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809)
-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吴国球邓学鹏沈子龙王西勇奚涛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阳离子抗菌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来自生物体内经诱导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类物质,大多数为阳离子抗菌肽。与传统的抗生素相比,阳离子抗菌肽具有抗菌谱广、毒副作用较低、热稳定性好、抗菌机理独特等优点。结合当今阳离子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从理化性质、结构特征、生物活性及其设计合成等方面对阳离子抗菌肽进行了综述。
- 武朋朋杨欢沈子龙吴国球奚涛
- 关键词:阳离子抗菌肽结构特征生物活性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肽对大鼠凝血参数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肽(P1c)对大鼠凝血参数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P1c低、中、高剂量组,肝素钠组和生理盐水组,实验大鼠连续5 d分别静脉注射低、中、高剂量(2、4、8 mg·kg-1)的P1c,肝素钠(50 U·kg-1)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凝血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素钠组与生理盐水组凝血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的P1c组凝血参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c对大鼠凝血参数无明显影响。
- 林江吴国球
- 关键词:凝血参数
- 非RGD肽超微超顺磁氧化铁探针制备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靶向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构建非RGD肽-超微超顺磁氧化铁(USPIO)分子探针,探讨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靶向作用。方法:采用化学交联法将非RGD肽(命名为P1c)偶联于二巯基丁二酸(DMSA)修饰的USPIO,形成具有免疫活性的分子探针。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探针对HUVEC增殖的影响。USPIO标记的P1c肽作为实验组,USPIO为对照组,通过固相结合实验、普鲁士蓝染色分析其体外免疫学特性,采用1.5 T磁共振仪对探针与高表达整合素αvβ3的HUVEC进行体外细胞成像。结果:成功构建USPIO标记的P1c肽分子探针,其对HUVEC增殖无明显影响。固相结合实验及普鲁士蓝染色证实该探针能特异性与整合素αvβ3结合。体外MRI显示在同一铁质量浓度时,P1c-USPIO与HUVEC孵育后较USPIO组T2*值明显缩短。结论:化学交联法可成功制备P1c肽USPIO分子探针,该分子探针具有良好免疫学活性,可特异性结合整合素αvβ3分子。
- 王小东吴国球刘乃丰
- 关键词:分子探针整合素内皮细胞
- 重组抗菌肽S-thanatin的表达纯化及不同MIC鉴定方法对其结果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获得重组抗菌肽S-thanatin(Ts)在大肠杆菌的可溶性表达及分离纯化方法,通过不同方法鉴定T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揭示不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手段构建表达质粒pET32a-Ts,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可溶性表达Ts融合蛋白,利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出融合蛋白,透析以后经凝血酶酶切,再通过葡聚糖凝胶G-50纯化除去融合伴侣TRX,最后冻干精制得到Ts冻干粉。利用玻璃管的常量肉汤稀释法、聚苯乙烯和聚丙烯96孔板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和MH琼脂打孔法测定阳离子肽Ts的抑菌活性。结果:Ts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可溶性表达并获得85%以上纯度的目的蛋白。不同测定方法显示,Ts对同一菌株具有不同的MIC,以常量肉汤稀释法和聚丙烯96孔板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的多肽抑菌活性效果最佳。结论:Ts在工程菌BL21(DE3)中得到高表达,纯化出后具有较高的抑菌生物活性。不同方法测定出差异化MIC表明,阳离子肽Ts的抑菌活性易受实验材料材质影响。
- 李小芳邓学鹏王西勇薛秀蕾王升兰沈子龙奚涛吴国球
- 关键词:大肠杆菌表达纯化抗菌活性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肽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肽(P1c)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剂量(2、4、8 mg.kg-1)的P1c静脉给药对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P1c高、中剂量组和阳性药阿司匹林组血栓湿重较生理盐水组显著下降(P<0.05),剂量与血栓形成抑制率呈明显正相关(r=0.997,P<0.05)。结论:P1c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
- 林江周瑾邓学鹏吴国球
- 关键词:血栓形成
- 靶向MDA-MB-231乳腺癌的新型肽的荧光成像研究(英文)
- 2014年
