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09TS16)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胡维安魏小岚颉晓勇李纯厚廖秀丽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循环量
  • 3篇养殖
  • 3篇高位池
  • 2篇养殖水体
  • 2篇生态特征
  • 2篇生态特征研究
  • 1篇悬浮物
  • 1篇循环水养殖
  • 1篇植物
  • 1篇水体
  • 1篇水体悬浮物
  • 1篇水质调控
  • 1篇环境学
  • 1篇浮游
  • 1篇浮游动物
  • 1篇浮游植物

机构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李纯厚
  • 3篇颉晓勇
  • 3篇魏小岚
  • 3篇胡维安
  • 2篇戴明
  • 2篇廖秀丽
  • 1篇李琦
  • 1篇肖雅元
  • 1篇陆琴燕
  • 1篇李朋

传媒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水体悬浮物等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弄清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过程中水体环境因子的变动规律,有效调控水体环境质量,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rnei)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高位池循环水养殖过程中水体溶解氧(DO)、悬浮物(SS)、pH值和叶绿素a(Chl-a)等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设计了3种不同循环处理量组,即20m3/h组(P1组)、40m3/h组(P2组)和60m3/h组(P3组)。结果表明:不同循环处理量组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均能有效提高水体中DO质量浓度,相对空白对照组,P1、P2、P3对DO质量浓度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8%、15%、18%;各循环处理量组水体pH值均稳定在7.84~7.96;P1、P2对SS处理效果不明显,P3对SS的相对降低率达到34%;P1组Chl-a质量浓度变化不明显,P2、P3组Chl-a质量浓度分别降低13%和28%。综合比较分析: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能明显提高水体DO质量浓度,维持水体pH值稳定平衡,降低水体SS和Chl-a质量浓度;60m3/h循环处理量组对水质调控效果最好,40 m3/h组次之,20 m3/h组较差。
魏小岚李纯厚颉晓勇李琦胡维安
关键词:环境学高位池循环水养殖循环量水质调控
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掌握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的变动规律,有效管理水体环境质量,提高养殖效益,于2010年8月至11月,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rnei)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的高位池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试验设计3种不同循环处理量组,即20 m3·h-1(P1组)、40 m3·h-1(P2组)和60 m3·h-1(P3组),探讨不同的循环水处理量和养殖模式对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影响。结果表明,从循环塘中共鉴出浮游植物99种,隶属于5门49属,对照4号塘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8种,隶属于8门54属,种类最多的为绿藻门,占总数的39.8%,其次为硅藻门,占总数的21.1%,再次为裸藻门,占总数的16.3%,最后为蓝藻门,占总数的15.4%。循环塘的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绿藻和硅藻为主,而对照4号塘的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优势种。循环塘和对照4号塘中浮游植物的密度分别为208.34~998.8(×104 ind·L-1)、324.58~1343.26(×104 ind·L-1),其生物量分别为2.96~10.19 mg·L-1,3.59~18.86 mg·L-1。循环塘中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低于对照4号塘,且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循环塘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1.03~2.18之间波动,对照塘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在1.01~1.56之间波动。
魏小岚李纯厚颉晓勇陆琴燕戴明廖秀丽胡维安
关键词:高位池循环量浮游植物生态特征
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水体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为了掌握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过程中浮游动物的变动规律,有效管理水体环境质量,提高养殖效益,于2010年8月—11月,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rnei)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循环水处理高位池养殖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试验设计3种不同循环处理量组,即20m3·h-1(P1组)、40m3·h-1(P2组)和60m3·h-1(P3组),探讨不同的循环水处理量和养殖模式对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影响。结果表明,从各试验塘鉴定出浮游动物主要隶属于四大类,循环塘21属35种,对照塘43属61种,种类最多的为轮虫,占总数的34.4%,其次为原生动物,占总数的31.1%,再次为枝角类,占总数的19.7%,最后为桡足类,占总数的14.8%。循环塘的优势种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而对照塘试验中后期的浮游动物以大型甲壳动物为主,循环塘和对照塘中浮游动物的密度分别为:131.52~497.17ind·L-1和122.09~373.15ind·L-1,其生物量分别为1.19~3.87mg·L-1和0.64~3.01mg·L-1,循环塘中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对照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循环塘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1.01~2.08之间波动,而对照塘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在0.76~1.56之间波动。
魏小岚李纯厚颉晓勇戴明廖秀丽胡维安肖雅元李朋
关键词:高位池循环量浮游动物生态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