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0B06)
- 作品数:45 被引量:278H指数:11
- 相关作者:张继谷晓平张波汤永禄李朝苏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滴灌条件下冬马铃薯需水规律及作物系数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根据2010—2011年田间试验资料,应用实测法测算马铃薯作物系数,并对FAO推荐的作物系数按气象因子和株高2个主要影响因素修订。结果表明,低纬高原山区冬马铃薯全生育期的作物需水量为172.9mm,马铃薯在初始生长期、生育中期和成熟期的实测作物系数分别为0.3、1.06和0.72,其中发棵期—结署期的作物系数最大。实测法适用于低纬高原山区作物需水量及作物系数的测算。
- 邱金亮王静张连根雷艳娇李靖
- 关键词:需水规律作物系数
- 乌蒙山区3种大气可降水量反演法的异同被引量:4
- 2015年
- 选取大气可降水量的地基GPS水汽遥感法,探空反演法以及经验公式计算法,以贵州西部的威宁作为研究个例,对比分析3种方法在乌蒙山区对大气可降水量反演的异同。以探空反演结果作为基准值,得出地基GPS遥感水汽值和经验公式计算值较基准值偏大,3个方法的反演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地基GPS遥感水汽值与探空反演值之间的相关性最好,平均绝对误差值最小,为3.5mm,均方根误差为4.14mm。在乌蒙山区,对流层加权平均温度(Tm)的本地经验公式与探空计算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为1.1K,本地Tm公式对大气可降水量反演的结果影响较小。有降水事件发生及昆明准静止锋常驻的11月至次年4月,GPS水汽反演精度较高,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mm。5—10月,经验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较高,平均绝对误差为0.74mm。
- 廖留峰谷晓平惠小英
- 关键词:经验公式大气可降水量
- 不同处理方法对白刺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6年
- 本文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白刺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实验通过热干、冷干、脱色等方法处理白刺多糖,从清除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抑制羟基自由基的产生、还原力4个指标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白刺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经热干、冷干及脱色等不同方法处理得到的白刺多糖,实验所得EC50值小于0.1 mg/m L,总体来说,与经冷干得到的多糖样品相比,热干所得样品抗氧化能力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在热干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原因引起多糖活性部分丧失,由实验数据可知经过脱色的样品对清除羟自由基(·OH)和DPPH的能力较强,而对于氧自由基(O_2^-·)的清除和还原力有所下降,相反,未经脱色的样品对氧自由基(O_2^-·)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较强,而对羟自由基(·OH)和DPPH的清除能力有所下降。结论:在体外抗氧化实验中,与热干、未脱色的多糖相比,经冷干及脱色处理得到的白刺多糖表现出较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尤其是对超氧自由基(O_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因此,白刺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抗氧化剂运用于食品行业。
- 谢瑞魏艳霞丁玉竹刘燕李梦张继
- 关键词:多糖白刺抗氧化还原力
- 基于云计算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2015年
- 为满足环境应急管理信息化实践的需要,针对应急预警管理系统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信息流转的时效性和污染事件深度管理的要求,采用云计算技术,以移动通信平台为通信传输网络,通过建立云端和移动终端相结合的架构,研究了云计算技术在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的应用。开发结果体现了云计算技术对数据处理和存储的优势,验证了此架构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降低布设管理系统中应用终端所需的性能成本,并可优化系统应用程序的智能性,降低对系统使用者的技术要求。
- 陶子乐滔储娅王静蔡怡馨彭云李靖
- 关键词:云计算移动终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
- 1961-2010年贵州省高温气候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4
- 2015年
- 为贵州防灾减灾以及高温气象灾害风险区域划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61-2010年贵州省81个气象站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贵州省近50年高温时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贵州省年高温日数为7.3d,7-8月出现频率最大,占全年的75.6%;高温日数以0.25d/10a的速率呈较弱的增加趋势,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温度分别以0.12℃/10a、0.41℃/10a的速率显著增加。多年平均高温日数以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及遵义市北部分布较多,最高值为29.9d。高温日数,黔西南州、黔南州、黔东南州及黔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呈较小的上升趋势,镇远、铜仁、剑河、兴义、天柱和赤水等较少站点呈下降趋势;极端最高气温有2个极值中心,分别位于黔南的都匀(47.3℃)和黔北的赤水(42.3℃)。
- 张波谷晓平易俊莲
- 关键词:高温日数
- 两强震涡中点的“拍涡”引发致洪暴雨初探被引量:4
- 2013年
- 两个强震震涡中心连线的中点处,因为共振和“拍”的作用,会形成“地热涡”,它使得位于其上的地幔与地壳抬升,地温升高(3.2m地温亦升高),因此将其称为“拍地热涡”(简称“拍涡”).本文对近30年出现在我国的“拍涡”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凡两个强震符合下述条件者:1)两强震的震级差≤1.5级,其最强地震≥6.5级(除1982年12月6.4级例外);2)两强震的震中距相差1500-6000km;3)两强震的时间差≤2个月.半年之内在其“拍涡”的数百公里范围内会出现一块R’%〉100%的强大多雨区,这为水灾预测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少数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个例进行了成因解释.
