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2011xjs0408) 作品数:14 被引量:113 H指数:7 相关作者: 陈国凤 纪冬 李冰 邵清 陈松海 更多>> 相关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解放军第三○二医院 解放军第302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肝脏弹性检测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评估肝脏硬度检测值(LSM)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8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NASH患者4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及LSM检测。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计算血清学无创模型数据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及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运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LSM、APRI及FIB-4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SM、APRI及FIB-4对于NASH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并确定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界值。结果470例NASH患者中,经肝脏穿刺检测肝纤维化程度S0、S1、S2、S3、S4期者分别为73、253、96、40、8例,各组LSM值的中位数依次为5.4、6.5、8.6、10.7、22.9kPa,Spearman分析显示LSM、APRI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626、0.342,P<0.001),FIB-4与肝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rs=-0.120,P>0.05)。ROC分析显示LSM对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APRI,LSM诊断NASH肝纤维化S1、S2、S3、S4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857、0.953、0.986,对应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5.6、7.7、8.8、12.3kPa。结论LSM值与NASH的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是一项可用于诊断NASH肝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付懿铭 纪冬 熊艺茹 李梵 李忠斌 王春艳 陈松海 陈国凤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硬化 瞬时弹性成像对药物性肝损伤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TE)对肝活检确诊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住院的慢性DILI患者115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判定纤维化分期,于肝活检前3d内行TE检测,结果以肝脏硬度值表示(LSM)。回顾性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数据,计算肝纤维化无创模型(APRI及FIB-4)数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LSM、APRI及FIB-4与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SM、APRI及FIB-4对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1157例DILI患者按肝组织学病理结果分为无肝纤维化(S0期)83例(7.2%),轻度肝纤维化(S1期)440例(38.0%),中度肝纤维化(S2期)341例(29.5%),重度肝纤维化(S3期)232例(20.1%),以及肝硬化(S4期)61例(5.3%)。随着S期的升高,女性比例、年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LSM值、APRI及FIB-4均逐渐升高,合并自身免疫现象患者比例也逐渐上升,而胆碱酯酶(CHE)、血小板计数(PLT)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体重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M、APRI及FIB-4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分别为0.555、0.400及0.414,P<0.001),LSM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最好;LSM诊断S1、S2、S3和S4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0.775、0.798和0.896,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7.2、8.5、12.3、13.7kPa,LSM对不同肝纤维化分期DILI的诊断效能最佳。结论TE能够较准确地判断DILI患者的肝纤维化分期,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及调整提供更完整的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纪冬 熊艺茹 韩萍 王春艳 李忠斌 邵清 陈国凤关键词:弹性成像技术 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及其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与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302医院)住院并完成肝活检的慢性乙肝患者32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脏弹性检测(LSM)、FIB-4、APRI等肝组织病理炎症及纤维化指标与GP73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GP73对显著肝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322例慢性乙肝患者年龄18~66(39.3±10.8)岁,男231例(71.7%),女91例(28.3%)。血清GP73水平伴随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536(P<0.001)。将同一阶段的肝脏炎症或纤维化程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P73与肝脏炎症程度的相关性较强,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较弱。