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1405-10)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4H指数:7
- 相关作者:明庆忠史正涛董铭舒小林苏怀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与运行的系统模式被引量:54
- 2006年
-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已在工业生态园、生态农业区、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应用,在旅游业发展中鲜有引入应用者。在旅游业中,实施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旅游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发展旅游循环经济要树立新系统观、新经济观、新伦理观、新生产观、新消费观等理念,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构建由政府主导、企业主动、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动力系统;构建由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旅游行业协会、环保组织、相关产业支持的多层面共同运作系统;构建由政策法规、科技支撑、教育培训、监督评估等组织的支撑保障系统。从而实现资源最优化、环境损伤最小化、生态环境最优化、利益主体协调化、三大效益统一化、旅游发展可持续化的目标系统,共同组成旅游循环经济运行的系统模式,实现旅游循环经济的更大发展。
- 明庆忠
- 关键词:旅游循环经济
- 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与运行体系研究被引量:37
- 2007年
-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旅游业中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赢”的旅游发展模式。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可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提升旅游产业效益,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应树立系统观、新经济观、新价值观、新生产观和新消费观,构建起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动力系统、支持保障系统、参与层面系统等,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的模式系统良性发展,达到旅游循环经济的目标系统。
- 明庆忠舒小林
- 关键词:旅游循环经济
- 青藏高原与三江并流区新构造期划分及环境演化被引量:7
- 2007年
- 青藏高原隆升成为高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生代环境演化的重要事件。青藏高原在新构造期上升阶段可划分为非高原-准平原时期和高原发育时期(包括低高原阶段、高高原阶段、世界屋脊阶段)。作为青藏高原东南部和东南缘的三江并流区,新构造时期上升阶段可划分为:地表夷平-准平原时期、高原雏形-岭/盆/谷形成时期、强烈抬升-高原形成期、高原裂解-纵向岭谷发育期等。各新构造期的构造运动的环境效应有所不同。经漫长的地质历史演进,形成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 明庆忠
- 关键词:环境演变青藏高原
- 纵向岭谷三江并流区河谷地貌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西南纵向岭谷地貌区北部的三江并流区是我国高山深谷发育的典型区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独龙江自北向南奔流,形成了较为典型的以峡谷为主的河谷地貌。其河谷地貌的主要特征有:突出的纵向岭谷地貌,构成了少有的三江并流奇观;地貌相对高差大,河谷深切;河谷地貌形成演化发育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流域范围内地貌类型和地貌组合多样化特征突出;地质地貌环境具有较强烈的生态脆弱性;河谷支流水源多发源于高山湖泊,两岸支流河谷分布不均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江并流”河谷地貌。
- 明庆忠
- 关键词:纵向岭谷三江并流地貌特征
- 三江并流区干热河谷成因新探析被引量:55
- 2007年
- 干热河谷是青藏高原周边及三江并流区引人注目的、较为独特的地生态现象。干热河谷是构造-地貌-古生态效应、环流-季风-“狭管”效应、地形波-局地环流-降水-焚风效应、植被-土地利用-人类活动干扰效应等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原生性的地生态现象。早第三纪时,三江并流区是斜贯我国广阔干旱气候带的组成部分。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和西南季风的形成演化,逐渐向暖湿性的亚热带气候和植被演化,进入上新世末-更新世以后,纵向岭谷地貌形成,大江大河溯源侵蚀,河谷深切,在深切河谷下部逐步形成与其纬度位置相当的干旱半干旱生态景观,从古生态上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返祖”现象。