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B11020122)
- 作品数:1 被引量:21H指数:1
- 相关作者:卢斌缪子梅丁继辉俞双恩于智恒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控水稻“需水量-光合量-产量”关系研究被引量:21
- 2013年
- 水稻产量的形成是源库互作的过程,稻田水位的变化对水稻的源库关系有重要影响。该文使用2009、2010年,2年水位调控试验数据,通过计算水位调控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和冠层总光合量,选取水稻群体质量因子(最大LAI、根冠比、株高、茎质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了水位调控水稻需水量、光合量与群体质量及产量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位调控水稻总需水量对各因子总效果大小(绝对值)的前三位依次为:千粒重(0.717)、有效穗数(0.650)、每穗粒数(0.459)。冠层总光合量对各因子总效果大小(绝对值)的前三位依次为:茎重(0.613)、最大LAI(0.437)、株高(0.437)。说明总需水量对产量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而冠层光合侧重于影响水稻群体发育状况。水位调控水稻"源-库"间相关系数为0.44,呈中度正相关关系。总需水量与冠层总光合量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效果值均为正值,总需水量对产量的总效果值(0.552)大于冠层总光合量(0.201),且这种影响主要来自间接作用(0.492),即对产量构成因子的作用。
- 缪子梅俞双恩卢斌丁继辉于智恒
- 关键词:灌溉生理水稻结构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