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430206)

作品数:117 被引量:1,520H指数:24
相关作者:张强王劲松姚玉璧王莺岳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气象局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4篇天文地球
  • 37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水利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48篇干旱
  • 44篇气候
  • 29篇灾害
  • 20篇旱灾
  • 18篇干旱灾害
  • 17篇黄土高原
  • 16篇气候变化
  • 14篇气候变暖
  • 14篇降水
  • 14篇变暖
  • 12篇土壤
  • 11篇流域
  • 11篇洪涝
  • 10篇灾害风险
  • 10篇气象
  • 9篇地表
  • 9篇风险评估
  • 9篇半干旱
  • 9篇暴雨
  • 7篇气候变暖背景

机构

  • 101篇中国气象局兰...
  • 32篇甘肃省气象局
  • 29篇兰州大学
  • 26篇西北区域气候...
  • 12篇武汉区域气候...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9篇成都信息工程...
  • 9篇中国气象局
  • 8篇宁夏大学
  • 8篇白银市气象局
  • 6篇中国气象局国...
  • 6篇中国气象科学...
  • 5篇湖北省气象局
  • 4篇四川省气象局
  • 4篇天水市气象局
  • 3篇张掖国家气候...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上海区域气候...
  • 2篇广东省气候中...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作者

  • 60篇张强
  • 26篇姚玉璧
  • 24篇王劲松
  • 18篇王莺
  • 14篇郝小翠
  • 13篇韩兰英
  • 13篇岳平
  • 11篇周月华
  • 11篇李耀辉
  • 10篇王润元
  • 10篇王胜
  • 10篇杨泽粟
  • 7篇贾建英
  • 7篇王素萍
  • 7篇陈少勇
  • 7篇杨金虎
  • 7篇叶丽梅
  • 7篇肖国举
  • 6篇张良
  • 6篇吴芳蓉

