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762)
- 作品数:27 被引量:288H指数:11
- 相关作者:刘萍陈春林欧阳振波徐玉静毛东瑞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CTA的在体女性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的方法及意义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利用CTA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女性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基于双源CTA技术,获取1例宫颈癌患者的D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imics 10.01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以及盆腔静脉血管网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融合。结果:构建的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清楚地显示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髂内静脉及其初级属支,以及双侧卵巢静脉等。与重建的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配准融合后,各支静脉血管的解剖走形及引流区域变得更加清晰明确。结论:基于CTA的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研究女性盆腔静脉血管网的好方法,具有较大的运用价值。
- 陈春林欧阳振波刘萍毛东瑞徐玉静段慧郭传家唐怡欣钟世镇
- 关键词:CTA三维重建女性盆腔
- 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被引量:2
- 2012年
- 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是一种罕见类型的宫颈恶性肿瘤,因其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复发率高,易早期发生血行转移,故预后极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其主要病因。虽然细胞学异常有助于其早期诊断,但组织病理形态学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才是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目前宫颈LCNEC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但多数学者认为手术辅以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 毛东瑞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
- 关键词:宫颈肿瘤
- 基于CT和MRI三维重建术前评估体系在妇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由于目前妇科诊疗手段主要依赖于二维图像信息和妇科检查经验,临床教学只能停留在疾病诊疗一般规律的讲授上,对个体化诊疗方案的教学因为缺乏个体化客观证据而无法深入开展。基于CT和MRI三维重建术前评估体系在妇科学临床疾病诊疗个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医学生对妇科具体疾病诊断和手术方案的理解,并帮助其进行手术学习。
- 刘萍余艳红李维丽陈春林郭传家徐玉静毛东瑞祝江红
- 关键词:三维重建术前评估妇科学临床教学
- 活体女性腹盆腔大动脉径线的测量方法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活体女性腹盆腔大血管管径、长度及角度的测量方法,为进行活体女性腹盆腔大血管的个体化解剖学测量及介入引导和剂量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取一宫颈癌女性的腹盆部CT血管成像数据集,利用Mimics软件重建出动脉三维模型,用Geomagic软件拟合出血管的中心线再导入UG软件,通过角度及长度测量工具自动测出各中心线间的角度,血管的长度、管径、截面积及容积。结果用此法成功测出腹主动脉管径、腹主分叉角度、左右髂总动脉长度、左右髂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和血管容积等参数,再现生理状态下的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双侧子宫动脉及其上行支等的空间解剖形态。结论基于重建的动脉血管网的三维模型,可进行血管的几何尺寸和结构测量,为临床医师掌握血管的精细解剖提供参考。
- 唐雷陈兰刘萍李鉴轶陈春林段慧李长树陈斌王建平钟世镇
- 关键词:CT血管成像动脉血管网
- 女性盆腔动脉系统的研究现状与意义被引量:6
- 2012年
- 女性盆腔动脉系统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动脉系统,其研究方法几经发展,主要分为尸体研究和在体研究两个阶段。传统的尸体解剖因尸体量有限而无法开展大规模研究,X线、B超等则因成像不清晰等问题而逐渐被更为先进的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所取代。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三维重建技术借助能够三维成像的优势成为研究盆腔动脉系统的最佳方法。女性盆腔动脉系统存在较多的种族差异和个体变异,而且因生育情况不同而有所改变,研究女性盆腔动脉系统对诊断盆腔疾病、指导手术和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等有重要意义。
- 祝江红徐玉静刘萍陈春林
- 关键词:动脉尸体解剖血管造影术女(雌)性
- 输卵管微栓Essure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7
- 2012年
- Essure是一种在宫腔镜下实施的新型避孕技术,其通过将Essure微栓置入双侧输卵管后引起输卵管的组织增生,从而阻塞输卵管而达到永久避孕的目的。随着人们对避孕方式简单、安全、高效等要求的逐渐提高,Essure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永久、无需全身麻醉和开腹手术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们的亲睐。
- 欧阳振波王黎陈春林刘萍
- 关键词:避孕输卵管阻塞宫腔镜
- 在体女性主韧带及宫骶韧带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及其意义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MRI)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女性主韧带及宫骶韧带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例健康青年女性志愿者,对其行高分辨率薄层质子密度加权MRI扫描。将采集的Dicom 3.0原始数据集导入Mimics 10.01软件中进行主韧带及宫骶韧带的三维重建。结果成功构建了主韧带及宫骶韧带、骨盆和盆腔器官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具有表面光滑、形态逼真的特点,可以进行任意角度旋转以便清楚地观察主韧带及宫骶韧带的形态及其空间毗邻关系。结论利用薄层MRI扫描技术及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成功构建出在体女性主韧带及宫骶韧带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获得的数字模型可为解剖教学、定量分析提供教字化平台。