冬半年本区受西风南支急流控制形成干季,夏半年受西南季风控制,尽管带来大量水汽,但受特殊地貌格局影响,在本区形成金沙江河谷等四个少雨区,部分气流沿狭窄平直河谷急速北流一路无阻,水汽被输送到北部地势增高之处形成地形降雨。纵向排列的岭谷地形波,形成明显的降水波状起伏分布曲线,气流越过山岭后下沉气流带来“焚风”效应,形成干热河谷。人类活动叠加在原已生态脆弱的干热河谷生态系统之上,社会经济发展使其土地利用强度加剧、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等,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朝干热化方向发展。因而,干热河谷形成有着其地史、大气环流、季风、大地貌及地形波效应、植被抗逆性差等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并叠加了人类的干扰,是局地地-气-水-生-人交互作用及耦合效应的综合产物。
- 明庆忠史正涛
- 关键词:季风环流干热河谷
- 长江第一弯成因之争及其新解被引量:2
- 2007年
-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上游为著名的金沙江。金沙江由青藏高原向南奔流到云南高原后.在石鼓附近突然掉头向北北东方向流去,与原流向形成了一个120°的急转弯,被称为“长江第一弯”。这一奇特的地理现象,早已为中外地理、地质学家所关注。自192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长江第一弯成因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围绕着是否是河流袭夺争论持续了近百年,但至今仍是悬而未决。
- 明庆忠
- 关键词:河流袭夺
- 长江第一弯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被引量:14
- 2007年
- 长江第一弯成因及形成时代关系到金沙江—长江水系的形成演化、西南纵向岭谷地理环境演化、青藏高原隆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故近百年来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通过综合考察、地貌和沉积物等的综合分析认为:长江第一弯是在金沙江水系未曾溯源连通至三江口段之前的古金沙江与古冲江河、水洛河的汇流口。长江在三江口袭夺了水洛河,导致水洛河倒流,古金沙江与三江口下的长江贯通,才形成真正的金沙江—长江水系。根据玉龙山强烈隆起时间、周边层状地貌发育年代、中国水系大局形成等进行推断,长江第一弯形成时代为中更新世以来,说明昆黄运动为本区构造地貌—水系发育的重大转型事件。
- 明庆忠史正涛董铭
- 关键词:河流袭夺
- 试论山地高梯度效应——以横断山地的自然-人文景观效应为例被引量:8
- 2006年
- 山地是地球表面具有显著起伏度和坡度的三维地貌体,由于自然要素及受其影响的人类活动随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变化而产生了梯变现象,形成了山地高梯度效应.山地高梯度效应是表征山地随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差变化而导致的自然-人文景观的梯次变化现象,是山地地域系统演变的综合集成效应.横断山区是我国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山地高梯度效表现显著.山地高梯度效应的内涵包括了能量(山地重力势能、热能、生物质能等)高梯度效应、气候高梯度效应、气候地貌高梯度效应、自然带谱高梯度效应、人文社会经济活动(如土地利用等)高梯度效应、人居环境高梯度效应等.山地高梯度效应研究是响应IGBP、IHDP、GTOS等提出的“全球变化与山区-山地研究倡议”的重要行动,也是山地综合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对山区自然资源利益、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山区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明庆忠史正涛邓亚静董铭
- 西南纵向岭谷地貌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 <正>2000年4月,联合国批准实施“新千年全球整体生态系统评价”(MA)计划,由30个国际机构组织全球2000多名知名科学家,用四年时间调查全球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变化的交互作用。2001年,UNDPC...
- 明庆忠史正涛董铭邓亚静
- 文献传递
- 金沙江虎跳峡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被引量:13
- 2007年
- 虎跳峡是金沙江峡谷的典型代表,其成因及形成时代涉及金沙江-长江水系发育及其环境效应问题。文中分析研究了虎跳峡附近发育的夷平面、剥蚀面、阶地等区域性的层状地貌,并认为虎跳峡上下游河谷发育历史具有一致性;从地质构造上的分析表明,虎跳峡两侧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为一相对完整的地块,不存在虎跳峡大断裂,因而虎跳峡峡谷是在区域地壳抬升、先成河深切作用下而形成的。根据相关盆地沉积物、玉龙雪山的冰川发育状况、前人在附近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等,初步认为虎跳峡峡谷形成于中更新世。
- 明庆忠史正涛苏怀董铭刘勇
- 关键词:层状地貌中更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