传媒

  • 9篇中国沙漠
  • 8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物理学报
  • 7篇生态环境学报
  • 6篇干旱气象
  • 5篇资源科学
  • 5篇气象学报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冰川冻土
  • 4篇暴雨灾害
  • 4篇气候变化研究...
  • 4篇第33届中国...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土壤通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气象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Scienc...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14篇2018
  • 12篇2017
  • 21篇2016
  • 32篇2015
  • 28篇2014
  • 17篇2013
  • 2篇2012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energy fluxes over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mate and the environment被引量:6
2014年
China's Loess Plateau is located at the edge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a transition zone of climate and ecology. In the Loess Plateau, climate and environments change along with space, which has an obvious impact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energy fluxes. Because of scarce land-surface observation sites and short observation time in this area, previous studies have fail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land-surface energy balance characteristics over the entire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ir effect mechanism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test the simulation ability of the Community Land Model(CLM) model by comparing its simulated data with observed data.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data for the Loess Plateau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we then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energy fluxes and compare the patter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rea averages for the driest year and wettest year. Furthermore,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 with longitude, latitude, altitude,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energy flux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the surface net radiation and sensible heat flux increasing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latent heat flux and soil heat flux decreasing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The sensible heat flux at the driest point is nearly twice as high as that at the wettest point, whereas the latent heat flux and soil heat flux at the driest point are half as much as that at the wettest point. The impact of variation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on the components of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 is also obvious, and the maximum magnitude of the changes to the sensible heat flux and latent heat flux is nearly 30%. To a certain extent, geographical factors(including longitude, latitude, and altitude) and climate factors(including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ffect the surface energy fluxes. However, the surface net radiation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ZHANG QiangZHANG LiangHUANG JingZHANG LiYangWANG WenYuSHA Sha
黄土高原地表蒸散量年际变化及其生理生态调控
<正>1研究背景蒸散量是水循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量,在陆气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全球蒸散量向大气回收超过50%的降水,在非湿润区更是超过90%(Mo et al.,2004;Glenn et al.2007).水分是非...
杨泽粟张强郝小翠
关键词:蒸散量土壤湿度NDVI黄土高原
文献传递
石羊河流域土壤含水量生态水文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DEM、MODIS资料和石羊河流域周围29个(甘肃19个、青海10个)气象站1976~2005年30年气象数据,基于ARCGIS和SPS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基因算法(GA’s)、地形抬升原理和赫伯特方法,利用土壤湿度、辐射和温度地形分布模型(LANDSET)和空气相对湿度地形分布模型(LANDAM),建立了由两个子模型组成的流域土壤水分含量模型(SWC)。本研究将该水文模型在石羊河流域进行了应用,研究表明:利用该模型计算的石羊河流域土壤含水量参数效果较好;石羊河流域的土壤水分含量在0.068~1之间,其空间分布具有从上游祁连山区到下游荒漠区逐渐减少的趋势;该模型适合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土壤水分含量模拟研究。
韩兰英张强贾建英马鹏里张存杰
关键词:水文模型基因算法土壤水分含量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南方干旱灾害风险特征及对策
应用西南和华南6省市13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2年历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中国南方干旱致灾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建立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的评估指标,分析中国南方干旱灾害风险分布特...
姚玉璧王莺王劲松
关键词:干旱灾害风险