- 整合素αvβ3受体在某些肿瘤细胞和肿瘤新生血管表达上调,可以作为受体阳性表达的肿瘤的示踪靶点。本研究利用近红外荧光染料Cy5.5标记一种新型肽(命名为P1c)构建的分子探针(Cy5.5-P1c),对高表达整合素αvβ3受体的人乳腺癌MDA-MB-231裸鼠肿瘤模型进行在体及体外近红外光学成像研究。流式细胞术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P1c能够与MDA-MB-231细胞特异性结合。活体近红外荧光成像显示Cy5.5-P1c探针在肿瘤部位有明显的积聚,且肿瘤对探针的摄取能被游离的P1c阻断;离体肿瘤组织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它正常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肿瘤组织对Cy5.5-P1c探针的摄取与整合素αvβ3受体阳性表达有关。以上结果提示,P1c有希望成为疾病治疗中药物传递的载体,有助于肿瘤定位的研究。
- 严雪娇吴国球徐旭东薛秀蕾曲青蓉高维刘乃丰
- 关键词:整合素ΑVΒ3分子探针近红外荧光成像
- 一种高效制备重组抗菌肽S-thanatin的方法被引量:1
- 2012年
- S-thanatin是一个含有21个氨基酸的抗菌肽,以融合形式在大肠杆菌体内表达,载体构建时人工设计了一个凝血酶位点。为降低重组抗菌肽S-thanatin的生产成本以利于工业化生产,探索了一个处理速度快且成本较低的分离纯化策略。通过大肠杆菌pET-32a/BL21(DE3)系统高效可溶表达融合蛋白后,首先分析了融合蛋白的表达部位,然后利用融合蛋白热稳定性高的性质通过加热去除不耐热的大分子质量蛋白,同时降低蛋白酶对融合蛋白的影响。离心后溶液通过中空纤维超滤来浓缩融合蛋白,之后进行固定化凝血酶酶切。酶切后的TrxA片段和目的多肽利用其分子质量的差异,使用超滤膜包进行分离,最后使用制备反相高效液相对S-thanatin进行精制,并检测其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通过这一简单的纯化工艺,可制备出纯度95%以上的S-thanatin,并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 邓学鹏武朋朋沈子龙徐寒梅
- 关键词:抗菌肽分离纯化凝血酶固定化
- 一种非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肽对血小板聚集和ERK1/2磷酸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一种非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Arg-Gly-Asp,RGD)肽(P1c,专利公开号:101497656)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的作用。方法固相合成法制备P1c;将不同浓度(0~2.6 mmol/L)的P1c加入富血小板血浆中,以二磷酸腺苷(ADP)为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肽干预后对总ERK1/2和p-ERK1/2的表达。结果 P1c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其对总ERK1/2的表达无影响,而显著降低血小板p-ERK1/2的表达(P<0.05)。结论 P1c可能通过抑制ERK1/2的磷酸化而减少血小板的聚集。
- 王喜洪林江张粉梅陈菊芦慧霞吴国球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磷酸化
- 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5
- 2010年
-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以细胞外基质沉积和肺部正常组织结构被破坏为特征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近年来,随着对IPF研究的深入,对IPF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从一个炎症占主导地位的肺部疾病,变成了一种以内皮细胞损伤、异常的内皮细胞修复、继发性纤维增生形成为特点的疾病。相应的,IPF的治疗理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本文将参考国内外文献对IPF的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 王西勇王西华吴国球
-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治疗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单链抗体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程度及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单链抗体(ScFv)对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对照组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模型组和治疗组气管内滴入博莱霉素(5 mg.kg-1)制备肺纤维化模型。第2天开始治疗组尾静脉注射ScFv(4 mg.kg-1),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约100μl.次-1),3次.周-1。第14、28天分两批处理动物,用HE染色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进行纤维化分级,用酸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对照组小鼠肺组织无纤维化形成;模型组肺组织可见肺泡破坏,肺泡间隔大量纤维化,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及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且羟脯氨酸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ScFv作为CTGF单链抗体可明显减轻纤维化程度,有可能成为治疗肺纤维化一种新的药物。
- 刘朝朝王西华吴国球苟丽霞
- 关键词:羟脯氨酸肺纤维化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