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ZH013)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陈亮田麦久赵长军杨志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体育大学台州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竞技
  • 3篇竞技表现
  • 2篇田径
  • 2篇项群
  • 2篇奥运
  • 2篇比赛
  • 1篇对抗性
  • 1篇对抗性项群
  • 1篇优秀田径运动...
  • 1篇优秀运动员
  • 1篇羽毛球
  • 1篇羽毛球比赛
  • 1篇运动员
  • 1篇涨落
  • 1篇赛中
  • 1篇田径项目
  • 1篇田径运动
  • 1篇田径运动员
  • 1篇女排
  • 1篇女排比赛

机构

  • 4篇北京体育大学
  • 3篇上海体育学院
  • 3篇台州学院
  • 2篇苏州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浙江体育职业...

作者

  • 6篇陈亮
  • 4篇田麦久
  • 1篇杨志华
  • 1篇赵长军

传媒

  • 2篇北京体育大学...
  • 2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体育科学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女排比赛不同局次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的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参赛双方竞技表现时常会阶段性地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双方得分大幅度起伏,称为"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现象"。女排比赛中也时有"涨落"现象发生。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摩、灰色差异信息处理、数理统计等方法,在对女排比赛不同局次的竞技表现进行阶段性划分的基础上,对各种时相下的"涨落"特征进行比较。时间特征方面,基本局易"涨落";赛点局A"涨落"频数多而长度短;赛点局B"涨落"频数少而长度长;决胜局不易"涨落"。空间特征方面,开局由P阶段转入Z阶段主要存在于每局比赛前、中段;开局由Z阶段转入P阶段主要发生于每局比赛前段;结尾由Z阶段转入P阶段,决胜局、基本局、赛点局A、赛点局B转化时间依次靠后;若结尾为Z阶段,决胜局持续时间较长。结构特征方面,增加Z阶段频数、长度、强度,减少L阶段频数和长度有利于局次获胜,而延长赛点局A的L长度,减少赛点局B的Z频数对上述局次更为重要。该研究对于提高女排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参赛认知水平有一定借鉴价值。
陈亮田麦久
关键词:女排比赛竞技表现
优秀田径运动员奥运周期竞技状态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在竞技极值化和多赛制的背景下,优秀田径运动员奥运周期竞技状态变化愈加复杂,而把握不同项目奥运周期竞技状态的变化趋势有利于实现获得理想奥运成绩这一目标。统计发现,在4种基本类型中,除投掷类波动型所占比例大于平稳型外,其余各类项目均表现为上升型>平稳型>波动型>下降型。其中,平稳型中除超长类,其余5类项目均保持年度内状态的稳定;在上升型中的第1年成绩较低、稳定性较高,状态升高可以在之后的任意一年出现,且第4年稳定性较低;下降型主要在投掷类中出现,年内状态的稳定性与成绩水平相反;波动型中绝大多数在第2或第3年出现竞技状态低谷,第4年成绩较好但稳定性较低。总体而言,投掷类项目的变化类型最多,结构也最为复杂,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调控能力和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后依次为跳跃类、短跨类、全能类、中长类和超长类。
陈亮田麦久
关键词:田径优秀运动员奥运周期竞技状态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的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将对抗性项群比赛中双方竞技表现起伏的现象称为"涨落"现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摩法、数据分析法,对"涨落"现象的发生率、频数、时长、时段和强度特征进行研究,旨在指导竞技参赛实践和丰富竞技参赛学理论。主要研究结论包括:除个别项目因竞技或规则特点较低外,其余项目或项群的"涨落"发生率很高;"涨落"绝对频数、相对频数、绝对时长、相对时长与比赛总时长相关;多分值计分项目的"涨落"强度高于单分值计分项目。在"涨落"时段方面,除无单次进攻时限的同场对抗性项目"涨落"与进球关系密切外,其余项群和项目获胜方的"潮涨"在每节(半场、每局)比赛前、中段出现,且早于"潮落",同时末节(场末、局末)主要表现为"潮平"或"潮涨"。丰富竞技参赛理论,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赛提供参考。
陈亮田麦久
关键词:对抗性项群竞技表现强度特征
第24~30届奥运会田径项目区域竞技优势特征及转移态势研究被引量:30
2012年
区域竞技优势是区域特征与运动项目发展相适应的结果。将世界各国划分为11个区域,探讨第24~30届奥运会田径项目区域竞技优势特征及转移规律。结果显示,男子项目的竞技优势逐渐从东欧及前苏联向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区转移;女子项目随着非洲大陆地区的崛起,形成了多地区的稳定对抗。短跨类方面,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区优势明显且逐步扩大。中、长距离跑方面,非洲大陆地区在男子项目中将优势阶段性扩大;女子项目集中在东欧及前苏联和非洲大陆地区,且后者阶段性替代了前者的优势地位。跳跃类方面,男子项目集中在中北美及加勒比、东欧及前苏联和西北欧地区,竞争结构已趋于稳态;女子项目中集中在东欧及前苏联地区并始终保持稳定。投掷类方面,东欧及前苏联地区实现了实力衰退后的逐步回升。竞走方面,区域竞技实力较为分散,优势转移规律不明显。全能方面,竞技优势保持稳定,男子项目集中在东欧及前苏联和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区,女子项目集中在东欧及前苏联地区。
陈亮田麦久
关键词:奥运会田径项目竞技优势
羽毛球比赛不同局次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特征及结构性应对策略被引量:3
2015年
羽毛球比赛中,与赛双方的竞技表现会呈现出阶段性"涨落"现象,表现为得分结构的阶段性变化。利用灰色差异信息处理,将羽毛球比赛不同局次划分为Z、P、L 3种竞技表现时相。时间特征方面,各单项间无显著性差异;赛点局A易发生"涨落",频次多、强度大但长度短;赛点局B"涨落"频数少而长度长。空间特征方面,开局由P阶段转入Z阶段,按照首局、赛点局A、赛点局B、决胜局依次前移;由Z阶段转入P阶段,按照赛点局A、首局、赛点局B、决胜局依次偏后。结尾由Z阶段转入P阶段,各局次间差别较小;由P阶段转入Z阶段,赛点局A偏后,赛点局B靠前。结构特征方面,增加Z阶段频数、长度、强度,减少L阶段频数和长度有利于各局次获胜,而缩短赛点局A的L长度,增加赛点局B的Z频数对于上述局次更为重要。
陈亮杨志华赵长军
关键词:羽毛球竞技表现
论“竞技势能”被引量:4
2015年
从支撑竞技表现的"能量"角度出发,提出了"竞技势能"的概念,它是指在比赛过程中,项目团队所具备的能力水平和状态,或称参赛者参加比赛所具有的应对比赛的能量,具体体现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以及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能力与指挥状态。竞技势能的特征主要有可调控性、相对性、波动性。其中,竞技势能的调控以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为目标,主导竞技能力调节为手段,并具有项群差异性。竞技势能的相对性具有两个层面,一是相对于自身的不同比赛阶段,二是相对于比赛对手。不同项群竞技势能波动的概率与幅度不同,一方面与调整机会的可得性有关,另一方面与运动项目的主导竞技能力相对应。
陈亮
关键词:相对性波动性项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