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908专项(908-02-02-05)

作品数:10 被引量:153H指数:7
相关作者:刘焱光石学法王昆山李从先范代读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908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沉积物
  • 3篇矿物
  • 3篇长江
  • 2篇黄河
  • 2篇黄河口
  • 2篇表层沉积物
  • 2篇渤海海域
  • 2篇长江三角
  • 2篇长江三角洲
  • 1篇地层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第四纪
  • 1篇悬浮体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同位素
  • 1篇有机质
  • 1篇有用矿物
  • 1篇三角洲
  • 1篇三峡水库

机构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同济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浙江省水利河...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石学法
  • 4篇刘焱光
  • 4篇王昆山
  • 3篇李从先
  • 2篇朱爱美
  • 2篇乔淑卿
  • 2篇杨守业
  • 2篇方习生
  • 2篇范代读
  • 1篇蔡进功
  • 1篇许斐
  • 1篇王强
  • 1篇熊林芳
  • 1篇姜晓黎
  • 1篇朱志伟
  • 1篇展望
  • 1篇钱鹏
  • 1篇兰东兆
  • 1篇刘升发
  • 1篇刘季花

传媒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口及邻近渤海海域悬浮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1
2011年
利用元素分析仪对2007年获取的黄河口及邻近渤海海域悬浮体和沉积物进行了有机碳、氮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站位有机碳大体上的分布为,表层沉积物中TOC含量≤底层悬浮体中POC含量<表层悬浮体中POC含量;依据表层沉积物中TOC、TN含量和悬浮体中POC的分布,研究区可划分为5个区,依次为莱州湾西部靠近黄河口区(Ⅰ和Ⅱ区)、莱州湾南部(Ⅲ区)、莱州湾东南部(Ⅳ区)和莱州湾北部(Ⅴ区)。Ⅰ区位于清8分汊口外,以POC、C/N值高和TOC、TN值低为特征;Ⅱ区位于现代黄河口近岸区域,以TOC、TN、C/N值高和POC值低为主要特征;Ⅲ、Ⅳ和Ⅴ区位于119.5°E以东的区域,这些区域POC值较高,而TOC、TN和C/N值较低。各区POC、TOC、TN的含量和分布主要受河流排放、排污口输入、海洋生物生产力和沉积动力环境的影响。
乔淑卿石学法白亚之熊林芳朱爱美刘焱光方习生
关键词:沉积物黄河悬浮体有机质
珠江口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演化过程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ICP-AES法和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容量法测定珠江口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和总有机质含量,结合沉积物粒度参数,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识别控制沉积物化学组成和元素行为的3个因子:流域侵蚀因子、表生沉积作用控制因子和海洋环境控制因子.研究发现,3个控制因子的得分曲线基本反映了该地区气候干湿、冷暖的强弱变化,可作为恢复古气候环境的代用曲线;在本岩心所代表的沉积年代中共有5次较为明显的环境变化,为深入研究珠江三角洲区域古环境、古气候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王珊珊曹志敏兰东兆郑志昌
关键词:珠江口地球化学古环境
中国河口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下切河谷层序特征和形成被引量:44
2008年
