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2007ZDKG-40)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伟曾纪珺郝志军吕剑亢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四氯化碳
  • 3篇催化
  • 2篇调聚
  • 2篇调聚反应
  • 2篇丁烷
  • 2篇动力学
  • 2篇氯丁烷
  • 2篇丙烷
  • 2篇催化合成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铜催化
  • 1篇铜催化剂
  • 1篇五氟丙烷
  • 1篇氯丙烷
  • 1篇精馏
  • 1篇共沸
  • 1篇共沸物
  • 1篇反应动力学
  • 1篇氟化
  • 1篇氟化氢

机构

  • 4篇西安近代化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吕剑
  • 4篇郝志军
  • 4篇曾纪珺
  • 4篇张伟
  • 3篇亢建平
  • 1篇徐强
  • 1篇杜咏梅
  • 1篇郝妙莉
  • 1篇王伟
  • 1篇杨志强

传媒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石油化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Fe^0-FeCl_3催化合成1,1,1,3,3-五氯丙烷的反应动力学被引量:5
2009年
以Fe0-FeCl3为催化剂,对四氯化碳与氯乙烯调聚合成1,1,1,3,3-五氯丙烷进行反应动力学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助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和反应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氯化碳过量,100~115℃下反应对催化剂是一级、对氯乙烯是零级,反应活化能为156kJ/mol;而反应的选择性则与催化剂用量成正比关系。动力学结果表明该反应遵循链式氧化还原机理。
曾纪珺张伟亢建平郝志军吕剑
关键词:调聚反应四氯化碳反应动力学
变压精馏分离1,1,1,3,3-五氟丙烷-氟化氢的工艺模拟被引量:6
2009年
1,1,1,3,3-五氟丙烷-氟化氢混合物是一种二元最低共沸物。在计算机模拟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变压精馏分离五氟丙烷-氟化氢的工艺流程。选用Aspen P lus软件内置的热力学模型W ILS-HF描述五氟丙烷-氟化氢二元共沸体系的气液平衡。根据实验数据,回归该热力学模型中的交互作用参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吻合较好。使用Aspen P lus对整个分离流程进行模拟计算,以系统能耗最低为目标,对重要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模拟结果对工业过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曾纪珺张伟杨志强郝妙莉郝志军徐强吕剑
关键词:变压精馏ASPENPLUS
Fe-FeCl_3催化合成1,1,1,3,3-五氯丁烷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Fe-FeCl3为催化剂、三苯基膦为助催化剂,对四氯化碳与2-氯丙烯调聚合成1,1,1,3,3-五氯丁烷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CC l4)∶n(2-氯丙烯)=1.89∶1.00,363~393 K下反应为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78.9 KJ/mol,对2-氯丙烯的消耗速率动力学方程为:-rB=9.5×108Exp(-7.89×104/RT)CB,0(1-XB)。动力学结果表明该反应遵循非链式氧化还原机理。
亢建平杜咏梅郝志军曾纪珺张伟吕剑
关键词:调聚反应四氯化碳动力学
1,1,1,3,3-五氯丁烷合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以Cu粉为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CCl4和2-氯丙烯为原料,进行调聚反应合成了1,1,1,3,3-五氯丁烷。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该合成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1,1,1,3,3-五氯丁烷合成反应的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028mol,04MPa,373K,CCl40.878mol,2-氯丙烯0.595mol,DMF用量1.040mol。在此条件下采用假一级动力学方法确定,在353~393K内,1,1,1,3,3~五氯丁烷合成反应为二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76,8kJ/mol,指数前因子为1,5×10^8,得到表观反应动力学方程。
亢建平张伟曾纪珺郝志军王伟吕剑
关键词:铜催化剂四氯化碳表观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