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波市科技局农业与社发重大科技项目

作品数:28 被引量:399H指数:12
相关作者:苏秀榕李晔周君韩姣姣董丽莎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宁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电子鼻
  • 11篇挥发性
  • 7篇挥发性成分
  • 6篇金枪鱼
  • 6篇固相微萃取
  • 6篇风味
  • 5篇色谱
  • 5篇气相色谱
  • 5篇鲣鱼
  • 5篇相色谱
  • 4篇顶空
  • 4篇顶空固相微萃...
  • 4篇鱼油
  • 4篇脂肪酸
  • 4篇质谱联用
  • 4篇酶解
  • 4篇酶解液
  • 3篇脂肪酸含量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机构

  • 28篇宁波大学
  • 15篇宁波今日食品...
  • 3篇康奈尔大学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宁波城市职业...
  • 2篇北京普析通用...
  • 1篇杭州医学院

作者

  • 28篇苏秀榕
  • 16篇李晔
  • 13篇周君
  • 8篇韩姣姣
  • 7篇董丽莎
  • 7篇王朝阳
  • 6篇李妍妍
  • 6篇芦晨阳
  • 6篇黄健
  • 6篇张红燕
  • 5篇张春丹
  • 4篇全晶晶
  • 4篇袁贝
  • 3篇孙静
  • 3篇郑平安
  • 3篇张迪骏
  • 3篇王霞
  • 3篇孙婷婷
  • 3篇陈义芳
  • 3篇何珊

