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04B01) 作品数:9 被引量:143 H指数:7 相关作者: 颜廷梅 杨林章 乔俊 赵冬 张川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理学 更多>>
太湖地区绿肥还田与无机氮追肥配施的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太湖地区绿肥还田与不同用量的无机氮追肥配施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田面水氮素不同形态的变化特征、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绿肥还田后,水稻苗期田面水中总氮浓度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总氮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有机氮浓度的增加,而无机氮浓度先升后降;分蘖肥和穗肥施用后,田面水氮素浓度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升高,田面水总氮和有机氮在施肥后第1天达到最大,随后快速下降,而无机氮在施肥后则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稻季氮素径流损失不断增大,无机氮是氮素径流损失的主要形态,且径流水中无机氮以铵态氮为主,故应将铵态氮作为农田排水污染检测的主要指标;绿肥还田模式下,施用氮素基肥可大大提高田面水的氮素含量,增加氮素流失风险,而不施氮素追肥或者过量减施均可影响作物的产量。绿肥还田,稻季配施140 kg hm-2无机氮追肥,可减少48%无机氮肥投入,降低38.5%氮肥流失率,实现水稻产量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协调,是水体污染严重地区值得尝试的一种农作方式。 赵冬 颜廷梅 乔俊 杨林章关键词:绿肥还田 田面水 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草本植物根系固土能力原位测定 被引量:10 2015年 研究采用野外原位剪切试验的方法,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分布较广的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莎草(Eulaliopsis binata)、芸香草(Cymbopogon distans)、旱茅(Schizachyrium delavayi)等4种乡土草本植物的根系固土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草本植物根系能提高土壤的抗剪强度,起到固土作用.在受试的4种草本植物中旱茅根系提高土壤的抗剪能力最强达72.5%,扭黄茅最低为2.8%;2在特殊情况下,根系会降低土壤的抗剪强度,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在研究中,扭黄茅根系第1样方出现了抗剪强度低于裸土样方的情况;3植物根系在提高土壤抗剪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壤的破坏位移.在受试的4种草本植物中,破坏位移最大是莎草、最小是芸香草,分别比裸土样方提高了109.4%、32.7%,草本植物根系提高土壤剪切破坏位移的幅度比提高抗剪强度的幅度大;4在受试的4种草本植物中,旱茅固土能力最强,又是优良的牧草,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恢复、边坡防护、植物篱等生态工程中可作为优先选用的植物. 段青松 何丙辉 余建新 张川 字淑慧 杨旸 李亚伟关键词:干热河谷 原位试验 区域土地整理项目工程量估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3 2012年 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量估算的精度对项目投资的合理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设计典型样区的基础上,采用横断面延米法、外拓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程量的估算,探讨了区域土地整理项目工程量估算的新方法,并以西部生态建设地区云南省"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横断面延米法和外拓系数法相结合的估算方法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可为大尺度区域土地整理项目工程量的估算提供参考。 郝莉莎 余建新 张川 郑宏刚 廖晓虹 陈运春关键词:土地整理 稻季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变化及氮肥减量研究 被引量:46 2011年 通过氮肥减量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季3次施肥后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的变化特征、水稻产量与氮肥农学效率和环境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田面水的氮素质量浓度,且氮素质量浓度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田面水总氮,有机氮在施氮后1 d达到最大,随后快速下降;铵态氮和无机氮在基肥和分蘖肥施用1 d后也达到最大,而在穗肥施用后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无机氮是田面水氮素的主要形态,应将无机氮作为农田排水污染检测的主要指标;施氮后1周是防止稻田田面水氮素大量流失的关键时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农学效率不断下降,氮素径流损失不断增大,综合水稻产量、农学效率和环境效应,试验区氮肥减量50%是可行的,但其产量持续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赵冬 