针对显著肝脏炎症(≥G2)及纤维化(≥S2)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显著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组的血清GP73水平明显高于无或轻度肝脏炎症(G0-1)及纤维化组(S0-1)(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P73为显著肝脏炎症(P<0.001)及纤维化(P<0.05)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结论 血清GP73与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 王春艳 纪冬 马丽君 陈松海 王晶晶 邵清 陈国凤 韩萍关键词:高尔基体蛋白73 肝脏炎症 肝纤维化 脾多肽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组织血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观察 2018年 目的:观察脾多肽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对肿瘤组织血供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患者予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治疗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脾多肽注射液治疗。检查记录两组患者肿瘤血供情况、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同时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其中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6. 67%,远高于对照组,血供消失和病灶坏死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 <0. 05);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比较,外周血NK细胞、CD4+、CD4+/CD8+比值水平较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脾多肽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能够减少患者肿瘤组织的血供,减轻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李忠斌 纪冬 陈松海 王春艳 王晶晶 陈国凤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血供 基于常规指标建立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建立准确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肝纤维炎症指数(APAE),用于指导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09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且行肝组织活检的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正常或处于1~2倍正常值上限之间的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线人口学、生化学、病毒学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依据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所得肝脏炎症及纤维化严重程度进行分组:G≤1且S≤1者纳入无需抗病毒治疗组,S≥2或G≥2者纳入需抗病毒治疗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APAE指数。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ROC)评估APAE、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及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在显著肝脏炎症(G≥2)及显著纤维化(S≥2)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652例,其中男404例,女248例,平均31.2岁,肝脏炎症及纤维化≥G2S2者312例(47.9%)。两组间性别、家族史、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年龄及胆碱酯酶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及e抗原定量等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建立新指数APAE=0.034×AST-0.006×PLT-0.025×ALB-0.001×e抗原定量,其AUROC为0.764,与APRI(AUROC=0.715)和FIB-4(AUROC=0.6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常规指标建立的无创诊断模型APAE指数在预测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方面优于APRI和FIB-4,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马丽君 纪冬 王春艳 付懿铭 陈松海 王晶晶 邵清 陈国凤关键词:慢性HBV感染 谷丙转氨酶 肝脏炎症 肝脏纤维化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联合AST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肝脏炎症损伤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肝脏炎症的相关性,评估GP73联合AST的无创诊断模型对显著肝脏炎症(≥G2)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CHB初治患者422例,ALT<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 value,ULN)的患者222例,ALT≥2倍ULN患者200例,全部进行GP73、AST、ALT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检测。ALT<2×ULN的患者进行肝活检,分析GP73与肝组织病理炎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无创诊断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对于显著肝脏炎症(≥G2)的诊断效能。结果 ALT<2×ULN的患者GP73水平显著低于ALT≥2×ULN的患者,中位数分别为50.68 ng/mL和110.6 ng/mL (P<0.01)。ALT<2×ULN的患者具有显著肝脏炎症(≥G2)及显著纤维化(≥S2)者分别为57例(25.7%)和110例(49.5%),显著肝脏炎症组(≥G2)的GP73水平高于无明显肝脏炎症组(G0-G1)(P<0.01),伴随肝脏炎症程度的增加,GP73水平逐渐升高且与肝组织病理的炎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05(P<0.01)。Logistic回归构建的GP73联合AST的无创诊断模型诊断显著肝脏炎症的效能(≥G2)明显优于单独应用GP73、ALT以及AST,AUROC为0.836(95%CI:0.781~0.88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44%、80.61%(P<0.01)。新模型采用≤2.88以及≥4.2的诊断界值可以使80.6%(175/222)的CHB患者避免行肝活检。