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技厅基金(BS99056)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薛开先周建农马国建陈森清沈宗丽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江苏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内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与大肠癌恶性度的关系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与大肠癌恶性度的关系。方法 112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取外周血进行体内淋巴细胞微核检测 ,实验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 ,比较各类型大肠癌自发微核的组间和良性大肠病变、健康人群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各类型大肠癌组微核率 (micronucleusfrequency ,MNF)与对照组相比 ,MNF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随着患癌组分化度降低及淋巴结转移率的增加 ,MNF逐渐上升 ,并且低分化组与其它分化组之间 ,MNF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患者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与大肠癌恶性度密切相关 ,为大肠癌患者的术前恶性度的判断和高危人群筛查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生物学标志物。
- 马国建周建农陈森清刘蓉薛开先
- 关键词:大肠癌恶性淋巴细胞微核术前微核率
- 循环癌细胞p53表达在大肠癌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从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检测循环癌细胞p53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术前128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循环癌细胞p53异常表达进行检测,实验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大肠癌外周血循环癌细胞p53异常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p53异常表达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密切并呈正相关(r=0.8476,P<0.05);p53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在左右结肠癌病例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可检出大肠肿瘤细胞生物学标志物p53突变表达,这可为大肠癌预测复发及远端微转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 马国建周建农沈宗丽陈森清朱月清吴晓柳薛开先
- 关键词:循环癌细胞大肠癌P53基因
- 循环肿瘤细胞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在大肠癌临床病理学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p53基因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材料与方法:113例大肠癌患者、13例良性大肠肿瘤患者术前的外周血和28例健康供血员的外周血,用分层液分离含有循环肿瘤细胞的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和TRAP-ELISA法,分别检测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结果:在105例有信息的大肠癌患者中,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分别为74.3%(78/105)和61.0%(64/105)。异常的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水平均与大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两者的联合检测提高了对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水平。p53基因异常表达还与大肠癌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03)。结论:循环肿瘤细胞异常的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是大肠癌的恶性生物学标志,两者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水平。
- 周建农马国建何晓松沈宗丽薛开先
- 关键词:大肠癌P53基因端粒酶循环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