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营口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12FB210)
作品数:
5
被引量:18
H指数:2
相关作者:
杨长绍
王丽
潘鑫艳
杨举伦
王力
更多>>
相关机构: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5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5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突变
3篇
基因
3篇
基因突变
3篇
EGFR基因
2篇
细胞
2篇
EGFR基因...
1篇
血液
1篇
血液疾病
1篇
荧光
1篇
荧光定量
1篇
荧光定量PC...
1篇
荧光定量PC...
1篇
石蜡
1篇
石蜡组织
1篇
突变检测
1篇
组织化学
1篇
细胞肺癌
1篇
小细胞
1篇
小细胞肺癌
1篇
免疫
机构
5篇
成都军区昆明...
作者
5篇
王丽
5篇
杨长绍
4篇
潘鑫艳
3篇
杨举伦
2篇
王媛媛
2篇
王力
1篇
徐文漭
1篇
黎贵芸
1篇
冯强
1篇
蒋婷
传媒
3篇
临床与实验病...
1篇
诊断病理学杂...
1篇
西南国防医药
年份
3篇
2016
1篇
2015
1篇
2014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6年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备受关注,其中EGFR基因状态是决定是否用EGFR-TKI治疗的先决条件。目前最常用于EGFR检测的方法是ARMS法,该方法灵敏度高、时间短、操作简单,易于在临床样品中检测开展。
杨长绍
潘鑫艳
王丽
关键词:
EGFR基因
ARMS法
荧光定量PCR检测石蜡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改进石蜡组织的处理,提高结核分枝杆菌在石蜡组织中检测的敏感性。方法选择荧光定量PCR检测石蜡组织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为临界值的蜡块标本,行HE染色、抗酸染色及荧光定量PCR石蜡组织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通过对其石蜡组织少修片、混合多个蜡块、选择干酪样坏死及肉芽肿病变较多的蜡块以及适量增加模板量的多种方法,对比其在荧光定量PCR法中的检出率。结果各实验组Ct值减小,扩增曲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改进操作措施后可以提高蜡块中结核分支杆菌检测的敏感度。
杨长绍
王丽
潘鑫艳
王力
黎贵芸
杨举伦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荧光定量PCR
石蜡组织
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褪色后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肿瘤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已开启肿瘤诊疗的个体化时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已显示一定的优越性,对于优势患者明显好于化疗的疗效,但靶向治疗必须依赖相关生物学标志物检测,尤其一线靶向治疗生物学检测更为重要。
杨长绍
蒋婷
王媛媛
杨举伦
王丽
关键词:
EGFR基因
基因突变
免疫组织化学
云南不同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云南不同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表皮因子生长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5年1月本院云南不同地区NSCLC患者手术标本250例,其中昆明86例,宣威81例,其他地区83例。运用ARMS-Taqman探针法检测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昆明地区86例中,48例(55.8%)存在EGFR基因突变,其中19Del、L858R占总突变的81.3%(39/48),有4例同时存在19Del、L858R突变;宣威地区81例中,43例(53.1%)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其中19Del占总突变的14.0%(6/43),L858R占总突变的34.9%(15/43),G719X及S768I占总突变的41.9%(18/43),有4例同时存在G719X、S768I双突变;其他地区83例中,40例(48.2%)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其中19Del、L858R占总突变的77.5%(31140)。结论云南大部分地区EGFR基因突变情况与国内报道一致,主要以EGFR基因19Del及L858R突变为主;而宣威地区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主要以L858R为主,19Del的突变低于云南其他地区。S768I则明显高于云南其他地区。
杨长绍
徐文漭
冯强
王媛媛
潘鑫艳
王力
杨举伦
王丽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GFR基因
基因突变
血液疾病FISH检测中细胞交联的处理方法比较
被引量:2
2015年
荧光原位杂交( f1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通过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待测样本的DNA进行原位杂交,该技术具有快速、安全及灵敏度高等特点[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细胞遗传学、基因扩增、血液疾病检测、产前诊断等领域。尤其在血液疾病中,对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预后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但由于该操作过程复杂,影响荧光信号的因素较多,因此,准确把握溶液的pH值、各步骤的温度及时间,及时发现洗涤液是否浑浊可避免出现信号弱或无信号等情况的发生[2]。标本的前期处理是 FISH检测血液疾病成功的关键,若标本处理不当,结果不易判读,其中细胞交联是影响判读的主要因素,本文就针对骨髓/血液细胞标本制片中出现的细胞交联进行改进。为骨髓/血液标本FISH检测提供最佳的制片方法。
杨长绍
潘鑫艳
王丽
关键词:
血液疾病
FISH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