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10080703037)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沈干胡世莲康冬梅刘燕朱翔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循证医学中心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5-氮杂-2′-脱氧胞苷联合曲古抑菌素A对人胃癌细胞的存活率及E-cadherin甲基化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 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联合曲古抑菌素A(TSA)对分化程度不同的人胃腺癌细胞株MKN-45、SGC-7901与MGC-803的细胞存活率和抑癌基因E-cadherin启动子区甲基化以及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培养3个细胞株,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5-Aza-dC组(10μmol/L 5-Aza-dC处理72 h)、TSA组(1μmol/L TSA处理48 h)和联合组(10μmol/L5-Aza-dC处理24 h后,再加入1μmol/L TSA处理48 h).观察三株细胞形态的改变,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活细胞数.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3株细胞的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mRNA表达. 结果 MKN-45细胞中,5-Aza-dC组、TSA组与联合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3.03±1.92)%、(64.48±1.28)%和(52.44±1.45)%;SGC-7901细胞分别是(63.33±1.92)%、(52.15±1.44)%和(44.44±1.45)%;MGC-803细胞分别是(57.33±1.61)%、(45.48±1.29)%和(33.11±1.12)%.3株细胞的单药组的细胞存活率均减少,联合组分别比5-Aza-dC和TSA处理组明显下降(均P<0.05).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5-Aza-dC组、TSA组及联合组的甲基化产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均降低,其中联合组比单药组降低明显.空白对照、5-Aza-dC、TSA及二者联合处理组的E-cadherin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MKN-45细胞株中分别为0.17±0.01、0.32±0.01、0.29±0.02和0.57±0.02;在SGC-7901细胞株中分别为0.22±0.01、0.46±0.01、0.43±0.01和0.61±0.01;在MGC-803细胞株中分别为0.24±0.02、0.49±0.01、0.44±0.01和0.73±0.01.在单药处理组中比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并且二药联合组比单药组升高(P<0.01). 结论 5-Aza-dC和TSA单独处理均降低分化程度不同的胃癌细胞存活率,使E-cadherin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下降,并增加其mRNA表达.3株细胞的联合组的影响效果更明显,两药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其中MKN-45的存活率,甲基化�
- 韩晓青沈国栋徐维平徐婷娟程民吴梅唐杨琛刘林青孟兰沈干胡世莲
- 关键词:甲基转移酶类
- 睾酮补充治疗对中老年男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睾酮补充治疗对中老年男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保健中心及门诊体检血清睾酮水平低且伴有IMT增厚的男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予以睾酮补充治疗,对照组42例,未处理并观察1年,检测治疗前后睾酮和IMT的变化,以及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治疗前的睾酮分别为(10.39±1.44)nmol/L和(10.88±1.87)nmol/L,IMT分别为(1.25±0.11)mm和(1.24±0.13)m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0.26,P=0.191、0.794)。治疗1年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睾酮显著增加,为(22.83±1.56)nmol/L;IMT降低,为(1.18±0.16)mm(t=-29.14、2.55,P=0.000、0.015)。而对照组的睾酮和IMT分别为(9.99±1.72)nmol/L、(1.27±0.11)mm,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1.00,P=0.219、0.323)。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睾酮与IMT呈负相关(r=-0.605,P=0.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睾酮为I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睾酮补充治疗是缓解中老年男性IMT增厚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在改善中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康冬梅沈干刘燕朱翔沈国栋胡世莲
- 关键词:睾酮血管内膜颈动脉
-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3704例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2005-2011年上报的3 704例抗感染药物ADR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ADR分类、药品的药理分类、ADR涉及的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药品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704例ADR报告中,以<11岁年龄段患者最多,占26.92%;男女比例相近,其中21岁以下和7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ADR的男性更多于女性。发生ADR抗感染药物中以β内酰胺类出现频次最多(55.02%),且有增多趋势;其次为氟喹诺酮类(25.00%)。注射剂型引起的ADR最常见,占85.29%。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表现最为常见,占35.05%。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恰当地选择剂型和给药途径,注重未成年人和7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男性)抗感染药物ADR的监测。
- 王崇薇刘琳琳邓明影史天陆孙言才胡世莲
- 关键词:抗感染药毒性作用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