文献传递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异常主模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EOF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方法,以西北地区东部81个测站1961-2010年夏季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夏季降水异常主模态与前期和同期北半球500hPa、同期EL-Nino及74项环流特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夏季降水的前三种主模态分别为东西差异型、南北异常型、河西走廊区域差异型,它们分别可以解释总方差的19.78%、13.14%和7.78%。(2)夏季降水第一主模态与前期冬季1月北太平洋涛动(NPO)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强弱变化可作为后期夏季降水异常变化的一个前期信号,其第一主模态与夏季东南象限(152.5°E-157.5°E,72.5°N)极涡的深浅显著负相关,同时欧洲东部-新疆北部大片负相关区与太平洋区显著正相关中心的分布特征与有利于造成夏季降水偏多的"西负东正"高度场相一致。(3)青藏高原东侧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对EL NINO的响应程度要高出其它区域。(4)西太平洋副高(以下简称:副高)面积偏大,强度偏强,夏季降水偏多,西太平洋西伸脊点偏西,夏季降水偏少。
张仲杰丁宇王慧灵
关键词:夏季降水主模态EOF相关系数
典型干旱区陆面模式模拟检验被引量:7
2018年
利用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NWC-ALIEX)"敦煌站的陆面过程观测资料,基于已有的参数化结果,模拟了敦煌主要陆面特征。结果表明:典型干旱区敦煌夏季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差异显著,感热几乎是潜热的4倍,冬季二者都很小。模式对地表温度模拟较好,但高估了浅层土壤湿度峰值;对向上辐射模拟较好,但对净辐射的模拟存在较大偏差;同时高估了地表能量的峰值。模式结果表明参数化方案对干旱区陆面过程模式具有一定的改进作用。
王胜张强赵建华王兴徐燕白国强
关键词:陆面特征参数化方案
黄土高原地表能量平衡分量年际变化及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被引量:7
2014年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2006—2012年陆面过程观测资料和榆中站气象资料,分析了7年间榆中气温降水的气候变化背景,讨论了陆面地表能量平衡分量的年际变化,研究了波文比、能量闭合度的年际波动,探讨了地表能量平衡分量以及各陆面过程参数对黄土高原气温、降水年际波动的反馈.结果显示,地表各能量分量都对气候背景的波动做出响应,但敏感性各有不同,净辐射与气温相关性最强,感热潜热与降水相关性较好.分为冬夏半年讨论后得出,冬半年地表平衡分量与气候波动的相关性更好.冬半年中,各分量又与气温有着较高的相关,可见该地区地表能量各分量对冬半年气温波动的响应更为敏感.波文比的上升趋势与该地区降水量减少的背景响应,说明干旱程度的加深.能量闭合度的波动变化显示了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陆面能量不闭合程度的加深.
夏露张强
关键词:气候波动气候响应
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省主要气象灾害综合损失特征被引量:15
2019年
甘肃省气候类型复杂,气象灾害种类繁多,随着以变暖为主的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灾害风险特征的认识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亟待解决。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甘肃省1961以来主要气象站灾情实况资料,构建灾害风险指数-综合损失率,系统分析了甘肃省干旱、暴雨洪涝、风雹和低温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就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做了探讨。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各种灾害风险发展具有面积增大和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干旱是风险最大和最严重的灾害类型,其次是风雹和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风险相对最小,其中干旱受灾、成灾和绝收率(25.2%、14.1%和2.2%)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0%、8.1%和1.7%),增加速率(0.16%/10a、0.15%/10a和0.05%/10a)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风雹、暴雨洪涝灾害和低温冷害增加速率分别为0.29%/10a、0.45%/10和0.72%/10a。各年代际灾害风险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气候变化后,甘肃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均增加。
韩兰英张强杨阳贾建英张玲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气候变化
2012年8月6日谷城倒塔事故与暴雨洪涝影响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利用现场调查方法,对2012年8月6日谷城500 KV十樊一回#170倒塔事故的现场损害状况、洪水淹没范围等进行调查梳理;使用资料调查方法,对灾害发生时段的水文、气象以及发生区域内的水库、河道工况、自然地理等进行调查整理。最后,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水位、流量及降水等要素极值进行推算,并利用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洪水路径及淹没深度和范围,对倒塔原因作进一步论证。结果表明:此次由暴雨诱发的倒塔事故呈明显的灾害链式传递特征,局地强降水诱发山洪、中小河流洪水,谷城县潭口水库入库洪峰流量和北河洪峰流量超百年一遇;洪水的巨大冲击力使行洪路径上的树木、房屋、桥梁等承灾体首先受损,受损承灾体演变为洪水路径上的卷挟物,与洪水共同转变成新的致灾因子,导致铁塔遭受上游洪水和卷挟物迎流顶冲而倒伏;模拟的170号铁塔所在的潭口水库上游的洪涝淹没区域随时间不断扩大,与现场调查确认的淹没区域基本一致。
史天如周月华叶丽梅李兰
关键词:倒塔事故
北方蒸散对气候变暖响应随降水类型转换特征被引量:10
2018年
地表蒸散量是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最显著的水分循环分量,但以往不同研究得出的气候变暖背景下各地地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差异很大,有时甚至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然而,对于地表蒸散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差异性具有怎样的规律以及是何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至今也并不完全清楚.为此,在对中国北方地区的蒸散量格点资料(FLUXNET)和全球陆面同化资料(GLDAS)进行观测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利用可靠性相对较高的蒸散量格点资料及以往研究常用的CRU和ERA-Interim气候格点资料,分析了我国北方不同降水气候空间类型时地表蒸散量对气温增加的响应特征.分析发现:地表蒸散量对气温升高的响应程度随降水气候类型不同变化比较明显,地表蒸散量的增温倾向率表现出随降水气候类型变化的显著转换特征.降水量在200~400 mm的气候区间时,正好是倾向率发生转折的气候敏感区间;在更湿润气候类型时,气候越湿润,地表蒸散量随气温升高增加的就越明显;而在更干燥气候类型时,气候越干燥,地表蒸散量反而随气温升高减少的越明显.地表蒸散量对气候变暖的这种响应特征在全球其他气候过渡比较明显的典型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同时,就地表蒸散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而言,主要有气温升高直接引起的潜在蒸散力增加与气温升高通过蒸散过程造成的土壤水分损失再反过来间接抑制蒸散这两个作用过程.前者在湿润地区起主导作用,导致蒸散增强;而后者在干燥地区主导作用,导致蒸散减弱.该研究结论对地表蒸散的气候变化响应特征有新认识,对改进全球水资源评估方法和干旱监测技术具有重要科学参考意义.
张强杨泽粟郝小翠岳平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