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52014)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忠泉古淑香邢爱英张宗德李自慧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宁夏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因子Rv2450c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纯化
- 2007年
-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因子Rv2450c基因克隆、并测序正确后进行融合蛋白表达、纯化。方法通过PCR扩增结核分枝杆菌H37Rv复苏因子Rv2450c基因,酶切,克隆至PGEM-TEasy质粒,测序确定插入片段的正确性,再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中,并转化至BL21(DE3)中。经PCR鉴定阳性的菌液通过IPTG诱导,表达氨基端带6个连续组氨酸残基的Rv2450c蛋白,并纯化。结果获得了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因子Rv2450c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得到融合了6个连续组氨酸残基的Rv2450c蛋白,纯度〉90%。结论应用基因重组表达技术表达结核杆菌复苏因子蛋白,可为下一步摸索临床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培养及复苏基因的功能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 刘忠泉张宗德邢爱英陈曦李自慧古淑香贾红艳杜博平马玙
- 关键词:结核克隆
- 脊柱结核脓液中结核杆菌的复苏培养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复苏因子(rpf)对脊柱结核脓液中结核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由宁夏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提供的临床诊断为脊柱结核的住院患者手术获取的脓液标本25份,氢氧化钠溶液常规处理后,每份标本分为低浓度培养组、高浓度培养组和对照组。高浓度和低浓度组各设6管,分别含高、低两种浓度的rpfA、B、C、D、E及各种复苏因子组合,每管中加入7ml7H9液体培养基,并加入处理后的标本和相应的rpf;对照组1管,不加rpf。37℃培养,分别在第6天、第11天、第16天、第30天检测培养物600nm处的吸光度(OD值),同时于上述各时间点每管取10!l培养物涂7H11平板培养,取第30天培养物行抗酸染色检查,以证实培养物为结核杆菌。同时将处理后的脓液标本进行集菌法涂片抗酸染色和改良罗氏培养检测结核杆菌。结果:结核杆菌复苏培养阳性率(84%)显著高于涂片阳性率(60%)和改良罗氏培养阳性率(44%)(P<0.05或0.01)。复苏培养低浓度各组与高浓度各组在培养第11天、第16天和第30天时培养物O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培养同一组内第11天、第16天和第30天时培养物OD值均显著高于第6天(P<0.01),而第16天和第30天与第11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第11天、第16天和第30天培养物OD值与第6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时间、同一浓度时,5种复苏因子单独应用与联合应用之间两两比较,除高浓度rpfA、B在培养第30天时分别与同一浓度、同一时间的rpfC、D、E和组合组之间及rpfA与B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同一种复苏培养,在同一时间高、低浓度比较,第30天时高浓度rpfA、B的OD值高于低浓度rpfA、B(P<0.05),低浓度rpfD高于高浓度rpfD(P<0.05),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11例改良罗氏培养阳性和21例复苏培养阳性者的培养生长物抗酸染色检查均为抗酸杆菌,复苏�
- 刘忠泉张宗德邢爱英马俊陈曦李自慧古淑香贾红艳杜博平马玙
- 关键词:脊柱结核结核杆菌
- 结核分枝杆菌休眠菌的复苏培养与初始菌量的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复苏因子对结核分枝杆菌休眠菌复苏作用与初始菌量的关系。方法取培养100d的陈旧结核分枝杆菌(休眠菌),用7H9稀释成麦氏比浊1mg/ml,之后倍比稀释成0.5、0.25、0.125、0.0625、0.03125mg/ml。取12支无菌培养管,加入5ml7H9培养基并分为2组,每组依次加入上述各浓度结核分枝杆菌,第1组加入复苏因子蛋白质,第2组作为对照加入等体积7H9,37℃培养,分别在15、25、30、35d检测光密度值,并取1μl培养液涂7H11平板培养,进行菌落计数。重复上述实验。结果0、15、25、30、35d分光光度计检测光密度(OD)值结果显示:各浓度组间细菌增殖呈直线正相关性(P<0.05,P<0.01),即复苏因子对不同稀释浓度的复苏作用相同。7H11培养结果和OD值检测结果显示:各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呈直线相关性(P<0.05,P<0.01),即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一致性。结论复苏因子对结核分枝杆菌休眠菌的复苏作用与初始菌量无关。