传媒

  • 9篇中国食品学报
  • 8篇食品工业科技
  • 7篇食品科学
  • 3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3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养殖大黄鱼挥发性成分分析被引量:16
2018年
探讨不同温度下养殖大黄鱼背、腹部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运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的养殖大黄鱼肌肉中含有的己醛、庚醛和辛醛等醛类物质对整体风味影响较大,使其具有令人不愉快的腥味;加热后,挥发性成分发生显著变化。经过50℃加热的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有3,5-辛二烯-2-酮、辛醛、壬醛、2,6-壬二烯醛等,使腥味减少并赋予其轻微的鱼香味;经过110℃加热后,烃类物质如甲苯、十一烷和十五烷增加,使鱼肉甜香,鱼腥味在很大程度上减弱;经过170℃加热的鱼肉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呋喃类化合物,对其烘烤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养殖大黄鱼的精深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茗媛王小凤乙丛敏周君芦晨阳张凌芷苏秀榕
关键词:养殖大黄鱼电子鼻挥发性风味成分
HS-SPME结合GC-MS法分析鲐鱼肉加热前后挥发性成分变化被引量:35
2012年
目的:为鲐鱼加工过程中的风味及品质管理提供基础理论数据,探究加热前后挥发性物质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并比较红肉和白肉的挥发性物质。结果:从鲐鱼白肉和红肉及两者加热样品中分别检测出32、41、39、5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主要以碳氢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为主;其中,碳氢化合物主要赋予鱼肉整体的风味,而羰基化合物对鱼的腥味有重要影响,在白肉及加热样品和红肉及加热样品中分别占23.35%、22.47%、58.65%、33.52%。结论:影响鲐鱼肉挥发性风味的主要有己醛、2-己烯醛、2,4-庚二烯醛、2-辛烯醛、壬醛、2,4-癸二烯醛、3,5-辛二烯-2-酮、1-戊烯-3-醇、1-辛烯-3-醇、2-乙基呋喃、2-戊基呋喃等。
郑平安黄健孙静全晶晶张春丹苏秀榕
关键词:鲐鱼固相微萃取挥发性物质
基于GC-MS和电子鼻技术的金枪鱼胰脏酶解气味解析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对不同蛋白酶水解金枪鱼胰脏的风味物质比较分析,为金枪鱼胰脏深加工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加蛋白酶作对照,不同蛋白酶水解金枪鱼胰脏,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联用仪,对酶解液气味的响应值进行载荷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电子鼻测得不加酶组与菠萝蛋白酶、动物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组间气味存在明显差异。HS-SPME-GCMS法分别检测出45、54、54、34、46、43、53种和5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烃类、醇类、醛类、酮类、呋喃类等化合物。增香的丁香醛、β-紫罗兰酮和2-乙基呋喃均在动物蛋白酶组中相对含量最高。腥味物质在木瓜蛋白酶组、风味蛋白酶组和胰蛋白酶组中相对含量较低。结论:动物蛋白酶组能明显增加怡人香味,而木瓜蛋白酶组、风味蛋白酶组和胰蛋白酶组对腥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钱琴莲李晔王求娟王颖苏秀榕
关键词:蛋白酶水解挥发性物质顶空固相微萃取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鲣鱼肌肉品质改良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研究转谷氨酰胺酶、三聚磷酸钠和浸泡时间对鲣鱼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弹性、咀嚼性、色差及蒸煮损失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选取因素和水平。在此基础上,以弹性和咀嚼性为指标,进行响应面法优化。结果:最佳工艺条件: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0.64%,三聚磷酸钠添加量0.20%,浸泡时间1.85 h。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改良前、后鱼肉的超微结构,结果经改良的鱼肉凝胶网络结构更加紧密。
全晶晶蔡江佳郑平安孙静王秋娟苏秀榕
关键词:鲣鱼三聚磷酸钠转谷氨酰胺酶扫描电镜
金枪鱼鱼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的作用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金枪鱼鱼油对D-半乳糖(Gal)诱导的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方法:ICR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衰老模型组(MC),鱼油低、中、高剂量组(LD、MD、HD)和阳性对照组(PC),每组12只。空白组注射生理盐水[1000mg/(kg·d)],其余小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0mg/(kg·d)],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每天灌胃10mL/kgbw蒸馏水,低、中、高剂量组灌胃不同质量浓度10mL/kgbw的鱼油制剂(20,50,100mg/mL)。阳性对照组灌胃脑复康[200mg/(kg·d)]。灌胃6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及Y迷宫实验测试小鼠学习记忆的行为学变化。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脑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MC)相比,不同剂量组鱼油均可明显缩短衰老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内找到平台的时间(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的次数,增加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及距离;显著增加小鼠在Y迷宫实验中的正确反应次数,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小鼠脑中SOD及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并且高剂量鱼油的效果与脑复康接近。结论:金枪鱼鱼油具有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学习记忆的功效。
王霞黄健李妍妍赵凤敏曹福生王求娟陈义方夏静波徐嘉杰苏秀榕
关键词:D-半乳糖衰老学习记忆
