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2004q034)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桂琴刘长庆王玥雯更多>>
相关机构:襄樊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佛经
  • 1篇许地山
  • 1篇艺术特征
  • 1篇外来语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创作
  • 1篇汉译佛经
  • 1篇合璧
  • 1篇翻译

机构

  • 3篇襄樊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篇王桂琴
  • 1篇王玥雯
  • 1篇刘长庆

传媒

  • 3篇襄樊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试论汉译佛经中的“合璧”词被引量:2
2006年
佛教的传入掀起了汉语史上第一次外来语输入的高峰。“合璧”词便是汉语吸纳外来语的产物。文章主要考察了汉译佛经中的“合璧”词的构成、特色及其影响。研究表明,“合璧”词不仅体现了汉语与梵语水乳交融的时代特色,也对后世的外来语引进和汉语自身词汇系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
王玥雯王桂琴
关键词:汉译佛经合璧外来语
我国古代译场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译场,既是翻译佛教经典之处,也是我国古代佛经典籍集体合作的翻译组织,其发展经历了发端、成熟和严密三个时期。译场的功能不断充实和完善,其管理也越来越规范。译场的设立提高了佛教经典的翻译质量,保证了译文的准确性,译经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促进了译经事业的发展。无论是译场本身的组织结构和翻译程序,还是译场所开创的集体合作的翻译形式,都对后世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长庆
关键词:佛经翻译
论佛经对许地山文学创作艺术特征的影响
2006年
许地山一直生活在浓厚的佛教氛围之中,自小就熟读佛教经典,并对佛经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因此佛教情缘便必然成为他一生中挥之不去的创作情结,使得他的作品无不饱含着佛经的元素。佛经对许地山文学创作的影响,很鲜明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佛经话语的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二是佛经意象在作品中的大量出现;三是“生本不乐”、“顺其自然”、“普渡众生”等一些佛教义理在作品中的反复宣扬;四是佛经的变文和譬喻等文体形式的巧妙借鉴。佛经对许地山创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作品的艺术特征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文学创作思想和理论等方面。
王桂琴
关键词:许地山佛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