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0315) 作品数:11 被引量:21 H指数:3 相关作者: 龚卫娟 钱莉 田芳 季明春 潘兴元 更多>> 相关机构: 扬州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转基因细胞株BaF3-RAE1ε诱导产生的MDSC的杀伤功能及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表达NKG2D配体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细胞株BaF3诱导产生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杀伤功能及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原B细胞株BaF3为基础,构建表达空质粒的BaF3-mock对照细胞和表达RAE1ε的BaF3-RAE1ε细胞。将BaF3-mock和BaF3-RAE1ε细胞分别注射小鼠后诱导产生CD11b^+Gr-1^+MDSC,磁珠分选MDSC后与NK细胞共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NK细胞表面NKG2D和CD107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其对NK细胞分泌IFN-γ的影响。将MDSC分别与BaF3-mock和BaF3-RAE1ε细胞共培养后,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对靶细胞BaF3-mock和BaF3-RAE1ε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与BaF3-mock细胞相比,BaF3-RAE1ε细胞诱导产生的MDSC对NK细胞表面NKG2D和CD107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0.05),对NK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BaF3-mock细胞相比,BaF3-RAE1ε细胞诱导产生的MDSC对靶细胞BaF3-mock和BaF3-RAE1ε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1.99±0.39)%vs(8.63±1.45)%、(5.09±0.67)%vs(17.33±0.41)%,P<0.01]。[(1.20±0.09)%vs(10.31±0.69)%、(5.52±1.64)%vs(18.91±3.04)%,P<0.01]。结论:RAE-1ε增强MDSC对靶细胞的杀伤功能。 钱莉 刘阳 刘露 叶枫 王少卿 贾筱琴 傅奕 龚卫娟 田芳 丁婧娟 徐雨薇关键词:髓系抑制性细胞 NK细胞 NKG2D配体RAE1ε对乳腺癌细胞4T1衍生MDSC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表达小鼠NKG2D配体之一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淋巴细胞Ba F3对乳腺癌细胞株4T1成瘤小鼠来源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 F3为基础,构建表达RAE1ε的Ba F3-RAE1ε细胞以及表达空质粒的Ba F3-mock对照细胞。通过4T1原位肿瘤模型诱导产生CD11b+Gr-1+MDSC,将Ba F3-mock细胞和Ba F3-RAE1ε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分别与脾MDS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表面CD40、CD80、F4/80、CD11c的表达和MDSC内活性氧(ROS)的水平;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IL-10、IL-4和IFN-γ的含量;Griess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一氮化氮(NO)的浓度。磁珠分选共培养体系中的MDSC,检测裂解后精氨酸酶的活性;另外,将分选后的MDSC与抗CD3/抗CD28抗体活化的脾细胞共培养,CFSE法检测活化的CD3+CD8+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成功获得4T1原位肿瘤模型来源的小鼠脾MDSC。与Ba F3-mock细胞相比,Ba F3-RAE1ε细胞刺激对MDSC分泌IL-4、IFN-γ、IL-10和NO的水平没有明显影响(P>0.05);对MDSC表达CD40、CD80、F4/80、CD11c和ROS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Ba F3-mock细胞相比,Ba F3-RAE1ε细胞刺激显著提高MDSC的精氨酸酶活性(156.166±1.209 vs 110.135±7.356,P<0.01),并明显增强MDSC对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RAE-1ε在体外增强4T1成瘤小鼠来源的MDSC的抑制功能。 钱莉 刘阳 叶枫 刘露 王少卿 贾筱琴 傅奕 龚卫娟 田芳关键词:髓系抑制性细胞 精氨酸酶 免疫复合物抑制B淋巴细胞内Toll样受体9激活的JNK和p38通路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考察B淋巴细胞内免疫复合物(IC)对Toll样受体9(TLR9)激动剂Cp G寡脱氧核苷酸(ODN)诱导的CD40和CD80高表达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方法给小鼠腹腔注射Cp G ODN和IC后,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19+B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B淋巴细胞表面CD40和CD80的表达。免疫磁珠法分选野生型和免疫球蛋白G Fcγ段受体Ⅱb(FcγRⅡb)缺陷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体外用Cp G ODN和(或)IC刺激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相关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水平。