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D11)

作品数:5 被引量:56H指数:3
相关作者:余兴岳治国戴进刘贵华徐小红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省气象局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卫星反演
  • 2篇反演
  • 2篇反演分析
  • 1篇云微物理
  • 1篇云微物理特征
  • 1篇增温
  • 1篇探空
  • 1篇探空观测
  • 1篇气温
  • 1篇潜热
  • 1篇潜热释放
  • 1篇强对流
  • 1篇强对流风暴
  • 1篇强飑线
  • 1篇中云
  • 1篇飑线
  • 1篇微物理
  • 1篇微物理特征
  • 1篇卫星
  • 1篇降水

机构

  • 4篇陕西省气象局
  • 3篇陕西省人工影...
  • 2篇南京大学
  • 1篇陕西省经济作...

作者

  • 3篇徐小红
  • 3篇刘贵华
  • 3篇戴进
  • 3篇岳治国
  • 3篇余兴
  • 2篇朱延年
  • 2篇屈振江
  • 1篇刘罡
  • 1篇雷向杰
  • 1篇栗珂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气象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次暴雨过程中云微物理特征的卫星反演分析被引量:22
2010年
利用卫星反演技术和云微物理分析方法,以陕北2006年7月2日发生的暴雨过程为例,反演了云顶粒子有效半径(R_e)、云顶温度(T)等云物理特征参数,通过卫星不同时次对暴雨云团的探测资料,分析了暴雨发展过程。暴雨云团表现为多单体特征,发展旺盛期对流单体的数量明显增加、云团尺度大幅增加。根据暴雨云系中的对流云、层云、过冷水云、低云(未被高云遮挡住)4种类型,分别选择了9个代表区,用于分析这次暴雨过程中不同类型云的物理特征和垂直结构。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云团由多种高度的云组成,低云高度较低,温度较高,云顶在0—-10℃;层云高度略高,T为-10—-20℃,R_e为10—20μm,并含有连片分布的过冷水云(R_e为10μm左右);高度最高的云为对流云,镶嵌在系统性层云中或在其上发展,T最低达到-80℃左右。从云底至0℃层存在一个较厚的凝结增长带,R_e为5—10μm;0—-10℃层存在一个碰并增长带,R_e从13—15μm增长到20—25μm,但其厚度小于凝结增长带;T<-10℃层以上存在一个深厚的冰相增长带,表明在对流云团的发展成熟期,冰相增长过程为优势云物理过程。随着云的逐渐发展,混合相增长带由厚变薄,冰化增长带增厚,晶化温度升高、高度降低,表明在对流云团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中,冰化增长带在下传,云中冰化增长过程向下传递明显。
戴进余兴刘贵华徐小红岳治国
关键词:暴雨云微物理特征卫星反演
强对流风暴中同质冻结增温的直接探空观测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两个强对流风暴个例,利用探空资料辅以卫星反演方法,揭示了强对流风暴中同质冻结增温这一事实。探空观测到在强风暴中同质冻结潜热释放造成该层内的空气增温达5℃以上,风暴中强上升气流使云滴没有足够的时间长大,云水向雨水转化和云的晶化会被推到更高的高度,在到达同质冻结高度之前,异质核化过程没有太多的时间消耗大量云水,多数云滴被带到同质冻结高度以上时迅速冻结,造成潜热的集中释放,使周围的空气增温。NOAA卫星观测到的云顶的大量由同质冻结形成的小冰粒子以及过顶现象,进一步证实了同质冻结潜热增温。当探空仪靠近风暴、对流层顶又距同质冻结高度层较近时,同质冻结增温作用有可能被探空仪观测到。
徐小红余兴戴进刘贵华朱延年岳治国
关键词:潜热释放增温强对流风暴探空卫星反演
陕西近45a各季气温和降水异常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根据气温二倍标准差和降水量业务化距平百分率标准,分析了陕西93站,近45 a(1961-2005 a),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和汛期(6~9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量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陕西降水异常频数增加,气温异常偏高频数增加。冬季气温最为异常且降水量异常偏多频数最多,汛期降水量异常偏多的站数和频数较多。从区域分布看,关中、安康、商洛和榆林气温异常偏高的频数较多,异常偏低频数较高的地区集中在关中和陕南。陕北和渭南北部降水异常偏多频数较高,降水异常偏少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集中在陕北中北部和关中大部。
屈振江鲁渊平雷向杰
关键词:气温降水
中国西北大旱年概率预测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中国西北近703年(1306—2008年)大旱年发生时间间隔的资料序列,通过正态性、独立性等统计检验,确定序列的性质。利用平稳独立随机过程理论建立概率预测模式,通过独立样本预测试验,并对未来中国西北大旱年发生概率预测做了研究。预计下次大旱年可能在2016年前后发生,2015年发生的概率为58%,2016年发生的概率为61%。
屈振江栗珂刘罡
一次强飑线云结构特征的卫星反演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利用NOAA卫星AVHRR资料,对2006年4月28日山东一次春季强飑线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卫星资料多光谱综合分析的强对流云微物理特征和卫星识别的对流强信号,并与雷达、FY-2C卫星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RGB合成图能清晰地显示云顶的结构、纹理、云砧、组成、高度及云厚等信息,是一种很方便的分析工具。(2)多光谱综合分析归纳出卫星探测对流强信号:云顶的对流结构和纹理突出,有明显的云砧,云顶以小粒子为主,粒子有效半径Re随高度增长缓慢,云团上部存在明显的Re随高度递减带,云顶Re和-dRe/dT能定量指示对流的强弱。据此,卫星识别出强中心A比实际降雹提前了近1h,比飑线发生提前了2.5h,比多普勒雷达监测提前了近2h,特别是识别出的强中心B比实际降雹提前了近4h。卫星探测为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报和预警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徐小红余兴朱延年刘贵华戴进岳治国
关键词:飑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