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51075)

作品数:14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于东新张丽红刘少坤于广杰高彦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艺术
  • 4篇金代
  • 3篇文化
  • 3篇文化融合
  • 3篇文学
  • 3篇民族
  • 3篇民族文化
  • 3篇民族文化融合
  • 3篇金词
  • 2篇元好问
  • 2篇诗性
  • 2篇文献提要
  • 1篇代文
  • 1篇道士
  • 1篇叙录
  • 1篇选词
  • 1篇遗民
  • 1篇遗民词
  • 1篇遗山词
  • 1篇艺术论

机构

  • 13篇内蒙古民族大...
  • 3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内蒙古电子信...
  • 1篇鄂尔多斯职业...
  • 1篇通辽市电视台

作者

  • 13篇于东新
  • 1篇石迎丽
  • 1篇葛超
  • 1篇刘少坤
  • 1篇高彦
  • 1篇于广杰
  • 1篇张丽红

传媒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集宁师范学院...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齐鲁学刊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图书馆学研究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东北史地

年份

  • 5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代遗民词刍论——以民族文化融合为视角
2013年
金代遗民词人面对金元易代的现实,心怀家国倾覆之痛,在创作中吟唱着黍离之悲与沧桑之感。而另一方面,遗民词还具亲近山水自然、追求隐逸自适的情感特质。在艺术风格上,遗民词则具有豪迈悲怆与疏逸高旷的风格,这既是对金词审美风格的总结,也体现了金词风格的多样化和丰富性。论其缘由,实是金代120年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结果。正是此种语境下,遗民词在书写故国之感的同时,又包含了描山摹水之理性达观的情感倾向。而词家不凡的汉文化修养,又使得遗民词兼具豪健与疏逸风格。同时,遗民词的俚俗风格与隐逸内容,也是民族文化融汇的结晶,而这正是元曲的主要文体特征。
于东新
关键词:金代遗民词黍离之悲文化融合
“高古”:金代诗歌的一种审美形态
2014年
金代诗歌具有一种"高古"的审美形态,其美学特征及内涵有三,即"高古"之诗性精神是金人以魏晋风度作为诗的内在人格,追求一种与古人心灵商量沟通的自由超越和潇洒简淡,再有就是弥漫于诗坛的复古主义倾向。"高古"之生命形式的意蕴,则是在文化皈依的营构中安顿灵魂,以及对山水风物与隐逸自适生活的向往。而"高古"之诗境真谛,主要是指与天地同化、与洪荒同古的时空境界。在道教神仙思想和佛家心性修养的深刻影响下,诗人主体在与天地同化的闲适中任性逍遥,远离世俗尘嚣,获得心灵的极大自由,从而实现金诗"高古"的境界之美。
于东新于广杰
关键词:诗性精神生命形式
金词话文献提要
2013年
自元明以来,金词研究虽不兴旺,然亦有相当的学者与著述对金词风貌、艺术源流、审美风尚、词人生平行迹等问题给予关注、探究,其中主要就是词话文献,凡27种。
张丽红于东新
民族文化融合的一种诗性表述——以金代“南渡词”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在金词里能窥见金代民族文化融合的轨迹,并且这种文化融合也是金词之所以成为金词的动力因素。"南渡词"即是显例。其主要特征有三:一是忧愤的季世情怀;二是"修辞立诚"的创作理念;三是清劲俊爽的审美风格。究其因由,此时期以女真为代表的北方民族与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已完成融合,一种新的文化正日益定型、成熟。具体可从"三教合一"的思想特质以及文学理论的思考与文学的实践等方面去把握。
于东新
关键词:金代文化融合
元好问的文化立场及词学思想被引量:2
2014年
元好问站在华夏文化守护者和传承人的立场上,在金元鼎革之际,救世活人,存文保道,积极促进了蒙元政权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显示出一种了不起的器识和境界。正是这种"文化大于种族"的立场,使得他的词学思想包蕴古今,兼容百家,无论是其词主"情性"的创作主体论,渊雅深厚的艺术风格论,还是"言外"与"滋味"的欣赏接受论,以及以词传史的审美功能论,都显示出元氏词论开放和圆通的多元文化特色。
于东新
关键词:元好问文化立场词学思想
论金代文学对陶渊明的接受——以蔡松年为例
2013年
金代文学的陶渊明接受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取向,而蔡松年之陶渊明接受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金源文坛陶渊明接受的主要方向。概而言之,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陶诗艺术的接受,即在平和淡远诗境、清新朗澈风格以及自然率真语言等方面,蔡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二是对陶渊明人格思想的追求,蔡氏或对陶高尚人格的倾慕,或对陶隐逸情怀的向往。但在慕陶、效陶中,蔡氏亦有自我面目,即蔡氏"雄放清劲"的文风不同于陶诗的清新自然。同时,蔡氏对陶之人格的继承是不彻底的,甚至流于形式,其人格境界无法与陶比肩。而这些正是金代文学陶渊明接受的基本特色。
于东新石迎丽
关键词:金代文学
鲜于枢艺术论
2013年
鲜于枢,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诗人,生活于战争动乱的金元之际的仕宦之家,多才多艺。他的诗词豪放飘逸,描写底层百姓极具个人特色,是元代代表性的诗人。同时,他是元代书法家中的集大成者,元初三大书法家之一,他作品中的复古之风以及他对书法创作的论述,都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精华。
葛超
关键词:鲜于枢文学艺术书法艺术复古
金词词集文献叙录
2013年
学界关于金词具体文本的搜集整理颇有建树,或别集,或总集,或选编,或补遗,为金词研究提供了最可宝贵的文献基础。该文将其集为一编,约略三大类73种,并以叙录出之,对每一种金词词集的版本、源流、选词情况、优劣得失等作出较详实的梳理,以期对当下之金词研究有所助益。
于东新胡春洁
关键词:金词词集选词叙录
苏轼以“余技”为词与词体之变被引量:1
2014年
《四库全书总目》称:“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
于东新刘少坤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词体晚唐五代白居易辛弃疾
对宋词“有偏斜度的超越”:从遗山词看金词被引量:1
2013年
作为金词之集大成,遗山词继承了宋词之言情传统,然又不为宋词所囿,其抒情豪迈苍凉,慷慨率直,情辞恳切,具有元氏自我面目。在体制上,元好问推尊"东坡体"而成金词之"正体",改造"宫体"而为新体宫词。在风格上,元氏既有本于苏、辛的"遗山壮词",又"不尽为苏氏余波"。究其成因,多民族文化融合不仅是金词发生的背景,更是其发展的动力,遗山词充分体现了金词对宋词"有偏斜度的超越"。
于东新张丽红
关键词:元好问遗山词金词民族文化融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