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372057)
- 作品数:17 被引量:209H指数:9
- 相关作者:洪嘉振尤超蓝刘铸永蔡国平刘锦阳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周边式对接机构对接捕获阶段的三体力元动力学模型被引量:8
- 2004年
- 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从首次接触碰撞到完成捕获这一阶段称为对接捕获阶段,对对接捕获阶段动力学性态的研究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建立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是研究的一个有效途径。以有内导向瓣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为研究对象,从机构的物理模型出发建立了对接捕获阶段的三体力元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缓冲系统六个方向之间的耦合和缓冲系统中齿轮等转动部件惯量的影响。并在动力学仿真软件DADS的接口上开发相应的用户模块,在DADS平台上完成对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
- 尤超蓝洪嘉振章杰
-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动力学仿真周边式对接机构航天器对接
- 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7
- 2004年
- 首先简要回顾了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前期研究的3个阶段,针对传统零次近似模型的缺陷提出了新的建模理论,并在新的一次近似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就“动力刚化”问题和刚柔耦合动力学问题中的离散化方法与实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研制了供理论研究和动力学现象揭示的实验平台.文中对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文末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洪嘉振尤超蓝
- 关键词:刚柔耦合系统系统动力学柔性多体系统
- 空间交会对接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与仿真被引量:10
- 2004年
- 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从首次接触碰撞到完成捕获与捕获后的缓冲校正这两个阶段是对接动力学研究的重点,建立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是研究的一个有效途径.以有内导向瓣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为研究对象,从机构的物理模型出发建立了对接捕获阶段与缓冲校正阶段的动力学模型.在动力学仿真软件DADS的接口上开发相应的用户模块,完成交会对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
- 尤超蓝洪嘉振
-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动力学
- 存在时滞的柔性梁的振动主动控制被引量:17
- 2004年
- 本文对控制存在时滞的柔性梁的振动主动控制进行研究 .主动控制策略采用独立模态空间控制 ,模态控制律采用离散变结构控制进行设计 .给出了从实际测量中提取模态坐标和将模态控制力转换成实际控制力的方法 ,以及离散切换面和离散变结构模态控制律的确定方法 .由于模态控制律直接通过时滞微分方程而得出 ,因此所给控制方法易于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算例结果显示 ,文中所述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梁的振动进行控制 ;若按无时滞时的控制设计对时滞系统进行控制 ,系统响应有可能出现发散 .
- 蔡国平
- 关键词:振动控制独立模态空间控制变结构控制时滞
- 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求解中并行计算的研究
- <正> 目前的许多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串行计算速度比较慢,不适合复杂多体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和多体系统参数的优化。当前常微分方程的并行算法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而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过程中的计算量主要...
- 常忠正洪嘉振
- 文献传递
- 矩形薄板的刚柔耦合动力学系统的建模理论研究
- <正> 柔性多体系统的传统的混合坐标方法是零次近似方法,由这种方法得到的建模方案,虽然也能获得某些重要的耦合项描述,但其结果在一些情况下和实际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不符。因为,它在建模过程中直接套用了结构动力学的小变形假设,从...
- 赵飞云洪嘉振
- 文献传递
- 计及剪切变形的Timoshenko梁的刚-柔耦合动力学被引量:12
- 2006年
- 研究带中心刚体的Timoshenko梁的刚-柔耦合动力学问题。从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基于Timoshenko梁假设,用虚功原理建立了带中心刚体的柔性梁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梁的惯量矩和横截面积比逐渐增大,剪切变形对梁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性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对不计剪切变形的Euler-Bernoulli梁假设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
- 李彬刘锦阳洪嘉振
- 关键词:剪切变形TIMOSHENKO梁刚-柔耦合动力学
-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47
- 2008年
- 对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主要从柔性体建模方法、刚柔耦合动力学、接触碰撞问题、多物理场耦合、微分代数方程求解技术、控制方法、设计优化及软件开发和实验研究等几个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 刘铸永洪嘉振
- 关键词: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计算方法
- 柔性多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进展
- <正> 柔性多体动力学建模技术蓬勃发展有两个原因,(1)是当前有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到令人满意的程度,(2)是因为实际工程对象要求更经济,高效,轻质,高速和安全,未来多体系统需要比迄今为止所提出的模型更复杂。近年来,在柔性多...
- 洪嘉振
- 文献传递
- 基于MPI的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并行计算被引量:5
- 2006年
- 研究解决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计算中串行计算速度比较慢的问题。现将MPI(Message Parallel Interface)并行计算环境引入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CADAMB(Computer Aided Dynamic Analysis of MultiBody),对其中的单向递推组集建模方法进行了并行化改造,并给出了加速比和各进程效率的估计。结果显示该并行算法能大幅度提高仿真计算的速度。
- 常忠正洪嘉振
- 关键词:多体系统动力学MPI并行计算动力学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