼻炎黏膜免疫机制的相关性探讨
近十余年来鼻腔黏膜免疫已经成为变应性鼻炎研究中的热点,而黏膜免疫系统理论与中医理论中的"卫气学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文章以卫气的"屏障""防御"以及"监督"作用为切入点,从黏膜免疫系统(MIS)的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刘洋李昕蓉陈晴张勤修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卫气黏膜免疫系统
文献传递
卫气与变应性鼻炎黏膜免疫机制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11
2014年
近十余年来鼻腔黏膜免疫已经成为变应性鼻炎研究中的热点,而黏膜免疫系统理论与中医理论中的"卫气学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文章以卫气的"屏障""防御"以及"监督"作用为切入点,从黏膜免疫系统(MIS)的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以及黏膜免疫与系统免疫的连接等多个层面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机制,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刘洋李昕蓉陈晴张勤修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卫气黏膜免疫系统
鼻丘及下鼻甲划痕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鼻丘及下鼻甲划痕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AR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按照1∶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鼻丘及下鼻甲划痕干预,对照组行等离子筛前神经阻断。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鼻眼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Rhinocou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aire)、下鼻甲肿胀程度鼻内镜检查评分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以治疗后的出血、感染以及粘连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周及4周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4周比较,VAS总分、RQLQ问卷调查表以及下鼻甲肿胀程度评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周与4周对比,各项评分基本稳定,下鼻甲肿胀程度评分呈现下降趋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安全性评价方面,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鼻腔黏膜粘连,相应处理后均得到恢复,安全性较高。结论:鼻丘及下鼻甲划痕治疗AR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谢艳刘洋蒋路云谢辉张勤修
关键词:鼻丘下鼻甲划痕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