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0-1-4)
- 作品数:26 被引量:131H指数:6
- 相关作者:齐永文邓海华李奇伟曾巧英樊丽娜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甘蔗品种(品系)对黑穗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16
- 2014年
- 为探明甘蔗品种(品系)对黑穗病的抗性水平,以采自广东省甘蔗主产区的甘蔗黑穗病菌混合冬孢子作为接种源,采用浸渍接种与自然感染相结合的方法,对34个甘蔗品种(品系)进行新植黑穗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抗性水平为高抗(HR)的品种(品系)有00-319、01-121、00-256、01-125、01-79,占供试品种的14.7%;抗性水平为抗(R)的品种(品系)有01-120、粤糖03-233、CP93-1634,占8.8%;抗性水平为中抗(MR)的品种(品系)有粤糖96-86、99-57,占5.9%;抗性水平为中感(MS)的品种(品系)有01-246、粤糖95-168、01-160、粤糖91-1102、01-244、粤糖00-318、CP89-2143、CP94-1100,占23.5%;抗性水平为感病(S)的品种(品系)有98-73、粤糖99-66、粤糖91-976、ROC22、NCo376、ROC20、粤糖03-393,占20.6%;抗性水平为高感(HS)的品种(品系)有ROC10、97-639、粤农83-88、F134、粤糖03-373、粤糖02-205、粤糖02-373、粤糖04-232、NCo310,占26.5%。
- 沈万宽杨湛端刘福业
- 关键词:甘蔗黑穗病抗性
- 甘蔗品种与原料蔗生产系统优化技术被引量:5
- 2015年
- 采用系统科学方法充分消化利用甘蔗品种、气候、土壤、糖厂规模等资源;在品种与原料蔗生产改良过程中,更新甘蔗品种改良技术理念,通过优化甘蔗品种与原料蔗生产改良路径,强化原料蔗生产管理,解决传统品种改良方法无法解决的核心问题──"高糖高榨",实现糖厂产糖率和总产蔗量不断提高。云南3间糖厂自实施之年起,每年吨蔗产糖量增幅达8%-36%,甘蔗品种改良4-5年后实现产蔗量翻番,蔗区甘蔗品种仍是原有的生产品种。
- 陈优强
- 关键词:甘蔗糖厂
- 甘蔗(Saccharum species hybrid)钾通道蛋白基因SsAKT1的克隆及对胁迫的响应被引量:4
- 2014年
- 钾通道蛋白是植物吸收钾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低钾胁迫的甘蔗根系中克隆得到钾通道蛋白基因,命名为SsAKT1,全长为3119bp,开放阅读框为2658bp,包含885个氨基酸。SsAKT1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其他作物中AKT1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一致的氨基酸比例在61%~94%之间。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6个跨膜结构域、中央孔道结构域、锚定蛋白结构域等AKT基因家族所具有的全部功能结构域,属于AKT家族。蛋白的进化树分析表明:SsAKT1与禾本科植物玉米、粟米、水稻等中的AKT1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双子叶植物中的AKT1关系较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低钾、干旱及盐胁迫24h后基因表达的变化显示,SsAKT1基因在三种胁迫下,表达均上调,其中以盐胁迫对该基因表达影响最大。由此可见SsAKT1基因对甘蔗耐低钾、干旱、盐胁迫具有一定的作用。
- 曾巧英李昱刘睿樊丽娜邓海华李奇伟齐永文
- 关键词:甘蔗
- 2010~2011年广东省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初步分析
- 2014年
- 2010~2011年对6个甘蔗新品种于本省5个不同试验地点进行区域试验,应用裂区试验统计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粤甘24号和粤甘26号较对照增产、增糖幅度大,居参试品种前2位,它们均表现较早熟高糖,农艺性状优良,但前者的宿根性及稳定性较后者强;其次是粤甘34号和粤甘35号,它们的蔗茎产量和含糖量与 ROC22相当,并表现中早熟高糖;而粤引37号则较对照减产、减糖,表现较差。
- 陈勇生刘福业邓海华齐永文吴文龙
- 关键词:甘蔗
- 镉胁迫对不同品种甘蔗生长及各器官镉积累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为了研究土壤镉胁迫对甘蔗生长及镉积累、转移的影响,以4个不同品种甘蔗为材料,通过土壤盆栽的方法,分析镉胁迫下不同甘蔗株高、茎径、生物量、镉含量、积累量、转移系数及分配系数的变化。结果显示:镉胁迫下甘蔗的株高,茎径显著下降,耐镉性品种YT666根系和茎的生物量分别是镉敏感品种ROC22的3.23和2.92倍;在正常土壤生长的甘蔗植株各器官的镉含量与积累量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镉胁迫下,各器官镉含量和积累量显著增加,其中各器官镉含量表现为根>老叶>茎>新叶,而镉积累量为根>茎>老叶>新叶;耐镉性品种YT666总镉积累量最高,镉在根系中的分配系数最高,而敏感品种ROC22总镉积累量较低,但在根系中的分配系数低。由此可见,镉胁迫下耐镉的甘蔗品种保持较高的生长量可能是通过降低镉向地上部分转移来降低镉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 曾巧英凌秋平樊丽娜胡斐杨湛端齐永文
- 关键词:甘蔗镉胁迫镉含量