- 刘忠泉邢爱英古淑香贾红彦张宗德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 结核分枝杆菌休眠复苏期与活跃期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寻找休眠结核分枝杆菌复苏的关键基因,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复苏的机制。方法取改良7H9培养基培养20d的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作为对数生长期的活跃结核分枝杆菌,提取其RNA。将一部分该菌株在37℃密封无氧培养45d左右,加入亚甲蓝作为无氧标志,即获得休眠菌。向休眠菌中加入复苏促进因子,37℃有氧培养3d,提取休眠复苏期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组RNA。用DNA酶处理RNA并回收RNA,用mRNA纯化试剂盒纯化RNA。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分析休眠复苏期和活跃期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组mRNA的表达差异,并通过基因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以活跃期结核分枝杆菌cDNA为检测子的正相杂交和以休眠复苏期结核分枝杆菌cDNA为检测子的反相杂交各自高表达或特异性表达的片段都得到了选择性扩增,杂交产物经连接pTA2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和蓝白斑筛选,正相杂交获得78个阳性菌落,反相杂交获得46个阳性菌落。阳性单个菌落经液体LB培养基培养,以菌液为模板,T7、M13为引物,扩增插入片段,能扩增到明显的条带,且〉350bp的条带为阳性。正相杂交得到66个阳性扩增带,反相杂交得到39个阳性扩增带。这105个阳性扩增带的菌液经测序分析,则正相有30个特异性序列,反相有21个特异性序列。将这51个序列通过Genbank检索,因有不同序列对应同一基因,最后正相获得了20个活跃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的功能基因,反相获得了7个休眠复苏期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的功能基因,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8大类。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7个休眠复苏期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功能基因的表达量均为活跃结核分枝杆菌的该基因表达�
- 刘忠泉张宗德邢爱英陈曦李自慧古淑香贾红艳杜博平马玙
- 关键词:基因抑制性消减杂交
- 结核分枝杆菌休眠菌的复苏培养与初始菌量的关系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复苏因子对结核分枝杆菌休眠菌复苏作用与初始菌量的关系。方法取培养100d的陈旧结核分枝杆菌(休眠菌),用7H9稀释成麦氏比浊1mg/ml,之后倍比稀释成0.5、0.25、0.125、0.0625、0.03125mg/ml。取12支无菌培养管,加入5ml7H9培养基并分为2组,每组依次加入上述各浓度结核分枝杆菌,第1组加入复苏因子蛋白质,第2组作为对照加入等体积7H9,37℃培养,分别在15、25、30、35d检测光密度值,并取1μ1培养液涂7H11平板培养,进行菌落计数。重复上述实验。结果0、15、25、30、35d分光光度计检测光密度(OD)值结果显示:各浓度组间细菌增殖呈直线正相关性(P〈0,05,P〈0.01),即复苏因子对不同稀释浓度的复苏作用相同。7H11培养结果和OD值检测结果显示:各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呈直线相关性(P〈0.05,P〈001),即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一致性。结论复苏因子对结核分枝杆菌休眠菌的复苏作用与初始菌量无关。
- 刘忠泉邢爱英古淑香贾红彦张宗德
-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
- 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因子Rv2450c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纯化
- 2007年
-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因子Rv2450c基因克隆、并测序正确后进行融合蛋白表达、纯化。方法通过PCR扩增结核分枝杆菌H37Rv复苏因子Rv2450c基因,酶切,克隆至PGEM—TEasy质粒,测序确定插入片段的正确性.再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中,并转化至BL21(DE3)中。经PCR鉴定阳性的菌液通过IPTG诱导,表达氨基端带6个连续组氨酸残基的Rv2450c蛋白,并纯化。结果获得了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因子Rv2450c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得到融合了6个连续组氨酸残基的Rv2450c蛋白,纯度〉90%。结论应用基因重组表达技术表达结核杆菌复苏因子蛋白,可为下一步摸索临床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培养及复苏基因的功能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 刘忠泉张宗德邢爱英陈曦李自慧古淑香贾红艳杜博平马玙
-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克隆
- 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因子基因克隆及其蛋白质的表达被引量:8
- 2007年
- 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如何提高临床标本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缩短培养时间是提高结核病诊疗和控制水平的关键。
- 刘忠泉张宗德邢爱英陈曦李自慧古淑香贾红艳杜博平马玙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克隆蛋白质公共卫生问题结核杆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