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2010JK856)
- 作品数:3 被引量:33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晓岳明任毅贺俊芳迟虹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茉莉酸对小麦幼苗UV-B抗性的生理学效应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以小麦品种‘西农88’(Triticum aestivum L.,cv.Xinong 88)为材料,研究了外源施加不同浓度茉莉酸(1、2.5、5、10 mmol/L)对UV-B辐射(1.5 kJ.m-2.d-1)下小麦幼苗光合色素、抗氧化酶、丙二醛、游离脯氨酸、紫外吸收物、花青素、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以及对其生长的影响,探讨了茉莉酸在UV-B辐射胁迫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源茉莉酸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产生显著影响,并且表现出浓度效应,其中较低浓度的茉莉酸(1 mmol/L和2.5 mmol/L)能明显提高小麦幼苗的UV-B抗性。表现为低浓度茉莉酸显著提高UV-B辐射下小麦幼苗叶片中的总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且外源施加的茉莉酸还能够增加小麦幼苗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花青素含量,增强根系活力。可见,茉莉酸通过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含量以及保护性色素含量,从而缓解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提高防御物质含量,进而增强植物抵抗UV-B辐射胁迫的能力,保证小麦幼苗正常生长。
- 迟虹岳明刘晓
- 关键词:茉莉酸抗性UV-B辐射小麦
- 荧光动力学方法研究光系统Ⅱ原初传能过程对低剂量UV-B辐射的响应被引量:7
- 2011年
- 增强的紫外线-B(ultraviolet-B,UV-B)辐射对植物生长具有抑制效应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而低剂量的UV-B辐射是否也可像其它弱胁迫一样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运用荧光光谱技术,针对在低剂量UV-B辐射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分析其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中能量吸收及传递的过程。稳态荧光激发及发射光谱显示,增强的低剂量UV-B辐射使荧光发射强度增加,并改变了各个高斯光谱组分的比例。7天的UV-B辐射,使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light-harvesting complexⅡ,LHCⅡ)吸收的大部分能量传递到反应中心(reaction center,RC),是对照组的近两倍。对照组和UV-B处理组的超快荧光动力学曲线拟合结果都得到3组时间组分:小于100 ps,几百ps及几个ns。荧光谱高斯解析及荧光动力学曲线时间拟合结果表明,低剂量的UV-B辐射加快了PSⅡ中LHCⅡ向RC的能量传递,并使传递到RC的能量增加,这将有助于植物的生长。说明低剂量UV-B辐射作为一种弱胁迫,提高了植物利用能量的效率。该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UV-B辐射对植物生长,尤其是对其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
- 刘晓贺俊芳岳明
- 关键词:荧光
- 独叶草叶片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3
- 2011年
- 独叶草是特产于中国的一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独叶草自然居群的叶片形态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选取分布于陕西、四川、甘肃的9个自然居群,对独叶草叶片的叶面积、叶柄长、总齿数、末级叶脉数、盲脉数、网结脉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独叶草叶片各属性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个别性状表现出与地理位置的相关性.(2)主成分分析显示独叶草的末级叶脉数、叶面积、总齿数对变异有较大贡献,而网结脉贡献很小.(3)独叶草叶片性状居群间变异程度大于居群内,其中盲脉数量在各个居群间变异程度最大,而末级叶脉数为最稳定的性状.(4)将本研究中形态变异结果与前期的遗传分析结果对比分析认为独叶草形态变异主要来自生态环境,而非遗传组成.(5)独叶草居群的形态及遗传变异聚类结果都显示独叶草形态变异并不具有地理格局规律,可能由于地质历史变化打断了独叶草原本连续的分布区,遗传保守性使其仍然保持分布区断裂前的遗传特性,但其表型随着生境的变化表现出可塑性.
- 刘晓岳明任毅
- 关键词:独叶草居群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