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5064) 作品数:36 被引量:475 H指数:14 相关作者: 陈无畏 王其东 祝辉 秦炜华 初长宝 更多>> 相关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交通运输工程 机械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理学 更多>>
基于多自由度模型的汽车ASS与EPS集成控制研究 被引量:3 2009年 为提高汽车转向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建立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和多自由度的包含主动悬架系统(ASS)的整车动力学模型,根据转向和悬架两个系统之间的运动耦合关系,设计了EPS和ASS集成控制系统,对EPS采用了PID控制策略,ASS采用了预测控制策略。在MATLAB环境下的仿真结果表明:集成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其控制效果优于单独控制。 王其东 秦炜华 陈无畏关键词:多刚体动力学 主动悬架 电动助力转向 预测控制 集成控制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2010年 文章采用工程易于实现的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器;进行了车身垂直加速度、车速采集和减振器驱动等硬件系统的电路设计;软件设计中移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采用多任务程序的设计方法;利用自主开发的磁流变减振器以及控制器,对国产昌河CH711A轿车进行改装并进行实车道路对比试验;实验表明,设计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器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身垂直加速度,改善整车行驶平顺性。 夏光 唐希雯 汪韶杰 孙保群关键词:磁流变 模糊控制 嵌入式操作系统 基于分层式协调控制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与防抱制动系统仿真 被引量:11 2009年 在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防抱制动系统分别建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两系统在助力转向制动过程中的矛盾性,采用分层协调控制策略,将控制系统分为底层和上层控制部分。底层控制器为转向和制动系统两个单独的控制器,用以执行各子系统的控制任务;上层协调器对其进行整体协调分析,并及时修改底层控制的决策,从实现整车综合性能最优的目标出发来执行协调优化任务。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协调控制逻辑正确可行,在保证转向轻便性的前提下,提高了系统制动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陈无畏 初长宝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 防抱制动系统 协调控制 基于联合仿真技术的主动悬架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研究 被引量:11 2008年 近年来联合仿真技术在车辆控制系统的开发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某皮卡车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ADAMS/CAR软件建立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然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设计了基于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的ASS,定义了与ADAMS/CAR环境下车辆模型的数据交换接口;最后,将设计的控制系统在ADAMS/CAR和Matlab/Simulink环境下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进行联合仿真。文中对随机路面输入和脉冲路面输入工况下的ASS系统及整车动态特性进行了联合仿真研究,其研究结果为联合仿真技术在车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陈黎卿 陈无畏 郑泉 王继先关键词:主动悬架 联合仿真 自适应控制 PID控制 基于多体模型的汽车底盘分级式综合控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5 2010年 运用多体理论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主动悬架系统的模型,以及整车动力学模型。根据车辆行驶过程中转向、悬架和制动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设计了中央控制器,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控制。针对EPS、ASS和ABS各子系统分别采用了PD控制、PID控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构成底层分级综合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将多体模型运用在汽车底盘集成控制研究中是方便可行的;采用分级式综合控制比单独控制,能更有效地改善整车的综合性能。 王其东 秦炜华 姜武华 陈无畏关键词:多体动力学 悬架 制动 综合控制 汽车悬架、转向和制动系统建模与相互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2010年 考虑汽车在多种工况下行驶,分别建立了汽车底盘中悬架、转向和制动系统运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3个系统运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针对多种工况下行驶时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提出了3个系统分别进行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3个系统之间的联系紧密,相互制约,表明了所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祝辉 陈无畏关键词:悬架 制动 影响因素 双横臂扭杆独立悬架多目标遗传优化设计 被引量:20 2007年 针对双横臂独立扭杆弹簧悬架的特点,运用多体动力学的理论建立了某商务车独立悬架的运动学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基于遗传算法开发了多目标的优化程序,通过ADAMS/Solver和外部程序的接口文件实现了数据传输。将优化前仿真结果与优化后得到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仿真结果有效地改善了悬架的性能。该方法和传统的优化设计方法相比,优点在于能提高精度和效率。 陈黎卿 陈无畏 何钦章关键词:双横臂独立悬架 遗传算法 仿真 整车磁流变减振器半主动悬架变论域模糊控制策略 被引量:32 2011年 在建立整车磁流变减振器(MRD)半主动悬架模型基础上,利用八板块方法设计了整车的变论域控制策略。基于重构的标准B级和C级路面激励信号,分别在10、20和30 m/s 3个车速下进行了整车在直线和转向行驶工况下的仿真研究。在完成试验车辆改装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台架和道路工况下的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半主动悬架和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相比振动强度可降低9%~22%,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和控制策略是可行的。 陈杰平 冯武堂 郭万山 乔印虎 陈皓云关键词:磁流变减振器 半主动悬架 变论域模糊控制 An In-vehicle Inertia Test Platform for Dynamics Control System To support vehicle dynamics controller development,verification and evaluation,an independent practical in-veh... Pan Shenghui 1 2 1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bile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基于策略分层的汽车悬架与转向系统主动控制 被引量:7 2008年 建立了悬架系统7自由度的主动控制模型,设计了悬架系统的最优控制器,运用分离定理,得到随机状态反馈调节器的最优控制率。建立了主动前轮转向系统的转向模型,并设计了可实时跟踪目标横摆角速度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为改善转向工况下车辆的平顺性,在2个子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上层协调控制器。协调控制器根据车辆传感器信息,实时地输入给转向和悬架子系统不同的跟踪目标和控制参数,以使车辆获得最好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较好地提高整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祝辉 陈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