颜廷梅 乔俊 薛峰 杨林章关键词:稻田 田面水 氮素形态 腐植酸矿粉钝化红沙泥中镉的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45%WHC(饱和田间持水量)和110%WHC两种水分条件下,施用腐植酸矿粉钝化红沙泥中外源镉(10 mg Cd/kg)的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红沙泥中外源镉经陈化后约80%以交换态镉形态存在,施用腐植酸矿粉,能有效降低红沙泥中DTPA提取镉的含量,其降幅为4.8%-25.8%,并促使土壤中对植物有效性高的交换态镉向有效性低的碳酸盐结合态镉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的转化,其效果是随着腐植酸矿粉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强,且45%WHC水分条件下的效果更好。其作用机理是:腐植酸矿粉中含有的大量活性基团与土壤镉直接发生了各种物理或化学反应,从而降低了土壤中镉的活性;同时,施用腐植酸矿粉改变了土壤的DOC、Eh和CEC等基本性质,进而改变了土壤中镉的赋存形态。研究结果还表明,在110%WHC水分条件下,降低DTPA提取态镉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的DOC与Eh,而45%WHC水分条件下,降低DTPA提取态镉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则是土壤的CEC。 曾伟刚 黄道友 朱奇宏 周斌 刘守龙 雷敏关键词:镉污染 镉形态 植物根系固土机理及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14年 植物根系固土机理及模型研究是生态固土护坡工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当前研究主要从物理学和统计学角度分析根系固土机理并建立相应模型。物理学模型主要有Wu和Waldron根增强模型、纤维束根增强模型(FBM)、根束增强模型(RBM)。统计学模型主要建立了根系生物量、根密度、根长密度等根系特征值与抗剪强度增量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不同模型的原理、表达形式、优点和局限,以及固土能力不同的测定方法对建模的影响。提出了未来应加强RBM模型研究、在细观层面探索根系固土机理及模型、探索新的试验方法等研究方向。 杨旸 字淑慧 余建新 张川 段青松模拟降雨条件下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径流迁移特征 被引量:16 2012年 探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特征,对于防控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55,100,120mm/h)污染土壤中Cd、Pb和Cr随地表径流迁移的特征。结果表明:径流中3种重金属元素总量在产流的前20min内逐渐降低,随后趋于稳定;产流初期(产流10min内)颗粒态重金属占径流重金属总量的比例均在80%以上;随产流时间延长,颗粒态Cd和Cr对径流重金属的贡献率快速降低,其颗粒态/溶解态的比值范围分别为47.0~0.4和12.9~0.4,而Pb则主要以颗粒态的形式存在,溶解态Pb对其随径流迁移的贡献率可忽略不计;随降雨强度增大,径流中总Cd和Pb含量显著降低,而径流中总Cr含量以及溶解态重金属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 朱昌宇 黄道友 朱奇宏 胡承孝 刘守龙 曹晓玲 任雪菲关键词:铬 降雨强度 地表径流 人工合成铁、铝矿物和镁铝双金属氧化物对土壤砷的钝化效应 被引量:20 2013年 应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人工合成铁、铝矿物和镁铝双金属氧化物对砷超标土壤中砷的钝化效果.每种钝化剂均设置0.1%、0.5%、1.0%、2.5%和5.0%五个添加量处理.结果表明,添加水铝矿明显降低了土壤pH值,其中,添加5%水铝矿的处理降幅最大,达到1.20;而添加镁铝双金属氧化物则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5%镁铝双金属氧化物的处理土壤pH值由5.04最高可提高至8.09.添加铁铝矿物均降低了土壤有效砷的含量,下降幅度为1.89%~64.15%;而添加镁铝双金属氧化物则使土壤有效砷含量增加;添加水铁矿和针铁矿处理对提高土壤中残留态砷含量的作用较为明显.总体看来,两种人工合成铁矿较镁铝双金属氧化物和水铝矿对土壤中砷有更好的钝化效果,可以作为钝化剂应用于土壤中砷的钝化. 林志灵 曾希柏 张杨珠 苏世鸣 冯秋分 王亚男 李莲芳 白玲玉 段然 吴翠霞太湖地区稻田氮素损失特征及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28 2012年 通过氮肥减量小区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稻田氮素径流损失、渗漏损失、氨挥发损失以及氨挥发通量的动态变化特征,阐述了氮素损失量、水稻产量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稻季氮素径流损失和氨挥发损失均随施氮量的增加不断增加,而渗漏损失与施氮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综合整个稻季,氨挥发损失以分蘖肥期最高,基肥期次之,穗肥期最低。稻季氮素总损失为13.7~59.8 kg·hm-2,占总施氮量的16.5%~22.2%,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其中氨挥发损失占42.2%~72.0%,径流损失占22.2%~38.4%,渗漏损失占5.8%~22.7%。稻季181 kg·hm-2的氮肥用量,较常规施氮量减少了33%的氮肥,增加了10.3%的产量,降低了48.5%的氮素损失,较好地兼顾了粮食产量和环境效应;而对于重要环境区域或高污染区域,还可以尝试更低的氮肥投入,以达到更好的环境效益。 赵冬 颜廷梅 乔俊 杨林章 吕寒关键词:稻田 氮素损失 环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