应用800多口钻孔及文献资料,讨论了中国沿海滦河扇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及钱塘江河口湾4个地区的下切河谷体系,这些皆为丰沙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这些河口三角洲地区的下切河谷为长形或扇形,长数十至数百千米,宽数十千米,深40-90m。河口三角洲地区的下切河谷相序可分为4种类型,即FS-Ⅰ,FS-Ⅱ,FS-Ⅲ和FS-Ⅵ。可以将这4类相序自海向陆排成一个理想序列:FS-Ⅰ位于海岸线附近,FS-Ⅳ位于河口三角洲的顶部,显示海的影响逐渐减弱,陆相作用逐渐增强。下切河谷层序可分为海侵和海退序列。海侵序列的厚度占下切河谷层序的50%以上,体积占60%~70%。海侵序列是在海平面上升过程中,溯源堆积依次叠置而成的,其下部的河床相是在溯源堆积能到达、而涨潮流未能到达的下游河段产生的,往往不含海相微体化石和潮汐沉积构造。在海侵序列中未见区域上可对比的侵蚀面,表明冰后期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变化、甚至小幅下降也未留下统一的侵蚀记录。下切河谷中的海退序列由河口湾充填及三角洲进积而成,其进程是各不相同的:长江古河口湾先被强潮河口湾相、后由三角洲相所充填,河口湾也经历了由强潮型向中潮型的转变;滦河扇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其古河口湾则被河流相和三角洲相所充填;钱塘江河口湾正被强潮河口湾相所充填。
李从先范代读杨守业蔡进功
关键词:晚第四纪沉积层序
黄河口及邻近渤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aO和蒙皂石分布及其对黄河入海物质运移的指示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X射线荧光和X射线衍射仪,对2007年8—9月取自现代黄河口及其邻近渤海海域的250个表层沉积物中的CaO和蒙皂石含量做了分析。结果表明,CaO和蒙皂石含量平面分布趋势相似,总体呈现由黄河口向东方向逐渐降低的趋势,依次可以划分出莱州湾西部高值区(Ⅰ区)、中间过渡区(Ⅱ区)和莱州湾东部低值区(Ⅲ区)。研究区沉积物中CaO和蒙皂石含量的这种分布特征,主要是黄河入海物质和水动力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该区域CaO和蒙皂石含量的分布不仅能反映黄河入海沉积物的运移,同时,对黄河口区的水动力条件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乔淑卿方习生石学法王昆山刘焱光刘升发朱爱美
关键词:沉积物黏土矿物
山东半岛浅海表层沉积物中有用矿物的分布及其成矿潜景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国家"908"和山东省"908"对黄渤海近海海域沉积物调查成果,对山东半岛浅海碎屑矿物的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粒度分析资料,对山东半岛浅海建筑砂砾的分布特征和成矿特征进行了研究,其次对沉积物中5种有用重矿物(铁钛矿物、石榴石、锆石、榍石、电气石)品位进行了计算,对其异常等级进行了划分;圈定了异常面积,计算了异常区表层沉积物中有用矿物储量。共圈定出18个建筑砂砾区,8个铁钛矿物高值区、6个锆石异常区、10个石榴石异常区、7个榍石异常区和3个电气石异常区。最终对山东半岛浅海进行了有用矿物综合评价,圈定出8个成矿远景区。
王昆山朱志伟刘季花黄朋
关键词:近海沉积物有用矿物
粒径趋势分析对长江南支口外沉积物输运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7
2007年
王国庆石学法刘焱光王昆山
关键词:粒度参数粒径趋势分析长江口沉积物输运
三峡水库建设对长江下游颗粒有机碳通量及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在南通长江干流每周采集一次表层悬浮物样品,共51个,分析了其粒度、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氮(PN)含量以及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组成,研究了下游干流颗粒有机碳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悬浮物的平均粒径在一年内变化不明显,而POC和PN含量呈现洪季缓慢减小,枯季增加的趋势;δ13Corg值的变化正好相反,介于–24.1‰与–25.6‰之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POC/PN比值的季节性变化不显著。平均粒径与POC、PN及δ13Corg值均无显著相关性。颗粒有机碳的总通量及陆源有机碳的贡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陆源有机质所占的比例呈现洪季高、枯季低的特点,同径流量和含沙量关系密切。与前人在长江南通段的研究结果比较揭示,三峡水库建设后长江下游干流颗粒有机质组成与入海陆源有机碳通量发生明显变化,其对河口及边缘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潜在影响值得关注。
