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8z005)

作品数:1 被引量:20H指数:1
相关作者:刘煜郭栋周秀骥王盘兴李维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动力作用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力作
  • 1篇臭氧

机构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1篇李维亮
  • 1篇王盘兴
  • 1篇周秀骥
  • 1篇郭栋
  • 1篇刘煜

传媒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南亚高压对青藏高原臭氧谷的动力作用被引量:20
2012年
利用臭氧观测光谱仪/太阳紫外线后向散射仪(TOMS/SBUV)的臭氧总量资料和SAGEⅡ臭氧廓线资料计算了青藏高原区纬向偏差(一个量减去该量的纬圈平均值,定义为该量的纬向偏差)臭氧总量的逐月变化和高原区150—50hPa高度纬向偏差臭氧量的变化,二者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977。由于在150—50hPa高度,夏季青藏高原臭氧谷最强,南亚高压最活跃,因此,青藏高原臭氧谷与南亚高压可能存在联系。在运行WACCM3模式时,将青藏高原地形高度削减至1500m,在150—50hPa高度南亚高压和青藏高原臭氧谷仍存在;该高度上南亚高压强度变小,青藏高原臭氧谷也减弱;南亚高压季节移动发生改变,青藏高原臭氧谷季节变化也随之改变。因此,推测南亚高压可能对青藏高原臭氧谷有重要作用。接着分析了模式输出的青藏高原区经向、纬向和垂直方向的臭氧输送。在南亚高压季节变化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向上,环流对青藏高原臭氧谷的作用明显不同。150—50hPa,南亚高压上高原时,纬(经)向输送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加深(变浅),垂直输送在低(高)层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加深(变浅),总的动力作用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减弱;南亚高压稳定在高原上空时,纬(经)向输送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变浅(加深),垂直输送在中(底和顶)层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加深(变浅),总的动力作用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加深;在南亚高压从高原撤退时,纬(经)向作用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加深(变浅),垂直作用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变浅,总的动力作用使青藏高原臭氧谷中(底和顶)层加深;当南亚高压移至热带太平洋时,南亚高压对高原区臭氧影响较弱。
郭栋周秀骥刘煜李维亮王盘兴
关键词:动力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