- 黄璐陈春林刘萍彭程陈兰陈若兰任道坤唐雷钟世镇
- 关键词:主韧带三维重建磁共振成像
- MRI三维模型用于健康未育青年女性盆底肌群的解剖形态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 利用MRI三维模型分析青年健康未育女性盆底肌群的形态及解剖学特点.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25例青年健康未育女性志愿者,采集其盆腔MRI数据集,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构建骨盆、盆腔器官及盆底肌群的三维模型,并对肛提肌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包括:肛提肌体积(LVOL),肛提肌板角度(LPA),肛提肌裂孔横径(LH-W)及前后径(LH-L),肛提肌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LSG).结果 (1)成功构建25例MRI三维模型,包括骨盆、盆腔器官及盆底肌群(包括坐骨尾骨肌、肛提肌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会阴肌群),该模型形态逼真,直观、立体性强,能清晰反映盆底肌群层次.(2)肛提肌测量结果:LVOL为(34±6) cm3,LPA为(43±4)°,LH-W为(33±4) mm,LH-L为(54±5) mm,LSG左侧为(18.8±2.5) mm,右侧为(18.3±2.5)mm.结论 利用MRI数据集可重建出女性盆底肌群,是研究女性盆底肌群解剖的有效方法;对肛提肌三维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可评估盆底功能,有助于理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标准.
- 刘萍陈若兰陈春林黄璐郭传家陈兰彭程王俊廖科丹梁璇王建平任道坤谭欢庆唐雷钟世镇
- 关键词:骨盆底
- 20~26岁健康妇女的在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其特点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应用CT血管成像术(CTA)及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20 ~ 26岁健康妇女的在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分析子宫动脉的解剖特点及子宫的血液分布特点.方法 2012年8月至12月招募20~26岁健康女性志愿者共25例,行双源多层螺旋CT扫描并采集CTA原始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即Mimics软件)构建其在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明确子宫各部分的供血动脉来源,并对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进行立体切割,分为子宫体、子宫颈动脉血管网,子宫体左侧部、右侧部动脉血管网,以及子宫颈左侧部、右侧部动脉血管网,并计算其血管容积比例.结果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25例20~26岁健康妇女的在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这些模型清楚地显示了子宫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结构.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子宫体动脉血管网显影者21例(84%,21/25),双侧动脉血管网均显影,分别由同侧子宫动脉供血,其中双侧供血均衡者18例,一侧供血为主者3例;子宫体左侧部、右侧部血管容积比例分别为0.51 ±0.14、0.44 ±0.1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7,P=0.077);子宫体动脉血管网不显影者4例(16%,4/25).子宫颈动脉血管网显影者仅2例(8%,2/25),双侧子宫颈动脉血管网供血均衡;子宫颈动脉血管网不显影者23例(92%,23/25).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20 ~ 26岁健康妇女的在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证实正常子宫体的动脉血管网分布具有双侧性、同侧供血倾向性及均衡性的特点,而子宫颈动脉血管网显影率低.
- 陈春林段慧刘萍钟世镇唐雷许乙凯冯婕陈兰李维丽
- 关键词:子宫动脉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中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探讨单纯子宫腺肌病与合并子宫肌瘤的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5年痛经疗效。方法选择1999年6月至2005年11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167例症状性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磁共振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合并子宫肌瘤组(A组,47例)及单纯子宫腺肌病组(B组,120例)。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痛经分级的变化。结果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3~120个月),术后1~5年随访率分别为85.6%(143/167)、82%(137/167)、78.4%(131/167)、71.9%(120/167)、64.7%(108/167)。合并子宫肌瘤组子宫动脉栓塞术后1~5年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71%(36/42)、85%(34/40)、78.95%(30/38)、80.55%(29/36)、79.41%(27/34);单纯子宫腺肌病组子宫动脉栓塞术后1~5年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8.21%(79/101)、72.16%(70/97)、66.67%(62/93)、65.47%(55/84)、58.11%(43/74)(P值分别为0.30、0.11、0.16、0.10、0.03),两组的有效率均呈下降趋势;合并子宫肌瘤组有效率高于单纯子宫腺肌病组,术后5年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栓塞治疗5年痛经疗效较好;合并子宫肌瘤的子宫腺肌病疗效优于单纯子宫腺肌病。
- 陈春林祝江红刘萍马奔王黎唐怡欣徐玉静
-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疗效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