结论血清GP73与CHB患者的肝脏炎症密切相关,应用GP73联合AST的无创诊断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显著肝脏炎症,替代肝穿刺,用以判定ALT在2倍正常值以下的患者是否须进行抗病毒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王春艳 韩萍 纪冬 马丽君 王晶晶 邵清 陈国凤关键词:高尔基体蛋白73 瞬时弹性成像联合甲胎蛋白对肝细胞癌的早期预警价值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无创早期预警模型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筛选2008至201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硬化诊疗二中心(原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住院的HBV相关肝硬化及HCC患者2 176例,最终纳入321例,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结果以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表示,ELISA检测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及其他血清学指标,采用增强MRI扫描诊断HCC。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HCC无创预测因子,建立基于年龄、LSM和AFP的HCC早期无创预警模型(ALA)。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ALA对HCC的早期预警效能。结果 321例患者按照2∶1随机分为两组(建模组200例,验模组121例),两组的临床参数(年龄、性别、Child-Pugh评分、肝功能、AFP、LSM)无差异,建模组和验模组年龄分别为(51.4±10.1)岁和(49.96±10.23)岁,HCC患者占比分别为34%和35.5%,肝功能ChildA级患者占比分别为65%和57%,AFP分别为12和6ng/mL,LSM分别为25和27kPa。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年龄、LSM和AFP是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组ALA的AUROC为0.91 (95%CI:0.86~0.95),使用ALA分值9.61作为截断值,验模组的准确度为84.3%。结论应用年龄、LSM及AFP建立的ALA可提高HCC早期诊断率,为HCC患者提供早期治疗干预的机会。 陈松海 纪冬 胡志军 陆荫英 王春艳 邵清 陈国凤关键词: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瞬时弹性成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无创诊断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构建由实验室和临床指标组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无创诊断模型,以预测NASH的发生。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302医院)经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NASH患者111例,同时选取非NASH患者343例。随机分成建模组(n=364,包括NASH患者85例、非NASH患者279例)与验证组(n=90,包括NASH患者26例、非NASH患者64例)。检测21项实验室及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等。建模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NASH的独立因素,构建NASH无创诊断模型,并以验证组检验其诊断效能。结果建立了由年龄、γ-谷氨酰转肽酶(GGT)、钙、磷、红细胞及BMI等6项指标组成的NASH无创诊断模型NA-6。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A-6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3,以0.2为界值,其诊断敏感度为84.7%,特异度为79.6%,阳性预测值为57.1%,阴性预测值为94.5%,准确度为81.6%。将NA-6模型应用于验证组患者,其AUC为0.829。两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创诊断模型NA-6预测NASH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且有可重复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NASH的发生。 胡志军 胡志军 贺庆娟 王春艳 付懿铭 陈国凤 纪冬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活检确诊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在解放军302医院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94例DILI住院患者的资料,分析其血生化指标、病因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在194例确诊的DILI中,造成肝损害的药物包括中药91例(46.9%),解热镇痛药28例(14.4%),抗菌素18例(9.3%),环境毒物及抗抑郁药均为9例(4.6%),保健药及降脂药均为6例(3.1%),化疗药5例(2.6%),其他原因不详者22例(11.3%)。临床分型可见肝细胞损伤型78例(40.2%),胆汁淤积型63例(32.5%),混合型53例(27.3%)。病理结果提示急性损害70例(36.1%),慢性损害124例(63.9%);慢性损害中炎症程度占比分别为:G0级19例(9.8%),G1级37例(19.1%),G2级42例(21.6%),G3级19例(9.8%)及G4级7例(3.6%)。在124例慢性DILI患者中,有27例复发(21.8%),多因素分析显示胆碱酯酶是复发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逐年升高,中药所致的肝损害所占比例明显上升,胆碱酯酶低是复发的风险因素,临床医生需要掌握其临床特征以做到准确诊断,合理治疗。 徐礼通 陈松海 李忠斌 李智 樊和斌 陶颖 陈国凤 纪冬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 肝活检 病理学 血清CA125检测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在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评价CA125作为肝硬化腹水生物学标志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住院的461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患者腹水量分为无腹水组(149例)、少量腹水组(152例)和中-大量腹水组(160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A125在腹水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血清CA125与肝硬化患者腹水量呈正相关(ρ=0.803,P<0.0001)。CA125对于腹水定性的诊断临界值为34.7 U/ml,AUROC为0.958,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95.3%,阳性似然比为18.83,阴性似然比为0.12。CA125对于腹水定量的诊断临界值为72.2 U/ml,AUROC为0.801,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87.5%,阳性似然比为5.00,阴性似然比为0.43。结论血清CA125可作为预测肝硬化并发腹水短期临床转归的生物学标志物。 秦屹 邓艳 董政 邵清 李冰 李梵 陈国凤 纪冬关键词:CA125 肝硬化 腹水 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