许斐杨守业展望李超钱鹏
关键词:颗粒有机碳有机碳同位素通量三峡水库长江
长江三角洲亚三角洲地层结构对比被引量:22
2010年
依据对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钻孔和海门市钻孔、上海长兴岛钻孔地层岩心沉积特征的研究,讨论了冰后期以来长江三角洲河口地区的层序地层。研究表明,沿古河谷纵剖面各河段地层中沉积相组合关系有明显区别。在古河谷下端地区,下切河谷充填层序自下而上由河流相、河口湾相、浅海相和三角洲相组成,沉积相组合最完整。在古河谷上端地区,由于河口湾在海侵发生时存在着涌潮作用,因此,河漫滩泥质沉积层顶部的冲刷面被确定为最大海泛面,其上覆稳定的河口砂体;浅海相和河口湾相沉积在该区域变薄直至尖灭;层序顶部由中潮坪突变为高潮坪,最终形成泛滥平原。这意味着,原先确定的自西向东的长江三角洲的几个亚三角洲或河口砂体沉积,并非都具有向上变粗的三角洲层序。文中报道的3个钻孔,揭露了冰后期长江三角洲完整的下切河谷充填层序。河口湾顶不具备三角洲层序的地区应称为滨海平原。
李保华王强李从先
关键词:冰后期长江三角洲沉积相
南黄海潮流沙脊区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分布及来源被引量:10
2013年
对2008年采自南黄海苏北近岸废黄河水下三角洲以南潮流沙脊区的301个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潮流沙脊区沉积物中重矿物具有以下3个显著的特点:重矿物含量高、矿物颗粒表面多有磨蚀且铁染较重、优势矿物含量分布在小区域内具有跳跃性,这些特点凸显了研究区沉积环境的独特性,即水动力强、砂含量高、氧化程度高及沙脊区的水深变化快。沉积物中优势重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特征矿物为云母、赤铁矿和褐铁矿、钛铁矿和磁铁矿。矿物组合特征表明沉积物来源依然是控制沉积区重矿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即古黄河和古长江物质是潮流沙脊区沉积物组成的物质基础,未见有明显的其他来源物质输入。古黄河物质在潮流沙脊区全区都有分布,从北到南影响逐渐减弱,古长江物质从南到北主要影响到潮流沙脊区的中部,向北扩展不明显,稳定矿物特别是锆石的分布大致界定了长江物质的影响范围。矿物含量及分区表明,潮流沙脊区外部沉积物氧化、侵蚀程度重于其他分区,沉积物矿物组成与向海相邻区域沉积物组成趋于一致,是沙脊逐渐萎缩的表现。通过片状矿物和沉积物风化系数的变化推测,在潮流沙脊区中部存在一条从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到长江口东北部的近似南北向的沉积物扩散通道。
王昆山姜晓黎叶青石学法刘焱光
关键词:潮流沙脊沉积物重矿物南黄海
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及其对相邻海岸沉积体系的影响被引量:35
2009年
依据钻孔资料和已发表的文献,对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及其对相邻沉积体系的影响作了综合和概括。在末次冰期低海平面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分为下切河谷和两侧的河间地两个古地貌单元。冰后期海平面上升,下切河谷被淹,并转化为河口湾,海水随之扩展到两侧的古河间地。全新世最大海侵时形成以镇江—扬州为顶点的古河口湾。7000~7500年以来,当沉积速率超过海平面上升速度时,长江带来的物质大量沉积,河口湾被充填,并逐渐转变为潮汐平原和三角洲。河口湾被充填之后,长江带来的河流泥沙随之溢出河口湾,进入相邻的河口海岸地区,影响相邻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发育。长江泥沙向南进入钱塘江河口湾,在湾顶形成沙坎;向北输运,成为苏北南黄海潮成沙脊的重要物源,影响该潮成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舟山群岛海蚀平台上直接覆盖泥质沉积是以退积为主的河口湾向进积的三角洲环境转变的又一证据。长江输沙量在不断减少,而河口滩涂围垦力度在增加,这将导致相邻的河口海岸沉积体系增长速度减缓,出现侵蚀或侵蚀加剧。
李从先范代读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海岸沉积全新世海侵
共1页<1>
聚类工具0