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Y0G5831D30)

作品数:6 被引量:156H指数:5
相关作者:孙艳伟王润刘健肖黎姗舒舍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碳排放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经济
  • 1篇低碳能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省际
  • 1篇能源
  • 1篇能源消费
  • 1篇能源消费碳排...
  • 1篇空间自相关
  • 1篇垃圾
  • 1篇基于GIS
  • 1篇极化
  • 1篇发展路径研究
  • 1篇STIRPA...
  • 1篇
  • 1篇GIS
  • 1篇餐厨垃圾
  • 1篇餐饮
  • 1篇餐饮业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刘健
  • 6篇王润
  • 6篇孙艳伟
  • 5篇肖黎姗
  • 3篇舒舍玉
  • 2篇杨德伟

传媒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省际碳排放极化格局研究被引量:30
2011年
温室气体减排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由于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差异,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碳减排的潜力也各不同。文章在计算中国省际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刻画了1990年到2007年中国省际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和聚集程度,有利于设立合理的长期减排目标和战略,实现碳排放空间的公平分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表明,碳总量和碳强度都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在局部空间上出现了高值的聚集现象。碳强度的极化现象比碳总量更加严重。文章最后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碳排放聚集等,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碳排放区划方案。区划结果显示出资源丰裕程度与碳强度的关系,有利于实施差异化的减排战略,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肖黎姗王润杨德伟孙艳伟刘健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
基于GIS的福建省陆地风能资源开发潜力评估被引量:6
2012年
科学、准确的评估区域风能的开发潜力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是风能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应用GIS手段建立了一套简单有效的评估区域陆地风能资源的方法。利用福建省的23个气象站30年的日均气象数据,应用趋势面分析和普通克吕格插值结合的混合插值方法,计算得到空间分辨率为1km×1km的年平均风速的空间分布数据。以此数据集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的DEM和土地利用等地理限制因素,分别评估了距地面50m、80m和100m高度上的风能开发的技术潜力及发电经济成本。结果发现:福建省在三个高度上风电的适宜开发面积都在1万km2以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选择三种目前主流的风电机组作为参考风机,估算结果显示,福建省陆上风电的总装机容量可达187~245GW,年均发电量约为2010年福建省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到5倍。同时,风能的单位发电成本在(0.13~0.76)元/kW.h之间,风况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风电的经济性优势显著,应作为优先开发区域。
孙艳伟王润刘健肖黎姗杨德伟
关键词:GIS
中国低碳试点省份发展路径研究被引量:24
2012年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中国的参与。2010年8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在陕西、广东、辽宁、湖北、云南五省开展低碳试点工作。本文以这五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根据1995-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富裕度、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了五个低碳试点省份低碳发展路径:陕西省建设低碳省份应该从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两方面入手;广东省除控制人口规模外,还应该调整能源结构,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辽宁省降低碳排放主要应该从能源强度方面入手;湖北省应该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三个方面着手;云南省主要应该从人口规模入手,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碳减排目标。
刘健王润孙艳伟舒舍玉肖黎姗
关键词:STIRPAT模型
城市餐厨垃圾产量的空间降尺度模拟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以厦门岛为例,采用多元回归模拟和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与厦门岛城市餐厨垃圾产量相关的土地利用、GDP、人口等相关社会经济地理因子进行空间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所选地理因子均对餐厨垃圾密度空间分布有一定影响,其中商住混合用地、商业服务用地、城镇住宅用地和城中村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是主要的影响因子。(2)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筼筜湖周边及厦门岛西南等商业繁华的区域餐厨垃圾密度较高,呈现空间集聚效应。(3)模型验证结果较为理想,各街道内餐厨垃圾总量模拟值与统计值比较符合,实现了厦门岛餐厨垃圾总量的降尺度模拟,是研究城市餐厨垃圾分布规律和实现餐厨垃圾产量空间化的一种尝试,以便为城市餐厨垃圾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为餐厨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提供基础空间数据。
舒舍玉王润孙艳伟孙艳伟
关键词:餐厨垃圾
城市餐饮业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厦门市为例被引量:80
2012年
以厦门市餐饮业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考察,运用ArcGIS空间分析,以街道为研究单位分析了厦门市餐饮业的空间格局。结果发现,厦门市的餐饮业分布岛内岛外差异显著,以厦门岛为核心呈现圈层式发展,岛内从城市中心向外递减,各街道内餐饮业主要以组团式集聚和带状分布相结合的方式出现。综合考虑区域经济水平、人口密度、交通便捷程度、城市空间格局等与餐饮业分布有关的影响因素,运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餐饮业的空间分布与城镇住宅面积、商业服务用地关联度最高;城市的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和城中村住宅面积与餐饮业的发展呈负相关关系;中档次的餐馆最能代表餐饮业的发展特征,人口密度与中档次的餐饮分布呈显著正相关;第三产业的比重对餐饮业的档次分布有决定性作用;小型餐饮单位的分布与路网密度的正相关性最大。
舒舍玉王润孙艳伟刘健肖黎姗
关键词:餐饮业影响因素
福建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和低碳能源发展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严峻挑战。区域经济迅速发展,不但对区域能源安全提出挑战,也对碳减排提出新的课题。文章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能源消费的特点和趋势,计算由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研究表明,虽然碳强度有显著下降,但是碳排放总量增长比较明显,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增长幅度加大。利用Kaya恒等式对碳排放因子进行分解显示,经济发展对碳排放总量增加的贡献率最大。能源强度的降低仍然无法抵消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总量与碳排放总量符合对数三次方程,呈折线上升趋势,福建省已经跨越碳排放第一阶段,实现了碳排放强度的稳定下降,目前处在人均碳排放高峰前阶段。对202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预测表明,如果采取合理的能源结构,低碳能源的比重增加到17.9%和24%,可以分别实现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40%和45%。最后文章提出福建省应该利用可再生资源的优势,制定合理的低碳能源发展战略,探索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
肖黎姗王润刘健孙艳伟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低碳经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