用JNK抑制剂(SP600125,50μmol/L)和p38抑制剂(SB203580,20 mg/L)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p G ODN活化B淋巴细胞表面CD40和CD80的表达。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IC抑制Cp G ODN活化B淋巴细胞表面CD40和CD80的表达(P均<0.05)。IC抑制B淋巴细胞内Cp G ODN诱导的JNK和p38磷酸化水平,但不能抑制FcγRⅡb缺陷小鼠B淋巴细胞JN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SP600125和SB203580处理后,Cp G ODN活化B淋巴细胞表面CD40和CD80的表达均下调(P均<0.01)。结论 B淋巴细胞内IC通过抑制JNK和p38通路抑制TLR9激动剂Cp G ODN诱导的CD40和CD80表达。 钱莉 董改琴 吴梦芸 荣于馨 陈文艳 刘阳 叶枫 刘露关键词:免疫复合物 TOLL样受体 B淋巴细胞 膜型IL-15联合RAE-1ε增强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和膜型IL-15对小鼠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前期研究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F3为基础构建了3株BaF3工程细胞株,即表达膜型IL-15的BaF3/mb15细胞、表达RAE-1ε的BaF3/RAE细胞和同时表达膜型IL-15和RAE-1ε的BaF3/mb15/RAE细胞。将γ射线灭活后的3株BaF3工程细胞株作为刺激细胞,分别刺激小鼠N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刺激后NK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胞内染色法检测N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分泌,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对小鼠淋巴瘤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BaF3/mb15和BaF3/RAE细胞相比,BaF3/mb15/RAE细胞可有效上调NK细胞表面CD25、CD44、FasL和CD107a的表达,但对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分泌没有明显刺激作用。当效靶比为20:1时,BaF3/mb15、BaF3/RAE和BaF3/mb15/RAE细胞刺激后NK细胞对靶细胞YAC1的杀伤率分别为(39.7±2.9)%、(45.3±2.3)%和(59.0±6.9)%,均高于BaF3组的(28.3±1.5)%(P<0.01),且BaF3/mb15/RAE组高于BaF3/mb15和BaF3/RAE组(P<0.05)。结论:膜型IL-15联合RAE-1ε可促进NK细胞活化并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 钱莉 陆家辉 傅奕 郑月娟 佟大可 龚卫娟 潘兴元 季明春关键词:NK细胞 淋巴瘤 小鼠CD_8分子α链在SP2/0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 2011年 目的构建CD8α真核表达载体,为构建膜型细胞因子提供重要工具。方法采取RT-PCR从磁珠分选的CD8α+T细胞中得到CD8α的cDNA基因,将其克隆入表达载体pVITRO。经测序后转染SP2/0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D8α分子在SP2/0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的pVITRO/CD8α载体测序后,Genebank比对证实为CD8α的cD-NA分子,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均说明CD8α在SP2/0细胞的细胞膜上得到表达。结论 CD8α在真核细胞膜上能成功表达,为进一步构建膜表达型细胞因子奠定了基础。 钱莉 潘兴元 龚卫娟 季明春关键词:CD8Α 分泌IFN-γ的杀伤性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及鉴定 2011年 目的从体外诱导的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中分离分泌IFN-γ的杀伤性树突状细胞(IFN-γproducing killer dendritic cells,IKDC).方法取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以小鼠重组GM-CSF和IL-4协同诱导下培养.培养第6天,加LPS刺激.培养第7天,收集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er,FCM)分选出CD11clowB220+NK1.1+的细胞,FCM进一步鉴定其表型.并将其与肿瘤细胞系B16F10共培养24 h后,CBA(cytometric bead array)法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体外培养的骨髓来源的DC中,FCM检测存在CD11clowB220+NK1.1+的细胞,进一步鉴定发现其高表达CD49b,低表达MHC II类分子,不表达Gr-1分子;并且与肿瘤细胞B16F10共培养后可分泌大量IFN-γ.结论通过FCM分选的方法可从体外培养的骨髓来源的DC中获得IKDC. 钱莉 陆家辉 潘兴元 田芳 龚卫娟 季明春关键词:骨髓 细胞培养 FcγRIIb抑制B细胞内TLR4介导的CD40和CD80表达 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磁珠法分选野生型和FcγRIIb缺陷小鼠脾脏CD19+B细胞,体外用LPS和/或FcγRIIb配体(IC)刺激24h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C刺激后B细胞内相关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情况。