- 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甘蔗CBL1和CBL6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CBLs蛋白是植物一类特殊的Ca2+信号感受器,在植物遭受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文章利用NCBI数据库信息获得2个甘蔗CBL家族基因,分别为SsCBL1和SsCBL6。SsCBL1基因包含一个完整的64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13个氨基酸;SsCBL6基因包含一个完整的672 bp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23个氨基酸。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SsCBL1和SsCBL6基因编码蛋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无跨膜结构域并且都包含4个EF-hand结构域。进化树分析显示SsCBL1和SsCBL6与其他植物的CBL1和CBL6亲缘关系较近,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这两个基因在低氮、低磷、低钾、干旱、盐和ABA胁迫过程中其表达均发生变化。SsCBL1基因在干旱和盐胁迫过程中,表达量上调幅度较大,而SsCBL6基因在低钾、干旱和盐处理时表达量上调幅度大。实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SsCBL1和SsCBL6基因在多种胁迫下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 凌秋平曾巧英吴嘉云胡斐李奇伟齐永文
- 关键词:甘蔗
- 高糖高产甘蔗新品种粤糖07-817的选育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粤糖07-817是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以粤农73-204作母本,ROC22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201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多年多点试验研究表明,粤糖07-817出苗率高,分蘖力强,有效茎多,中大茎,蔗茎均匀,脱叶性好,抗倒伏;宿根发株率高,宿根性强;早熟、高产、高糖、综合性状好。2009~2014年品种选育试验和广东省区域试验6年新植5年宿根蔗茎产量达129340 kg/hm^2,含糖量达20103 kg/hm^2,分别比ROC16(CK1)增产36623 kg/hm^2和5971 kg/hm^2,比ROC22(CK2)增产10256 kg/hm^2和1854 kg/hm^2。
- 潘方胤文明富吴文龙李奇伟齐永文彭立冲杨春强杨俊贤
- 关键词:甘蔗含糖量品种选育
- 广西甘蔗黑穗病病菌致病力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参考台湾所用的鉴别品种,采用鉴别寄主法对从广西甘蔗主产区采集并分离获得的18个甘蔗黑穗病病菌菌株,分别接种F134,NCo310,NCo376和ROC22 4个甘蔗品种,开展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同一品种甘蔗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同一菌株对不同品种甘蔗的致病力也不同,广西蔗区甘蔗黑穗病病菌的致病力出现了变异;生理小种2是广西蔗区的优势小种,次要优势小种与生理小种1接近,但有明显区别,还出现了一些具有新致病力的菌株。这表明,在今后的甘蔗黑穗病防控工作中,除了继续加强监测该菌的致病力变异动态之外,还需要加强不同蔗区间甘蔗调种的检疫工作,防止蔗种转播病菌。
- 刘睿杨湛端沈万宽樊丽娜吴嘉云李奇伟陈健文
- 关键词:甘蔗黑穗病致病力优势小种
- 2011~2012年全国甘蔗新品种广东遂溪试点试验结果
- 2014年
- 采用裂区试验统计模型对2011~2012年全国甘蔗新品种广东遂溪试点第1年新植和第2年宿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之间的新宿平均蔗茎产量和含糖量都差异极显著。柳城03-1137、粤甘35号和福农39号新宿平均蔗茎产量、含糖量均较对照显著或极显著增产、增糖,居参试品种前3名,其中粤甘35号表现为宿根性强、有效茎数多;粤甘34号的蔗茎产量显著高于ROC22和ROC16,抗风折,但糖分低;而赣南02-70和福农36号则较对照减产、减糖,且宿根性较差。各参试品种表现不一。
- 刘福业陈勇生邓海华齐永文杨俊贤吴文龙潘方胤吴建涛文明富
- 关键词:甘蔗
- 拟南芥钾吸收调控基因AtCIPK23、AtCBL9和AtAKT1农杆菌介导共转化甘蔗被引量:3
- 2015年
- 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将拟南芥调控钾离子吸收的三个重要基因At AKT1、At CBL9和At CIPK23共转化到甘蔗品种粤糖00-236中,以期提高甘蔗耐低钾能力。PCR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36份携带At CBL9、At CIPK23和At AKT1三个基因的转基因无性系;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外源At CBL9基因在甘蔗基因组中的拷贝数为2~5个;在钾离子浓度为200μmol/L的营养液中进行低钾胁迫试验,转基因品系的根系和地上部的平均钾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7%和23%,叶片平均相对电导率比对照低6%,说明超表达At CIPK23、At CBL9和At AKT1显著提高了甘蔗耐低钾胁迫能力,降低了因低钾胁迫造成的质膜伤害,是创制耐低钾甘蔗种质的有效途径。
- 樊丽娜曾巧英何慧怡李昱罗青文劳方业邓海华李奇伟齐永文
- 关键词:甘蔗耐低钾AKT1农杆菌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