- 汤懋苍廖留峰梁丰郭维栋
- 关键词:强震
- 气象因子与黔中水稻灌浆速度及千粒重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黔中地区气象因子与水稻灌浆速度及千粒重的相关性。【方法】利用2013—2017年水稻灌浆-成熟期逐日气象数据(风速、降水、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蒸发量)与灌浆速度、千粒重数据,通过倾向变化率分析潜在蒸散量、灌浆速度、千粒重变化特征;借助RDA探讨气象因子与产量要素的相关性,进一步得出水稻灌浆-成熟期温度适宜度。【结果】2013—2017年,黔中地区仅2016年水稻灌浆-成熟期日均潜在蒸散量有增长趋势;2013、2014、2017年,水稻灌浆速度曲线为单“峰”型,2015年为双“峰”型,2016年为“平抛”型;2013—2017年水稻千粒重为弱变异。【结论】蒙特卡洛分析表明,气象因子与灌浆速度表现为正相关,与千粒重变化呈负相关,最低温度是影响水稻灌浆-成熟产量因素的关键因子;2013—2017年,水稻灌浆-成熟期温度适宜度在0.86~0.98之间,生长发育所需热量充裕。
- 张皓翁玲刘宇鹏吴丹金昭贵王禄静杨涛
- 关键词:气象因子灌浆速度千粒重
- 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小麦千粒重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粒重作为禾谷类作物关键产量因子之一,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产量在年际或环境间的稳定性。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法(OLSR)和分位数回归法(QR)分析了小麦千粒重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相比,分位数回归分析除了能揭示小麦千粒重与气候因子之间的一般规律外,还能细致地反映气候因子与千粒重尾部特征的关系;并能够动态地描述出小麦不同水平千粒重与各气候因子之间的变化规律。籽粒灌浆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日平均温度、第二阶段的日照时数和降雨量随小麦千粒重变化呈一条倒"U"型曲线。与处于低粒重水平的QR分析结果相比,OLSR分析严重低估了第三阶段日平均温度和第二阶段降雨量的负影响;与处于高粒重水平的QR分析结果相比,OLSR分析严重低估了第一阶段日平均温度的负影响。
- 唐卷汤永禄李朝苏陈芋文陆见光向林泓
- 关键词:小麦气候因子千粒重分位数回归
-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被引量:19
- 2015年
- 贵州省独特的喀斯特山地环境对地质灾害的孕育有其特有的作用机理。本文初选了10个相关因子进行GIS的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以筛选喀斯特山区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影响因子及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侵蚀因子对泥石流灾害的贡献作用最为显著,断层的影响作用不明显。土壤侵蚀、坡度、坡向、岩石性质、土地利用方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到沟谷的距离及>25 mm日数8个影响因子,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和代表性,是研究区内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的最佳指标;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贵州西部云贵高原边境、北部大娄山、东北雾灵山及苗岭等地带,占全省面积的29.51%,贵州中部及东南部泥石流易发程度较低;极高易发区泥石流的分布密度是极低易发区的19倍,其主要的环境特征表现为坡度大、植被覆盖率较低,旱地与工矿用地分布多,土壤侵蚀严重;加强旱地、工矿用地及低植被覆盖区的合理利用及管理,是减少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有效途径。
- 岳溪柳黄玫徐庆勇陈昌彦谷晓平
- 关键词:泥石流GIS
- 基于地面气象要素的贵州省大气可降水量研究
- 2014年
- 利用贵州省内的高空探测数据与地面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建立起贵州境内大气可降水量的经验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公式本身及其与其他经验公式的误差值,得出贵州境内本地经验公式计算值与探空反演值之间的误差值低于其他公式,贵阳站的年平均绝对误差为4.62 mm,威宁为3.15 mm.5—10月间2种计算方法的相对误差均较小(1%~6%);11—2月的误差值相对偏大.贵州省内年平均大气可降水量值自1989年起到1998年呈增多的趋势,1998年开始逐渐减少,2004年起持续低于多年平均值.月际变化呈单峰型,夏季(6—8月)的大气可降水量值占了全年的39%.受贵州省内地形和水汽来源的影响,贵州省内大气可降水量的总体分布特征为西部、中部较低,南部边缘和东部地区较高.
- 廖留峰谷晓平张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