用Lyn抑制剂作用后,FCM检测LPS活化B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探讨B细胞内FcγRIIb对TLR4激动剂(LPS)诱导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IC抑制LPS活化B细胞表面CD40和CD80的表达,而在FcγRIIb缺陷小鼠B细胞内这一抑制作用消失。IC诱导B细胞内蛋白激酶Lyn的磷酸化,但不能诱导FcγRIIb缺陷小鼠B细胞内Lyn磷酸化。使用Lyn抑制剂后LPS活化B细胞表面CD40的表达上调。说明B细胞内FcγRIIb通过活化Lyn抑制TLR4激动剂诱导的CD40表达。 钱莉 王少卿 刘阳 陈文艳 龚卫娟 田芳 李国才关键词:FCΓRIIB B细胞 脂多糖对B细胞的活化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观察TLR4配体脂多糖(LPS)对B细胞功能影响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19+B细胞,体外用LPS刺激后,CBA(cytometric bead array)法检测B细胞分泌的Ig(immunoglobulin)亚型;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B细胞表型;CB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IL-12p70、TNF浓度。利用ERK、JNK、p38MAPK和NF-κB信号转导抑制剂检测B细胞内细胞因子分泌的信号转导通路。结果 LPS可以诱导B细胞产生IgG1-κ和IgM-κ抗体,上调B细胞表面CD40、CD80、CD86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促进IL-6、IL-10和TNF的高分泌。JNK、p38MAPK和NF-κB信号转导通路调控B细胞IL-6、IL-10和TNF的分泌。结论 LPS可以通过诱导抗体产生、上调共刺激分子表达和促进细胞因子分泌等多方面调节B细胞功能。 钱莉 佟大可 潘兴元 田芳 龚卫娟 季明春关键词:脂多糖类 B淋巴细胞 信号转导 转基因细胞株BaF3-mb15-RAE对IKDC功能分子表达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单独或共同表达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和膜型IL-15的B淋巴细胞BaF3对小鼠产生IFN的杀伤性DC(IFN producing killer DC,IKDC)功能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F3为基础,分别构建表达膜型IL-15的BaF3-mb15细胞和表达RAE1ε的BaF3-RAE细胞及同时表达膜型IL-15和RAE1ε的BaF3-mb15-RAE细胞。通过体外细胞因子诱导产生骨髓来源的小鼠成熟DC,将丝裂霉素灭活后的3株BaF3工程细胞株作为刺激细胞,分别与D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DC中CD11clowB220+NK1.1+IKDC比例和DC表面CD40、CD80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选DC中的IKDC,将丝裂霉素灭活后的3株BaF3工程细胞株与其共培养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对IKDC表面CD40、CD80、CD86、NKG2D、MHCⅡ类分子、CD107a和FasL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骨髓来源的小鼠成熟DC。与BaF3-mb15细胞和BaF3-RAE细胞相比,BaF3-mb15-RAE细胞刺激显著提高DC中IKDC比例[(50.0±5.6)%vs(30.3±8.2)%、(36.0±4.6)%,均P<0.05],并且有效刺激IKDC表面CD40(180.1±28.2 vs 44.7±7.8、36.0±3.1,P<0.01)和FasL(P<0.05)表达上调;与BaF3细胞和BaF3-mb15细胞相比,BaF3-mb15-RAE细胞有效刺激IKDC表面CD80(P<0.05)表达上调,而3株BaF3工程细胞刺激均不影响DC表面CD40、CD80的表达(P>0.05);同时,3株BaF3工程细胞对IKDC表面CD86、MHCⅡ类分子、NKG2D和CD107a的表达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RAE-1ε和膜型IL-15协同作用可促进IKDC增殖并诱导其高表达CD40和FasL。 钱莉 陆家辉 秦宏超 芮程磊 陈文艳 贾筱琴 傅奕 龚卫娟 田芳 胡茂志 季明春关键词:IL-15 FASL TLR3激动剂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TLR3激动剂Poly I:C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包括细胞增殖、共刺激分子表达、细胞因子和抗体的分泌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19+B细胞,RT-PCR法证实其表达TLR3。体外用Poly I:C刺激B细胞一定时间后,CFSE分裂法检测B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B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CBA(cytometric bead ar-ray)法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CBA法检测B细胞分泌Ig的亚型。结果 Poly I:C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上调B细胞表面CD40、CD80、CD86和MHC II类分子的表达,促进IL-6和TNF-α的高分泌,诱导IgG1κ抗体的产生。结论 Poly I:C可以通过促进增殖、细胞因子分泌,诱导抗体产生和上调共刺激分子表达等多方面调节B细胞功能。 钱莉 傅奕 潘兴元 田芳 龚卫娟 季明春关键词:B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