金枪鱼鱼骨活性钙对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活力和凋亡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以金枪鱼骨为原料,制备柠檬酸-苹果酸钙剂(CMC),研究其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的细胞活力、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培养液中,分别加入高浓度(1μg/m L)CMC和低浓度(0.1μg/m L)CMC,利用MTT法检测对MC3T3-E1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饥饿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高浓度和低浓度的钙对MC3T3-E1细胞活力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4 h的高钙组的细胞增长率(9.67%)优于低钙组(8.95%);36 h和48 h后低钙组的增长率分别为14.96%和20.33%,明显优于36 h和48 h作用后的高钙组(6.23%和1.73%),两组细胞凋亡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较小,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MC高钙组和CMC低钙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MC3T3-E1细胞活力显著增强,并且改善血清饥饿诱导的成骨前体细胞凋亡。
耿灵鑫钱琴莲申慧婷杨铭媛王小凤芦晨阳周君李晔苏秀榕李妍妍陈义芳王求娟袁剑
关键词:活性钙
鲣鱼血合肉风味改良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旨在通过酒酿发酵的方式去除鲣鱼血合肉的腥臭味。运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对经不同时间、温度和固液比发酵的血合肉及未经发酵的新鲜血合肉的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初步测定,对所得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法(LDA)进行了处理。而后通过感官评定,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最终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对发酵前后血合肉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电子鼻能检测到酒酿发酵前后鲣鱼血合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趋势。由GC-MS分析可知,经过酒酿发酵后,血合肉的腥味成分明显减少。通过感官评定结果可知,发酵时间为4d、温度30℃、固液比1∶2时,脱腥作用最好。由此说明,酒酿发酵能够较好的去除鲣鱼血合肉的腥臭味,改良其风味。
徐茂琴潘俊娴蔺佳良王求娟陈义方夏静波周君张春丹李晔苏秀榕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风味改良
金枪鱼胰脏酶解液对Ⅱ型糖尿病小鼠肾脏功能的调控机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为了研究糖尿病肾病小鼠的发病机制,寻找预防糖尿病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方法:通过金枪鱼胰脏酶解液分组喂养db/db小鼠,测定其血清中TC、TG、LDL-C和HDL-C含量,之后采用双向电泳研究db/db糖尿病小鼠的肾脏蛋白。通过差异蛋白筛选、GO功能聚类、代谢通路分析及IPA蛋白相互作用解析,确定金枪鱼胰脏酶解液对db/db小鼠肾脏的调节作用。结论:金枪鱼胰脏酶解液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TC、TG、LDL水平,显著提高HDL-C水平。同时胰脏酶解液通过提高磷酸果糖激酶、NADH脱氢酶和ATP合成酶的表达,有效促进糖尿病小鼠的糖代谢和能量代谢,从而达到改善糖尿病临床症状,保护肾脏的作用。
韩姣姣李妍妍崔晨茜董丽莎张红燕司开学王朝阳李晔Choeng Lingzhi周君苏秀榕
关键词:双向电泳差异蛋白
CO_2超临界萃取技术对金枪鱼油挥发性成分的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精制金枪鱼粗鱼油,依据现有对油脂氧化程度的评价指标:过氧化值(POV)和酸值(AV),运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不同萃取条件下的鱼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精制的鱼油酸值和过氧化值符合水产行业标准对精制鱼油的要求,32℃,20 MPa酸值最小,30 MPa过氧化值最小。电子鼻能够快速、灵敏的检测到鱼油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通过PCA和LDA方法分析原鱼油、32℃,20 MPa、32℃,30 MPa和40℃,20 MPa条件精制的鱼油挥发性物质明显不同,利用GC-MS分别检测出46、19、12和2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酸类、醛类、烃类、酮类、醇类、酯类,还有少量杂环化合物、胺类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醛类、酮类、胺类等主要影响鱼油风味的物质去除率达到100%,对酸类去除效果良好。
王亚男季晓敏黄健王求娟陈义芳夏静波苏秀榕
关键词:超临界CO2鱼油电子鼻挥发性物质
黑线鳕鱼皮胶原蛋白胰蛋白酶酶解多肽对UVB诱导HaCaT光损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研究黑线鳕鱼(Melanogrammus aeglefinus)皮胶原蛋白胰蛋白酶酶解多肽的抗氧化、抑制光损伤作用,提高鱼皮的再利用价值。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探讨黑线鳕鱼皮胶原蛋白的最佳酶解工艺。将制得的酶解多肽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MS)测定多肽序列。利用Discovery Studio中CDOCKER模块将所得的优势肽与抗氧化相关的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进行分子对接。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多肽预处理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后,使用中波紫外线诱导HaCaT细胞构建光损伤模型,通过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细胞凋亡与周期来研究酶解多肽抑制光损伤的能力。结果:黑线鳕鱼皮胶原蛋白在胰蛋白酶质量分数1.23%、酶解温度52.95℃、酶解时间1.75 h条件下,水解度为78.33%。MALDI-TOF MS/MS测定出酶解液中的优势肽序列为V-IFFVTMGTP-R、L-SIVPV-R和L-MHT-T。通过分子对接发现V-IFFVTMGTP-R与Keap1结合最稳定,从而预测其具有抗氧化的作用。用250 mg/m L酶解液处理光损伤的HaCaT细胞,其SOD、GSHPx活性较模型组极显著提高(P<0.01),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黑线鳕鱼皮胶原蛋白胰蛋白酶酶解多肽具有抗氧化活性,对光损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董丽莎李妍妍张红燕崔晨茜韩姣姣王朝阳司开学周君芦晨阳苏秀榕
关键词:胰蛋白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